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傅成玉:经济增速放缓,信心从哪何而来?

2019-12-20



导语 


     

12月6-8日,2019世界创新者年会(World Innovators Meet 2019, 简称WIM2019)拉开帷幕。在创新领袖峰会上,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石化原党组书记、董事长傅成玉发表了名为《信心要体现在定力上》的演讲。



2019 世界创新者年会(World Innovators Meet2019, 简称WIM2019),于 2019 年 12 月 6 日在北京·国贸大酒店拉开帷幕。本届大会由中国企业联合会指导,亿欧·EqualOcean、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联合主办,以“科创 4.0 :共建全球化新未来”为主题,6000 余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瑞士、以色列、俄罗斯、西班牙、葡萄牙、印度、新加坡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者齐聚一堂,共同总结 2019 年世界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成果,预测 2020 年最新创新趋势。


本次大会为期三天(12月6日-8日),采用 “9+1” 的会议结构,即于8日举办的 “1” 场创新领袖峰会,于6日和7日举办的 “9” 场主题论坛。9场论坛分别围绕当下最热门的零售新消费、金融科技、投资新趋势、智能硬科技、医疗大健康、产业互联网等领域,以及青年、女性和科学企业家等群体展开。


2019 年是“创新者年会”的第五年,也是亿欧年会第五届品牌升级之际,年会由“亿欧创新者年会”正式更名为“世界创新者年会”,致力于搭建面向世界的科技与产业创新交流平台,让科技更平等,让创新更坚实。


本次年会上,还将发布一系列的全球创新报告和榜单,同时 2019 年度世界创新奖(World Innovation Awards, WIA)也将在会议上颁发,旨在对 2019 年世界范围内最具创新力的企业和个人予以表彰,共创科技美好生活。



在创新领袖峰会上,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石化原党组书记、董事长傅成玉 发表了名为 《信心要体现在定力上》 的主题演讲,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我们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挑战和风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因此而产生悲观情绪、为难情绪是不值得,也是没有必要的。  
2、在新常态环境下,我国不会像以前那样高速度、一切方面表现良好。这个新常态就是指要从高速度发展,向中高速度发展的转变。  
3、我们应该非常清楚,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产业发展是讲阶段的,无论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是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整,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4、当期改革很难当期见效益,但是当期会见矛盾见挑战。同样,创新者们也是如此,创新当期遇到的不是发展成果,而是带来新的矛盾。


 

△ 图为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石化原党组书记、董事长 傅成玉



以下是速记整理(有删减):


大家下午好!我首先祝贺世界创新者年会召开,也感谢大会主办方邀请我做发言,我看了几个发言全都是讲创新的,那我讲讲信心。如果有机会有时间,我可以就我最新对“走出去”的一些观察和理解谈几句。


为什么谈“信心要体现在定力上”这个题目,是跟我最近接触的一些经济学家们,以及在网络看到一些人的评论,让我感觉很多人对当前,甚至对明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式走势比较担心,信心不足,而且很多人表现了悲观情绪,似乎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还会变得更严峻。那么他们这种悲观的情绪似乎是有理由的,比如:我们第三季度的经济发展速度,由前两个季度的6.2%,降到了6%,并且有很多学者认为,今后6%也守不住还会继续往下降。


我们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和风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因此而产生悲观情绪、为难情绪是不值得,也是没有必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应该说今天现存的,和已经在过去多年存在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既是事实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题中应有之意。也就是说今天经济领域存在的各种现象,包括我们看到的风险和挑战,是我们前天、昨天,所采取的粗放式发展方式的直接结果。我们今天看到的现象,产生在十几年、几十年以前,而这种环境下所形成的粗放发展方式,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改变的。


党中央早就认识到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但是真正从根本上推动这种发展方式转变,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始的。习主席首先提出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今天的社会现状就是新常态反应的一部分。在新常态环境下,我国不会像以前那样高速度、一切方面表现良好。这个新常态就是指要从高速度发展,向中高速度发展的转变。


这个中高速度又是什么?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我们放眼世界和放眼中国的未来,GDP增速5%是最好的。但现在即使我国GDP增速从10%左右到6%左右,我们并没有看到水分被充分挤出来,很多历史形成的痼疾还在。所以,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进入健康的发展阶段。那么习主席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转型发展的改革和政策措施。党的十九大更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要从高速度型向高质量型发展的转变,并且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无论是中高速度发展还是高质量发展,本身就意味着目前发展的各种现实都是这一转变期间的必然现象,都是阶段性问题,也是可以说是发展中需要面临的问题。我们既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该悲观失望。


第二,党中央下决心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既符合今天中国的经济社会实际,更符合我国人民的长远利益。但我们也应该非常清楚,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产业发展是讲阶段的,无论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是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整,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三五年见效。就像我们各位搞创业一样,搞创新一样,所有今天的创业和创新,结果是在未来逐渐体现的,但是他的矛盾和挑战是当期就会出现的。


国家宏观经济的改革效益,没有5到10年的发展时间是不能够充分体现的。而在新的发展方式还没有完全实现之前,或者说在两种发展方式转换之间的过渡期,我们看到的不是发展成果,更多看到的是过度期的阵痛。我们可能感觉到阶段性的阵痛,这些痛苦的阵痛是因为新的发展方式没有形成,还没有发挥主导作用,之前旧的积累矛盾还没有解决。


同时,我们也会发现由于发展方式转变,新问题、新挑战又涌现出来。所以企业也好,国家也好,很多改革大家都要看一看。为什么要看一看呢?就是当期改革很难当期见效益,但是当期会见矛盾见挑战。同样,创新者们也是如此,创新当期遇到的不是发展成果,而是带来新的矛盾。


那各种新旧因素的叠加会让人感到无比巨大的压力,此时最容易出现的现象就是犹豫和摇摆不定,甚至怀疑是不是该走这条路。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对党中央战略部署的坚定不移,就是要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把转变发展方式、坚持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的推动下去!自信不是反应在一般情况下,自信要体现在最困难时期的坚守,自信要体现在最难忍受的痛苦期的定力。


第四,当我们看到发展面临的挑战时,更应该看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变化,增强信心、看到希望。我们在看到一大堆宏观经济领域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同时要看到宏观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变化。


首先就是尽管发展很困难,但我国就业形势非常好。党和国家政府以及企业都在努力创造就业,今年的就业指标应该是会超计划实现,至少会有1300万的新就业岗位。在发展的过渡期,中央提出底线思维,宏观政策要稳定、微观政策要搞活、社会政策要兜底,兜底兜什么,就是兜人民的生活,有就业就有收入,有收入就有消费,有消费就有税收,这是一个正循环。


第二,是我国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见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说我们从投资拉动型向技术创新和消费领域的转变,从外贸向内销的转变,这些发展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可喜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消费已经成我们经济主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尽管在宏观经济形势,在 GDP 往下走的时候,但是我们仍能看到消费在增长。比如说汽车、手机的消费领域增长的步伐在下行,但是仔细分析,这不是市场原因,是多层面因素所导致的。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新经济、新动能的转换已经产生比较好的效益,特别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在座的各位年轻人,你们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激情是我们这个国家非常难得的精气神之一。如果再从政府方面看,无论是政府减税力度加大和放管服力度加大,这些效益都会在未来逐渐体现出来。我们看到经济发展在发生动力转换,实质性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在一个我们从来没有预料到的外界环境变得更加严峻情况下产生。更严峻的环境就是中美贸易战,这对我们国内经济和外贸出口都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但是由于党和国家的积极应对,这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控制在一个有效范围内,而且使我们经济还能够看到这么好的结果。


我们再往前看,我们能看到什么呢,能看到中国政府在落实党中央的宏观发展战略方面,未来红利的将在今后逐渐释放。那这些红利是什么呢?这些红利就是包括区域发展战略,如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这些大区域的布局才刚刚开始,未来 5 到 10 年将是这些区域发展发力的时候。第二,在去年及前五年,中国从实验性自贸区到十几个自贸区全面铺开,以及到海南更大的自主贸易,更重要的是把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试点,这些将会对中国未来的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些领域的红利也将会逐步释放出来。


更欣喜的是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更大规模的全方位的高质量的对外开放。明年1月份我们对外投资条例法,就会正式的启动,因为条例实施部分的方法已经出来。当我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时候,开放的红利会逐年显现,而开放所带来的机遇,在座的各位创业者都是有机会参与的。


开放言中之意就是改革,改革是中国未来最大的红利领域,因为我们一谈改革往往不是谈具体事该怎么办,而是谈我们现在的体制机制,甚至法律法令如何改变。过去的法律法令、现行制度、体制机制是适应过去发展的,它推动了过去发展方式的改变。但是我们要转变发展方式,原有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就不再适合未来发展,而这块改变就是尽快放红利的最大领域。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很多令人头疼的问题,虽然我国正在面临很多难题,但放眼世界各国几乎谁的难题都没有比咱们小;再看看机会,我们看全世界好像没有哪个国家的机会比我们多,这就是我们应该建立信心的地方,就是应该体现我们有定力的时候。


我不是经济学家,我不会用数字给大家做分析,因为我过去是搞企业的,企业家、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讲战略,战略最重要的是讲未来问题,要解决好未来的发展,核心是要会判断大事,要能把握大规律,要能够符合大格局。所以把握大事才能驾驭未来,如果我们仅仅就当前谈当前,你会感觉到什么都难,最后你可能就退出了。其实反过来说,就像你们创业者一样,不难要你来创业吗?谁都可以做成的事,就不需要创业者了。


所以创业者的出现就是解决难题的,当然我们也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不要让它变得更严峻,不要让它下滑的更厉害,特别是在处理风险方面,不要导致系统性风险。最近习主席召开的“政治局会议”还专门研究了2020年经济问题,我看到所有的部署都是非常具体的,我们在这里要说的就是,要坚定不移的按照中央部署走下去。怎么坚定不移走下去呢?我想提几个想法。


第一,不要被 GDP 绑架,中国人、中国学者、中国官员一定不要被 GDP 绑架。习主席提出进入经济新常态,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仍然用GDP来衡量我国做的好还是不好。首先 GDP 不反映发展质量;第二 GDP 不反映社会公平;第三 GDP 不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直接利益。所以我们用 GDP 做参考可以的,但很多不同层级的官员特别是学者始终拿 GDP 说话,高了说好、低了说不好。我国这么大的经济体,把我们集体内的各种“癌细胞”去掉还能实现GDP5%的增速,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不要用高一点、低一点看我国经济形势。同时,也不要 GDP 一下滑就在宏观微观政策上进行调整。因为从长期看来我国宏观政策是稳定的,微观政策变化太多会导致企业调整跟不上。同时再加上中央的政策中间被节流太多,企业界、企业家会感觉不到或者只感觉到部分,大部分没感觉到中央政策在基层实现。


所以重要的是坚定不移往下推贯,而不是要再做很多调整。同时,我们要把已经出台的政策制度措施切实落地,加快已经明确领域的改革。因为很多领域,中央已经非常清楚要加快改革,但是这些改革走的太慢,改革释放的红利到来变慢。我们应该看到,现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是现有的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但这一方面仍有很多人不敢动。这个体制机制核心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句话不落实,我们所有的其他政策都是起到微观辅助的作用,起不到从根本上推动的作用。


最后我想说,我们要特别关注人的精神面貌问题,中国当今既不缺中央的宏观战略部署,也不缺国务院的具体战略布置。很多东西不到位,是由于我们整个社会精气神没有凝聚起来,这个凝聚要体现在实干上,而不是体现在表态上。现在基层讨论问题,看不见大家真正精气神上来,很多外国人的担心比我们大,而他们担心的原因是中国人齐心往下走。所以这也应该值得大家注意,因为时间问题我们下次再谈“走出去”的事情,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