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殷卫宁:走融合式数字化转型之路 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研究》专刊报道

2022-02-03



导 读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前三期刊物在发行后收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产业界的一致好评。日前,《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四期刊物已正式刊发。本公众号会对《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四期中所收录文章进行持续报道,欢迎各位读者关注。

本文为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专职委员殷卫宁发表于《产业转型研究》专刊 2021 年第 12 期 总第 328 期的文章,特此分享,以飨读者。





走融合式数字化转型之路

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殷卫宁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专职委员



融合式电子信息产业是上世纪 80 年代,航空工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利用自身的人、财、技优势,面向航空和民用两个市场逐渐发展起来的。

经过近 40 年的艰苦奋斗,不但探索出一条融合互动的发展道路,而且培育了若干在行业享有盛誉的知名品牌,如中航光电、中航电测、深南电路、天马微电子、金航数码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航空技术与非航空技术融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数字化转型与数字产业客户融合、企业战略与集团战略融合。

这些企业虽然诞生在不同年代、不同区域,从事不同产业领域,但无一不在改革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上下功夫,无一不是各自领域的领军者或优秀代表。2020 年该产业营收已近 600 亿元,“十四五”末规划超千亿元。下面就以案例方式,简单介绍一下几家企业在非航空领域是如何通过走融合式发展道路实施数字化转型的。

在融入数字产业客户过程中

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中航光电前身是洛阳航空电器厂,始建于 1970 年,地处洛阳伊川,产品为航空接插件,建厂初期每年仅有几十万元产值。在航空产品订货锐减、企业生存难以为继的 80 年代中期,企业决定迁往洛阳市区,开始新一轮创业。经过之后 20 余年的顽强拼搏,中航光电以电连接器为本,紧盯航空航天客户、拓展民用高端市场,以高质量、优服务、准时交付赢得许多航空航天大厂及华为、中兴、海信等 IT 大客户的长期订货,逐步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连接器技术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2007 年在深圳证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整体上市的军工企业。通过上市融资,一方面在均为数字化转型引领者和数字产业引领者的大客户倒逼下不断提升网络办公、数字化设计和流水线自动化水平,一方面在大客户所在地设立技术分部实施嵌入式研发,实现了从与客户同步研发到与客户同步匹配产线设备的数字化升级,企业数字化管理和装备不断提升,规模和效益也双获丰收,2020 年营收再破 100 亿元,利润近 15 亿元,进入上市公司“2020 年最佳实践案例”榜单。概括起来其数字化转型有以下特点:
1、以积极融入姿态成为数字产业供应链主角。 为了赢得智能手机、AI、5G、新能源及自动驾驶汽车等数字领域大客户青睐,一是投入重金建立相应试验室,努力占领技术制高点;二是贴近用户在京沪广深等地设立研发分支机构,同步设计同步试验,以高效协同创新让客户信赖;三是在每年 9% 的研发费用中,把相当一部分用于配合数字产业客户的新产品开发,从而形成供需战略联盟。这样做的结果是在爆发式增长的数字产业供应链中牢牢站稳了脚跟,并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成为主要供应商。
2、以敏捷营销模式不断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 中航光电的所谓敏捷营销实际就是,销售人员与研发人员组成快速响应团队共同开发市场,在首先满足客户现有需求的前提下持续为客户开发新的更好的零部件助力客户产品升级换代。在这种融合式供与需的互动下,中航光电努力做到自身数字化转型与客户数字产品的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这种团队多数都能长期坚持,其动力就是研发人员收入的一大块来源于销售提成,为了持续提成,就得持续与客户同步开发甚至超前开发,在为客户增值同时也为自己增值,团队做成一定规模时还可以上升为独立经营实体,优秀的研发或营销人员在其中担任领导。成功的敏捷营销离不开设计上的数字化对接、管理上的数字化排产和生产中的数字化制造,在敏捷营销过程中,数字化转型基础不断夯实。

3、以强有力的战略和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伴随着数字产业市场成长,中航光电制定了数字化转型规划,成立了专门从事老线数字化改造和新线数字化设计的创新工程研究所,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以创新工程所为例,研发人员就达 200 人,他们以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做基础、以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目标,几年来完成一百余项工程,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仅 2018 年、2019 年两年就启动了基础接触件、航空连接器、新能源连接器、高速连接器等四项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为形势严峻的 2020 年生产经营全面获胜奠定坚实基础。

在融入数字产业过程中

提高数字化转型水平

中航电测地处汉中,始建于 1965 年,最初产品是航空仪表用宝石轴承,在 80 年代老产品逐步淘汰生存难以为继时,企业果断与航空院校合作开发应变计实施了首次转型。当把应变计成功推向市场后,继续向下游称重传感器延伸,逐步占据了国内中高端应变计和传感器市场主导地位并做成行业知名品牌,于 2010 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紧接着利用上市募集的资金又收购了业内著名称重仪表企业上海耀华,在产业链上向机电结合迈进一步;之后又进一步向软件及数字技术进军,实施了对擅长软件的华燕公司的并购,并由此构筑了软件研发体系。从转型应变计、传感器到涉足显示器再到掌控软件进入车联网,中航电测一直把数字产业作为进军的目标。2020 年中航电测营收 17.6 亿元、利润 2.6 亿元,可以称得上是一家“瞪羚企业”,其数字化转型有以下特点:

1、瞄准传感器向数字产业靠近。应变计是力传感器的基础元件,数字产业离不开各种传感器。当年或许是有意或许是无意,中航电测进军应变计为做力传感器和后来进入数字产业打下基础。在 90 年代应变计做成名牌后,又开始进军力传感器,也做成行业先锋,紧接着从力测量逐步发展成力、电、光多参数测量,大大提升了传感器的综合应用能力。随着在传感器行业越做越强,中航电测一直沿产业链的纵深方向向数字产业延伸。

2、瞄准显示器增强电子测控能力。中航电测上市后以占据产业链制高点为目标,并购了业内最具实力的称重显示器公司,从而掌控了数字产业的关键技术—传感技术和电子显示技术,进一步夯实数字产业基础。订货件数以亿计的应变计和传感器从依赖人工向依赖先进装备和先进管理发展,使中航电测很早就开始关注设计、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转型;随着客户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要求,特别是物流企业提出的实施行进中称重管控的要求,中航电测较早掌握了车联网应用的许多核心技术,它们在迈向数字产业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水平。

3、瞄准软件设计构建机电软数字体系。 在做强机械和电子两大能力后,中航电测继续向纵深发展,又并购一家做车辆检测软件的高科技公司,并在西安高新区建立了网络及软件研究院,形成传感器(汉中)、电子(上海、石家庄)、网络及软件(西安)三个支撑,既为车联网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也为自身从产线到产品全方位数字化升级服务。中航电测不但为自己量身定做了 ERP,还为兄弟单位及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数字车间和智能测控解决方案,成为一家具有较强机电软技术和一定数字能力的、在数字化转型中走在前面的颇具瞪羚特质的企业。

在融入国家与集团战略中

做成数字化转型典范
深南电路 1984 年创办于改革开放前沿深圳,专注生产 PCB(印制电路板)。与前面两家企业不同的是,它从诞生的那天起就面向非航空产品建立了有限公司,有着较高的市场化程度。深南电路首先在游戏机市场赚到第一桶金后,没有满足没有停步,而是深谋远虑地把市场转向国家急需发展的通讯装备产业上,由于华为、中兴等客户严苛的质量、价格和准时交付的要求,深南电路在赢得这些客户不断增长的订单中,也开启了数字化转型之路。进入 21 世纪后,深南电路加快了国际化进程,同时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凭借超强实力赢得霍尼韦尔、GE、西门子、诺基亚等国际知名企业订单,同时为了在设计、管理和生产上与这些企业同步,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2008 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整合成立后,深南电路积极融入集团发展战略,进入全新发展时代。2010 年制定了从单一PCB 提升到以 PCB 为主体、以封装基板+电子装联为两翼的 3-IN-ONE 新发展战略,并开始在汽车、医疗、工控、航电等领域拓展。2015 年依靠扎实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基础,在智能制造上跃上新的台阶。首先在新布局的长三角无锡基地、南通基地启动全方位智能制造,紧接着在大本营深圳基地实施智能化改造,三地均获成功。2017 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上市后三年里复合增长率接近 30%。多年来深南电路一直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 PCB 制造企业,2020 年营收再超 100 亿元,利润超 14 亿元。2020 年 11 月无锡基地通过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评估,成为行业典范。深南电路之所以能在数字化转型上取得这样的业绩,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用集团战略统一数字化转型的思想和理念。航空工业集团很早就制定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其主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直走在国内各行业的前列,涌现了昌河飞机公司等一批典范。深南电路正是受到这些典范的启发和激励,积极融入集团战略,共享集团资源,加快转型步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统一转型思想和理念被当作大事来抓,使深南管理层从一向信奉的“三有理念”(人无我有、人有我高、人高我精)上升到“四有”(增加了人精我智),其中的智代表了智能制造,把智作为当下竞争取胜的最高层次。该理念不是凭空臆造,而是伴随着“3-IN-ONE 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而形成,充分说明先进理念有助于更好推动数字化转型从而确保新战略更好执行。“产品难度越大、科技含量越高、产业规模越大、盈利要求越高,智能制造越要实施越要搞好”,“十三五”伊始深南管理层对智能制造认识达到空前统一。

2、数字化转型与改革创新相融共进。拥有大批高科技人才的深南电路是行业首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及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曾经多次在 863、973 等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扮演角色,敢于改革、勇于创新在企业蔚然成风。数字化转型不可避免地要触动原有的流程和机构,同时既懂制造又懂 IT 的智能制造人才成为急需。为了夯实转型基础,首先利用集团资源对各级管理人员做好培训,学习兄弟单位的成功转型经验;其次抽调有研发功底的总部设计人员和懂产品制造的现场技术人员组建智能制造研究院全方位承揽全公司智能工厂的规划设计制造维护,生产线上的许多专用智能设备都出自于该研究院之手。在转型过程中发现不合适机构和不合适流程及时改革调整,例如发现IT部门最终是为提升产品质量服务,马上将其与质量部门整合,使核心业务进一步聚焦、效率进一步提高,改革收效明显。

3、智能制造全方位融入新生产基地。深南电路在数字化转型上可以说准备充分、厚积薄发,在启动地点、启动时机上选择得当。全方位系统化的智能制造首先在 2014 年开建的无锡基地和 2016 年开建的南通基地布局:从厂房到设备,从地下到地上按智能工厂进行规划建设,分别打造了以高难产品封装基板和批量产品 5G 用 PCB 为特色的两个全智能工厂样板,两基地前后建成后,投产当年就取得了营收利润双丰收的好收效,在投产后 2 到 3 年,一个营收突破 30 亿元、一个营收突破 15 亿元,没有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实现这一切不可想象。在无锡、南通成功的基础上,再对大本营深圳龙岗老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由于吸收经验不走弯路,老基地边生产边施工,节省了成本和时间,取得了和新基地一样好的效果。

三个案例给我们

哪些启示
1、转型必须要有清晰的战略和强烈的愿望。三家企业不管地处内陆还是沿海,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走在创新和改革前列,转型愿望强烈、转型思路清晰,都坚持做到:战略(包括数字化转型首先瞄准痛点)前瞻明确而且执行有力;一把手优秀、经营层团结、拥有说到做到的企业文化;出生于军工,面向军民两用市场实现融合式发展;从公司创建到上市到现在,坚守主业不断拓展,始终在各自确定的战略领域深耕并名列行业科技创新前茅;重视经营质量,主要财务指标一直向好,经常居于行业之首。技术高、经营好、资金厚是数字化转型必不可少的条件。
2、高端国际化客户对数字化转型有助推作用。 三家企业的客户里都有像华为、中兴、苹果、霍尼韦尔、诺基亚这样的国际驰名企业,正是客户至上理念、正是为了不断满足这些高端客户在创新、质量、价格、交付等多方面的苛刻要求,他们较早地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因为只有不断转型才不被淘汰,才可能成为金牌甚至钻石供应商,才能无论在产品设计还是产线设计上,保持与客户同步,甚至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候还要超越客户以赢得更多信赖和更多订单。高端国际化客户对这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起到助推作用。
3、转型过程离不开大集团大背景。 作为三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方,中航机载和中航国际一直致力于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其上级公司航空工业集团“十三五”伊始就响应国家战略成立了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领导小组并拥有一大批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国内一流数字化专家,航空制造院、航空综合所及金航数码都是本集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
集团于 2016 年 1 月发布航空工业智能制造架构,制定航空工业智能制造的推进计划,为集团公司智能制造研究、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并举办各种培训班培养数字化人才、指导基层转型工作。
4、筑牢转型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是前提。 人、机、料、法、环是 TQC 的五要素,我认为再加上金钱的金也可以构成数字化转型的六要素。
三家企业是如何做实六要素的?
① 万事人为先。 数字化转型既涉及企业全员理念,更离不开骨干团队运作。中航光电的制造工程研究所、深南电路的智能制造研究院、中航电测的智能装备事业部都是伴随着数字化转型而诞生的,这些团队拥有既懂数字技术又懂现场流程的一批机电软人才,转型中人的理念和人才需求首先得到解决(有自己培养也有外部引进或校企合作)。
② 基础设施不可缺。 三家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工作在行业一直领先,软硬件设施基础较好,像 OA、ERP、CAD、CAM、计算机、机器人、传感器、可穿戴设备等早已配备,运行得也不错。依靠内外部资源的数字化架构也搭建起来,云平台和系统则从成本及实用考虑选择公共平台。

③ 数据就是料。在数字化转型中,数据是最大的生产资料。规模大件数多(如,中航光电连接器年产 6 亿件)是三家企业的共同特点,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成为智能制造的宝贵财富,有效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大大提高了质量和效率。

④ 无规矩不成方圆。方法、流程和标准皆属于法的范畴,再好的转型战略没有一整套有效的执行措施都难以成功。深南电路从无锡基地启动数字车间到南通基地启动智能工厂,回过头来再改造深圳老厂,步步为营,步步皆赢,说明方法流程得当才能圆满。

⑤ 相向而行共同打造良好环境。无论企业内部还是上下游合作伙伴,在转型上要门当户对、要相向而行、要有一致或接近的转型文化氛围。

⑥ 有钱不一定能转型好,但没钱无法搞转型。盈利好、资金雄厚是以上企业的共同特点,除此之外,上市公司中航产融下面有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能够在关键时刻急企业所急,会对集团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融资上给予一定支持,因此这些企业在资金上基本不成问题。





订购须知

各位读者如欲购买《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四期,可联系以下老师:
朱栩葶老师:
联系电话:010-83021220
邮箱地址:zhuxt6@sem.tsinghua.edu.cn

内容来源|《产业转型研究》2021年第12期 总第328期
编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