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白重恩: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关键是市场机制建立|产业转型顾问委员声音

2022-05-18

导 读  

5 月 16 日,在新华网产业协作交流平台《双碳来了》首期节目中,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碳中和 50 人论坛联席主席、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白重恩,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春丽展开对话,聚焦“双碳”战略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增长路径。白重恩表示,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中关键是市场机制建立。



《双碳来了》对话环节
从左到右依次为:主持人李丹、赵鹏高、白重恩、郭春丽


白重恩表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均 GDP 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距离,未来有比较大的潜力实现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但在这一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也会增长。同时,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高度依赖化石能源,这给“双碳”目标的实现带来更大挑战。此外,我国提出“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要在碳达峰后 30 年内完成碳中和的任务,这也意味着时间上的压力。

但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也会带来很多机会。首先,给我国一些产业“弯道超车”的机会。例如汽车产业,我国在传统汽车的某些技术上和最先进的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在电动汽车的技术和政策支持方面存在有利的条件,带来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新能源尤其是光伏,中国企业在很多方面包括技术水平等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次,“双碳”目标推进过程能够有效促进“以低碳促改革”。诸如电力市场,低碳的压力可以推动解决一些过去难以推动、根深蒂固的问题,实现产业的真正变革。最后,“双碳”目标的实现有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降低我国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从而保障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


白重恩发言

白重恩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宏观问题,国家要有相关的政策引导企业和消费者进行绿色生产和消费,让企业有更强的动力投入新技术开发和采用,让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绿色产品,关键是要有好的引导体系。

他表示,引导体系包括定量限制碳排放与价格机制引导,其中价格机制的引导非常重要。去年经济形势要求用电量的增速比 GDP 增速要快,定量管理无法适应这样的发展需要,引入价格机制例如碳税等,既能让企业生产具有灵活性,经济增长潜力有效发挥,同时还能刺激企业减排。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把价格体系建立起来,实现全覆盖。价格体系建立需要考虑碳税、碳排放权交易、绿证交易等各种因素,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需要统筹考虑。正因为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要早开始早加速。


白重恩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院长,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院长。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数学博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和发展、公共经济学、金融、公司治理以及中国经济。目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和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和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信息百人会成员,还担任国际经济学会(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执行委员会成员、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暨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巴塞罗那经济研究生院科学委员会成员、《经济研究》等顶尖国内期刊编委、学术委员或学术顾问。

内容来源|新华网

编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