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环节由朱岩主持,并邀请韦青、柴思远和李家琦一起就AI如何进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 深度对话
针对亚里士多德提的第一性,人工智能时代的第一性是什么?韦青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第一性的核心问题是何以为人,以及基于人的问题之上新的人机关系。机器生成的内容是以表征人类行为与语言符号的数据和表征物理世界信号的数据经加工浓缩后的再利用,是否能够帮助人类增长智慧,这是一个核心的挑战。目前用人类与机器传感器感知的世界信号是否能够形成人类的智慧,还是一个未解的问题,或者说智慧超出了信号处理的层面。同时,智慧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定义,机器智能的进步会帮助人类发掘自己的智慧,拓宽人类对于自身的理解。
针对 AI for science,李家琦介绍了科大讯飞在 AI for knowledge service 方面的探索,比如用 AI 提供论文服务,辅助提供审稿意见帮助大家评判论文,在 AI for science 层面,科大讯飞也已经在进行一些尝试,李家琦表示,希望 AI 能够真正帮助人类产生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推动科技的蓬勃发展。韦青补充到,微软的剑桥研究院主要研究 AI for science,未来在生物制药、材料、能源等领域,会涌现一批真正带来社会变革的科研成果。
针对 AI 最有潜力的应用场景是什么?柴思远认为,AI 应用最快的行业毫无疑问是互联网行业,从技术转变为生产力首先要变成产品,让大模型变成产品需要经历两个过程,一个是需要训练,另一个是需要具有工程化的思维。此外,在一些原生信息化做的很好的场景如金融和娱乐行业,也是大模型比较有潜力的应用场景。落地场景真正排在第一名的是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C 端场景检索的价值,也有利于 B 端业务的落地,比如在智能客服领域。柴思远表示,目前大模型落地已经处于全面开花的阶段,今年开始应该会涌现一些新的场景。
在问答环节,三位嘉宾与现场观众就 AI 进化可以预见的目标、AI 检索工作在新闻领域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大模型在通讯领域的应用等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 现场观众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