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成绩斐然,在全球多个领域处于领先或并跑地位,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却相对滞后。
黄奇帆强调,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具有推动 GDP 增长、孕育独角兽企业等五大战略性功能,是 GDP 最大增长极。当下,中国制造已进入大而较强新阶段,在此背景下,重视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质生产力良性循环,意义重大。
本篇文章节选自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 2025 贝壳财经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题目为《围绕增量、存量和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全面发展》。
近日,2025 贝壳财经年会开幕式上,黄奇帆表示,中国制造业规模已达全球 30% 以上,在高铁、汽车制造、新能源装备、电力装备、造船五大领域处于“领跑”地位,在生物医药、信息智能技术、芯片生产、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也从“跟跑”进入“并跑”阶段。
不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却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比重偏低、服务贸易占比低、制造业产值利润率低、独角兽比重低、全要素生产力低。
黄奇帆强调,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制造业高科技发展的温床和土壤,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五大功能,分别是推动 GDP 增长、孕育独角兽企业、影响服务贸易、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及促进全要素生产力发展。
针对未来发展,黄奇帆建议,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良性循环。
生产性服务业是 GDP 最大增长极,五大战略性功能应重视
黄奇帆表示,生产性服务业有五大战略性功能,应该高度重视,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推动制造业板块的发展壮大,也是 GDP 最大的增长极。
黄奇帆表示,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于制造业,来自制造业,贯穿了制造业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也沟通着一产、二产、三产之间的协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并推动制造业发展,随着发展过程形成独立的 GDP 的板块、经济发展的板块,并最后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 GDP 板块。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跟传统制造业靠资源要素投入,靠资金投入,靠蓝领劳动力投入有重大区别。生产性服务业除了推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制造业的产业运行效率和效益以外,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和高科技制造的发展产生的温床、动力和土壤、生态环境,而且生产性服务业自带光环,本身就是全世界全社会 GDP 发展的增长极。”黄奇帆认为。
黄奇帆介绍这种增长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表现在五种增长功能:一是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推动制造业板块的发展壮大,也是 GDP 最大的增长极,发展成最大的板块。二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的服务业,是制造业独角兽的动力,也是全世界独角兽的最大板块。三是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增长极。四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投入产出中产值利润率提高的基础。五是生产性服务业也是全要素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黄奇帆表示,总体上生产性服务业有五大战略性功能,应该高度重视。当下,在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推进下,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中国制造规模已达到全世界 30% 以上。另外,在 2010 年以前全世界制造业最重要的十大板块我们基本没有领头,都是“跟跑”,现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五个“领跑”,五个跟欧美形成了“并跑”的态势,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概念现在翻开了新一页,进入大而较强的阶段。
内容来源|中国国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