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年 5 月 27 日下午 14:00,以“后疫情时期的农业发展机遇”为主题的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线上沙龙准时召开。
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和北京耕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会议邀请了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教授,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王晓辉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所所长、中国农业科技园创新战略联盟执行秘书长邢春雨博士,北京耕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志慧女士,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罗云波教授等嘉宾进行分享。此外,本次会议还得到了旗点商学院的全程直播,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达数百人。
沙龙主持

王晓辉
本次沙龙由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王晓辉主持,王晓辉副院长首先对各位嘉宾以及参加本次线上沙龙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对举办本次沙龙的意义和目的进行阐述,王晓辉副院长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建设新农村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的战略性问题。通过农业可持续发展,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高效、农业增收的发展新格局。
院长致辞

朱 岩
朱岩院长首先对参会嘉宾以及参会者表示了欢迎。朱岩院长表示,疫情期间,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针对社会发展热点和产业转型升级话题开展了系列线上论坛,农业是产业发展之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此次以“后疫情时期的农业发展机遇”为主题举办本期沙龙。
疫情对农业造成了极大冲击,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前景依然广阔。疫情下,农产品由于流通受阻,出现了滞销等情况,然而此次网络渠道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着力于建立现代化农业,建立智慧化的农业,建立大数据的农业。此次“新基建”对农村、农业也提出了新的规划。基于国家给予的利好政策,所有从事和农业相关的企业都应当抓住机会取得突破。中国农业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农业数据如何成为生产要素,并且能够进行市场化的配置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当农业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并能够市场化配置,进行交易,将成为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崭新的里程碑,基于农业的新业态便会涌现出来。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与北京耕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了现代农业产业研究中心。中心致力现代农业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模式探索。未来农业将应用“大、智、移、云、区”等技术和新的经济模型,为农民创收,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整个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嘉宾演讲
在嘉宾演讲环节中,首先由
中国农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所所长、中国农业科技园创新战略联盟执行秘书长邢春雨
做以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主题的发言。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邢春雨所长简要回顾了农业的发展历程。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农业可持续发展所依赖土壤、灌溉用水条件亟待改善。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农药化肥的减量化使用、土壤地力的恢复,会成为农业永续发展的重点,我国农业一定是向精准化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遥感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为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邢春雨所长介绍了“三色农业”的概念,包括绿色(大地)、蓝色(海洋)、白色(微生物),生态农业是一个全方位的体系,三色够成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邢春雨所长指出,当今社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消费者对农业生产者的尊重和农产品的敬畏。持续的科学技术创新是未来农业绝对的支持力量。人、技术、产业融合聚集是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随后,由北京耕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志慧做以“后疫情时期的数字农业发展机遇”为主题的发言。

演讲嘉宾/于志慧
于志慧总经理在报告中讲到,数字农业本身是一个大的课题和话题,农业整个产业链从育种,种植,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都有必要进行数字化的提升。近几年越多越多的企业在做数字化的尝试,只是真正落地的成熟的解决方案还不够多。今年的疫情可以说是让更多相关部门,企业看到了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数字化的重要性。于志慧总经理提到了目前的几组矛盾以及数字化作为解决方案的机遇。种植户和企业对于提升产品品质、产量、收益的需要与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可以通过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用工管理从机器替代人和提升用工效率来降低突发事件发生时,农事作业对人的依赖。通过物联网云平台的应用,疫情期间,在宿舍隔离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远程对温室进行环境控制,农事作业安排和用工管理。人们追求吃的好,吃的健康,吃的安全与缺少有效食品溯源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打通生产端、流通端信息流,为消费者提供作物全生命期的溯源服务,为品牌做支撑。农事管理需要精准管理与作物生长系统数据缺失的矛盾。通过对作物生长多维度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可以打造生长、灌溉等模型,更精准的指导生产管理,提升产品品质和产量,这需要将种植过程数据化。供应和需求信息不对称导致很多农产品滞销发生,可以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和采购方大数据平台,帮助产销信息对称,做生产计划,提高销售的效率。另外,耕智农业也在尝试和客户建立随时可以互动的新零售销售方式,可以让客户随时了解到生产基地的状况,让客户有参与感,信赖感。
虽然还面临着众多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数字农业仍拥有发展机遇。没有农业数字化,就不可能实现智慧化。因此将数据打造成为生产要素,将数据打造成数据资产,用数据来指导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接下来,由
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罗云波
做以“
后疫情时代食品行业的未来发展走向
”为主题的发言。

后疫情时代食品行业的未来发展走向
疫情期间的食品消费倾向于“零”外出,囤食材,对食品货架期、储藏期、限稳定性等的更高要求。方便食品、速冻食品成为人们备战口粮的首选。休闲食品销量大幅增加、白酒、调味品等销售下滑、餐饮行业受到重创、集市店铺销售下滑,电商快递大幅上升。人们在食品选购中更加理性,提高免疫力的药食同源和保健食品重回大众视野。
罗云波主任指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出现转变,以健康为新的导向。购买食物也更加科学理性。疫情对生产企业的用工、会议、供应链、物流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疫情期间,全国人民被隔离在家近两个月,有利于食品企业去库存。疫情期间的食品消费现象也为企业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方向。
罗云波主任表示,食品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农产品市场将发生变革,智能化互联网加持企业将赢得市场。在疫情后期,有提高免疫功能的特殊食品将会成为食品行业新的增长点。罗云波主任认为,政府将再次提升食品卫生和安全的水平、提高免疫能力的功能食品成为企业考虑的热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种类数量都会增加。
至此,“清华大学互联产业研究院线上沙龙”之“后疫情时期的农业发展机会”完成所有议程,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