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韩贵清:保护黑土,投资未来,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产业转型研究》专刊报道

2021-03-24


导 读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创刊刊物在发行后收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产业界的一致好评。专刊第二期刊物已经在持续刊印中,本期刊物更是邀请了数位研究数字时代产业转型理论和实践的专家学者及企业者们,各抒己见,探索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理论,及大量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先进案例,展现最活跃的数字生产力在不同商业环境下的创新应用,在 2021 年这一“十四五”开局之年,更好地为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服务。

本公众号会对《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二期中所收录文章进行持续报道,以下为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学者、国际农业教育科学院院士、国际农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黑土联盟主席、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韩贵清发表于《产业转型研究》专刊 2020 年第 11 期的文章,特此分享,以飨读者。



保护黑土,投资未来,
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文/韩贵清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学者、
国际农业教育科学院院士、国际农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黑土联盟主席、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

土壤是地球的“皮肤”,是一种近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黑土是最为稀缺的土壤资源,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为珍贵的宝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黑土自开垦以来,由于肥力透支,加上风蚀水蚀,黑土层每年减少 3 毫米左右,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再过几十年黑土层就要消失殆尽,严重影响人类的粮食安全。据统计,全球每年因土壤侵蚀造成的谷物损失达 700 多万吨,当今世界,解决饥饿问题依旧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使其能够保持健康持续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是有效缓解全球饥饿压力的重要保障。保护黑土,就是投资未来,就是保障粮食安全。


PART1


黑土发展现状

全世界有三大黑土带,一是位于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 120 万平方公里 ;二是位于乌克兰和俄罗斯境内 , 面积约 190 万平方公里 ;三是位于中国东北地区,面积约 103 万平方公里。中国东北黑土约占全球黑土面积的1/5,其范围北起中国的黑龙江,南至辽宁省南部,西到内蒙古东部的大兴安岭山地边缘,东达乌苏里江和图们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是中国著名的“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
世界三大黑土带气候条件基本一致,都位于寒温带,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土壤有机质形成大于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富含腐殖质的黑土层,肥力较高,最适宜农耕,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美国的玉米占全世界玉米总量的 40%,大豆占世界总产的 32%;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大平原盛产小麦,被称为欧洲大粮仓,每年出口粮食 1000 万吨;中国东北玉米、大豆、水稻商品粮占国家商品粮总量的 1/3,粮食总产的 1/5。尤其是黑龙江省,黑土耕地面积 1590 万公顷,占中国黑土耕地面积的 50% 以上,每年粮食产量达到 1500 亿斤以上,是中国的产粮大省和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连续多年粮食总产量和商品量居全国第一,在我国素有“全国粮仓看东北,东北粮仓看黑龙江”之说。习近平总书记 2016 年 5 月在黑龙江考察工作时指出,“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五年来,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保持全国第一,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块压舱石。黑龙江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突出,功不可没”。
世界三大黑土区为保障人类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作用不可替代。但由于过度开垦利用、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也都曾给过我们惨痛的教训。美国 1934 年的“黑风暴”卷走 3 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减产 51 亿公斤;1928 年的“黑风暴”几乎席卷了整个乌克兰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 5 至 12 厘米,最严重的达 20 多厘米。为了保护黑土,美国、乌克兰等国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历经 40 余年的综合治理,已收到明显成效。目前,美国黑土区农业发展现代化水平很高,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作业,为全世界其他黑土国家开展黑土保护、开发、利用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PART2


中国黑土保护与利用研究主要成就


中国黑土大规模开发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经过近 60 年大规模、高强度、超负荷的利用,部分黑土层逐渐变薄,沙化、碱化、退化日趋严重,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物理属性变差,旱时板结僵硬,涝时粘朽,蓄水保墒能力显著下降,对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威胁,加强黑土保护、开发、利用和研究工作已刻不容缓。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黑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01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黑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16 年 5 月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强调:

“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

2018 年 9 月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加快推进东北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范围,对黑土地实行战略性保护。”

今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

“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黑土保护工作。2017 年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指导黑土保护、开发、利用和研究工作。近年来,东北黑土所在省份也相继出台了多部黑土保护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对黑土实施刚性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市地党委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保护黑土地。如佳木斯市大力推广循环生态农业模式、科学实施农业“三减”、开展免耕模式试验示范、推进黑土保护试点等等,积极保护黑土资源。

02

扎实推进五大治理修复措施保护东北黑土

从 2015 年开始,农业部、财政部每年安排 5 亿元资金,在东北黑土区的 17 个县(市、区、旗)开展黑土保护利用试点;从 2018 年开始实施第二期黑土保护试点项目,国家每年安排 8 亿元,在东北 32 个市县(场)开展黑土保护利用试点。
一是推进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积造利用。 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秸秆粉碎深翻还田、覆盖免耕还田、过腹转化还田,有效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等,积造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持续提升耕地基础地力。
二是推进保护性耕作。 鼓励农民购置大马力拖拉机和深松深耕机具,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示范,因地制宜推广少免耕、深松深耕等技术。
三是推进轮作试点和粮改饲。 推广玉米与大豆、杂粮、薯类、油料作物等轮作,建立合理的轮作种植制度,实现固氮肥田、用养结合。积极发展粮改饲,减少籽粒玉米面积,大力发展青贮玉米、苜蓿、黑麦草、燕麦等优质饲草料,支持发展奶牛、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牧业。
四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行机械化精准施肥喷药,推广高效新型肥料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同时,大力发展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五是推进水土流失治理。 在东北黑土区大规模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加大土地平整力度,加强坡耕地综合治理,改顺坡种植为机械起垄、横向种植,控制水土和养分流失。
通过实施五大治理修复措施,统筹土、肥、水、种及栽培等生产要素,综合运用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技术,初步集成黑土保护技术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正在东北黑土区推广。力争到 2030 年,实施黑土保护面积达到 2.5 亿亩,基本覆盖主要黑土区耕地。

03

构建黑土保护科技支撑体系

搞好黑土保护,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在东北黑土区建立了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对黑土肥力演变等进行系统研究,积累了大量科学数据。近年来我国又统筹科研院校和农技推广部门资源力量,组建了黑土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开展了合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中国东北黑土保护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PART3


黑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建议

黑土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耕地中的大熊猫”,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全世界黑土国家要联合起来,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切实把黑土保护好、利用好,为子孙后代留下良田沃土和生存发展空间,共同守护好人类的“大粮仓”。

01

建立世界黑土保护区形成世界黑土保护共同体

世界有黑土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呼吁将黑土保护、开发、利用与研究工作上升到本国国家战略,推动建立世界黑土永久保护区,将其纳入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划定黑土保护红线,确保现有黑土不被随意占用,以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推进黑土资源保护进程。各国要结合本国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提升黑土质量,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草战略,全面提高粮食增产潜力,确保世界粮食安全。

02

充分发挥国际黑土联盟作用搭建黑土保护合作新平台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框架下,充分发挥好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黑土联盟作用,确定黑土的定义和范围,摸清世界黑土底数,提出世界不同区域黑土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建立可持续的黑土保护机制。开展联盟成员间广泛交流与教育培训,互派科研人员、农业管理人才和种植大户进行访问学习,提高黑土保护能力,建立黑土保护广泛共识;建立联合实验室和试验站,研究黑土质量演变规律,建立世界黑土质量评价体系和黑土退化的预警系统;明确黑土退化成因、障碍因素,建立黑土综合治理和保护利用技术模式体系,为黑土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全球科技支撑。

03

建设全球黑土大数据中心划定世界黑土“一张图”

建立全球黑土大数据中心,通过黑土数据资源挖掘和平台构建,系统整合、规范黑土数据资源,提高黑土保护相关数据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并从中获取正确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方向,为全球及相关黑土国家黑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及宏观决策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瞄准世界黑土保护科技创新前沿,跨界融合,颠覆性创新,打造世界粮食安全的战略升级版。同时以此为平台,对全球黑土区进行土壤性状、作物、环境的系统监测,实时监测黑土资源动态变化,实施监测数据共享,以有效发挥决策参考、指导生产等作用。

04

建立合作研究创新机制

建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各黑土带所在国家设立黑土保护研究基金,以国际黑土联盟相关成员国家科研机构为主体,组成国际研究团队,建立世界黑土科学家联网研究合作交流机制,围绕世界三大黑土区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中的共性关键问题,确立相同研究目标,整合各国优势资源,开展联合攻关,共享研究成果,把科学家们的论文写在全球的黑土地上,成果留在全世界的农民家。



订购须知:

各位读者如有购买《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二期需要,可联系以下老师:

朱栩葶老师:

联系电话:010-83021220
邮箱地址:zhuxt6@sem.tsinghua.edu.cn

聂方威老师(数据杂志):

联系电话:138 1160 1022 / 010-84277808


内容来源|《产业转型研究》专刊 2020 年第 11 期

编辑、图片|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