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可信辅助智能医疗诊断关键技术及系统”项目启动会暨可信智能诊断学术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

2021-08-23


8 月 19 日下午,清华大学“可信辅助智能医疗诊断关键技术及系统”项目启动会暨可信智能诊断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共同主办,通过现场参会、线上接入参会两种形式,汇集多位医学、工学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和产业界知名人士,围绕可信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出席会议的领导有: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荣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王辰(派代表现场参会);清华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曾嵘。出席会议的专家还包括数十位相关领域的院士、教授、产业界知名人士。

“可信辅助智能医疗诊断关键技术及系统”是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设立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通用类重点研究项目,经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领域专家委员会评议,由清华大学核研院和计算机系双聘教授张勤担任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朱岩教授担任子课题负责人。项目采用我国原创的动态不确定因果图 DUCG 技术,与数十位著名三甲医院临床专家深度合作,探索可信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基层全科医生,使其达到或接近专家诊断水平,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基层医疗专家资源稀缺提供解决方案,显著提高“基层首诊”正确率,有效促进“分级诊疗”落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4CE4

△ 图为会议现场


会议共分为两个环节:项目启动仪式学术研讨会

项目启动仪式由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教授主持。朱岩指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在提高医疗诊断准确率、促进医疗公平可及和医疗产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启动的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重点研究项目以张勤教授及其团队原创的动态不确定因果图 DUCG 理论为基础,开发可信辅助智能诊断关键技术和系统,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民生问题。

1590F

△ 图为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朱岩

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教授在欢迎词中代表清华大学对会议的举办表示祝贺,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莅临表示欢迎,对长期支持清华大学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对医生们致以医师节祝贺!曾嵘指出,医疗健康是关乎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民生行业,对科技应用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成熟度的要求。智能辅助诊断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医疗诊断的精准性和效率,高效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早日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在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清华大学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推动医工结合发展。“可信辅助智能医疗诊断关键技术及系统”不仅有校内各学科人员的广泛参与,还聘请了校外工学、医学和产业化等方面专家担任学术顾问,以期从理论、技术、应用、产业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曾嵘预祝项目取得成功,并希望通过包括本项目在内的各种项目的努力,把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高等研究基地及高端学术交流合作平台。

1611F

△ 图为清华大学副校长 曾嵘


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副院长张虎教授介绍了项目立项情况。张虎表示,本次会议是国强研究院自建院以来首次针对科研项目举行的项目启动会,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盛大学术集会与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可信辅助智能医疗诊断关键技术及系统”项目是国强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通用类重点研究项目,项目设置注重所研发核心关键技术的前沿性、新颖性、系统性以及在国家重大需求上的可应用性。张虎介绍了国强研究院及科研项目工作进展,表示国强研究院将力争通过十年建设,实现解决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基础前沿和产业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引领人工智能研究的新发展,打造中国乃至世界范围校企合作和产学研融合新机制、新模式。

14736

△ 图为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副院长 张虎


项目负责人张勤教授对项目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张勤首先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和目标,DUCG 对“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健康中国”的作用,从人工智能和医学的角度,对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可信”阐释了 9 大要素,对 DUCG 知识库的模块化构建方式做了简要说明,就第三方验证和实际应用效果给出了数据,介绍了整个项目的组织架构、研究计划、以及未来计划完成的工作。最后,张勤从国家、社会的角度,勾勒了利用 DUCG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疗社会生态的愿景,并提出了将 DUCG 打造成为我国继高铁、核电之后的第三张国家名片的期许。

17BC6

△ 图为全国政协常委、国际核能院院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校友会会长、清华大学双聘教授、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委员 张勤


曾嵘为项目学术顾问颁发聘书。项目学术顾问由 22 位工学专家、医学专家、产业化专家组成。他们是:



   

     

工学专家(院士按年龄排序)


张钹(学术顾问召集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倪光南: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冠华: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长    
孙家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副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原院长    
陆建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原院长    
孙茂松: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    
王飞跃: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AAAS、IEEE Fellow)    
耿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生物统计分会 理事长    
王蕴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    




   

     

医学专家(院士按年龄排序)


李兰娟: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    
郑静晨: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首席医疗官、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    
董家鸿: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和长庚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辰: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王任直: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原主任)、教授、博导    
张萍:清华大学长庚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教授、博导    
黄晓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特需医疗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    




   

     

产业化专家


黄宇奘:碧桂园集团副总裁

修军:国家开发银行正局级资深专家、国开金融有限公司投委会副主任    
刘献军: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虎: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国强研究院副院长    
郑杰:树兰医疗管理集团总裁    



学术顾问聘书由清华大学副校长、国强研究院院长尤政院士签发。颁发聘书后,曾嵘与现场参会的学术顾问合影留念,线上参会的学术顾问和其他参会人员共同见证。

1A51B

△ 图为 “可信辅助智能医疗诊断关键技术及系统”项目学术顾问集体合影


韩启德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大家今天参加的会议体现了“健康中国”的重要意义。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结构性问题,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基层医疗力量薄弱,不能有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加强基层力量,才有可能实施“守门人”制度,实施“分级诊疗”。他进一步指出,人体和疾病都是巨复杂系统,具有不确定性,确定性规律应用于不确定问题会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此外,医学不仅仅是科学,还有很强的人文性和社会性。智能技术辅助医疗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本项目有两个非常好的特点:可信和辅助。韩启德预祝项目为“健康中国”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并宣布这个项目正式启动。

186D5

△ 图为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荣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韩启德



学术研讨会由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主持。

D5AF

△ 图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钹


项目组骨干成员张湛在线演示了既有 DUCG 诊病系统,汇报了第三方测试验证结果,以及山东胶州和重庆忠县两地试点应用情况。张勤对 DUCG 理论模型进行了简单的补充介绍。

10BF3

图为项目组骨干成员张湛在线演示介绍既有DUCG系统


樊代明院士在发言中首先代表医生感谢这个项目,认为此项目的成功将提高基层医生的水平,使民众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推动自然科学和医学实现双向良性发展。他表示赞同韩启德院士的观点,认为医学不仅仅是科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并分享了自己的《从医学知识到医学知识论》论文观点,医学知识四个特点:无形性、非线性、多元性和可变性。科学在知识层面就可以应用,而医学需要到智慧层面才能更加实用和准确,并以包括心脏、血管、血压等因素在内的血液循环系统运行规律和自身健康为例进行解读。他认为这个项目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和实际价值,但需要通过医生的帮助,才能实现更好的应用效果。

134B8

△ 图为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副主席 樊代明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医疗健康产业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检验医学研发中心主任何健教授表示,项目的技术具有先进性,希望项目能够走出国门,影响到全世界的病人和医疗体系。提出人工智能需要真正为医生提供帮助,并以新生儿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分析获得价值进行分享。

E407

△ 图为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医疗健康产业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检验医学研发中心主任 何健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王任直表示,在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的时代,医学还是处在平稳发展期的瓶颈期,缺乏先进技术支撑,医学发展速度仍然缓慢,例如疾病的分类、标准、治疗方案仍然使用多年前的,认为医学是经验科学,并以具体病例进行说明。疾病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找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非常有价值的。作为一个医生愿意为这个项目的发展和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DD3E

△ 图为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原主任)、教授、博导 王任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委员倪光南表示,这个项目的核心技术比传统的其他技术提高了效率,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获得试点应用,在可信和可解释方面有其先进性,应该支持以获得良好发展。

CE87

△ 图为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委员 倪光南

碧桂园集团大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张辰代表碧桂园集团副总裁黄宇奘线上出席会议并发言,简要介绍了碧桂园集团在大健康产业的积极探索与发展情况。张辰总经理表示,碧桂园集团大健康产业承载着集团“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企业使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让高品质的医疗健康、专业养老等服务惠及更多普通百姓,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健康城市、为医疗服务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一使命感与“可信辅助智能医疗诊断关键技术及系统”项目聚焦乡镇医疗、基层首诊不谋而合,期待大健康医疗板块可与项目团队在未来实现进一步的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首席医疗官、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委员郑静晨首先肯定了项目技术的先进性及发展方向,同时以医学工作者从上学到进入医院工作经历、及疾病诊断的鲜活案例等阐释了此项目的必要性,同时表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也面临着发展和应用的艰巨性等问题。

D1D9

△ 图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首席医疗官、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委员 郑静晨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科技与教育总监向斌表示,爱尔眼科有一万多名医生,每年上千万门诊和上百万手术量,有丰富的案例和海量数据,仍然不能满足患者医疗服务的需要,希望这个项目把眼科纳入研究和应用范围。

1A2C4

△ 图为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科技与教育总监 向斌

清华大学长庚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张萍教授表示,大数据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及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是对少发病、罕见病,疑难诊断疾病需要深度的逻辑思维。这个项目把医学和工学思维相结合,医生要具备以扎实理论基础、优秀的逻辑思维、识别蛛丝马迹的能力、批判的思想。她以自身病例说明医学的复杂性和医疗诊断的复杂性,建议项目数据验证要在大的三甲医院进行。

14E0D

图为 清华大学长庚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教授、博导 张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主任李亚子(代王辰院士出席)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并与张钹院士进行了互动。

ADFC

△ 图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主任李亚子(代王辰院士出席会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献军表示,张勤教授的研究成果(1)通过图形表达专家掌握的不确定的因果关系,结合算法进行推理,从而实现对疾病的认知,实现了思维模式的突破;(2)关键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对诊断结果可解释,每步计算可解释,解除使用者特别是医生的顾虑;(3)系统有领跑医疗领域的优势。这个项目的广泛应用,可助力国家分级诊疗目标的实现,市场需求巨大。她建议:尽快将本项技术纳入国家相关部门立项、产业化倾斜发展计划,助力实现分级诊疗;要探索市场运作的新模式,包括成果产业化带动哪些行业发展、为医务工作者带来哪些益处等。

DC12

△ 图为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刘献军


张钹院士在发言中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局限性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大家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存在着误解,对人工智能的期望值太高。1956 年-1999 年的第一代的人工智能由知识驱动,人工智能在 1970 年代在美国首先应用于医疗领域。我国 1986 年研发成关幼波中医肝炎诊断系统。但国内外都没有成功实际落地和应用。第二代人工智能主要基于深度学习,但做出的结果不可信、不可解释,仍存在着瓶颈,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辅助诊断仍然没有进入实际使用。基于第一代和第二代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系统只能接近医生水平,最多达到医生水平。第三代人工智能研究融合了第一代和第二代人工智能的优势,基于第三代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系统存在着超过医生的可能性。张勤教授的研究成果借鉴第一代人工智能可解释性优势,把推理过程融合进系统中,具有可解释性特点;可解释主要针对医生,医疗诊断解释对象必须是医生。我国应该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人工智能领域也一样。张勤教授的研究是非常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践。

张勤教授做总结发言,张勤表示,感谢线上线下各位院士、专家提出的宝贵、重要、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期待与更多工学和医学领域顶级专家和产业界资深人士的深度合作。他希望充分融合医疗诊断的数据资源与医学知识资源,争取在医疗诊断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基层全科医生诊断能力的提升和实现大医院跨科室诊病应用。同时也期待在第三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DUCG 技术与机器学习技术协同发展,在医学、人工智能、产业化等领域专家的帮助下,实实在在地解决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问题,真正造福社会。

朱岩教授表示,“可信辅助智能医疗诊断关键技术及系统”项目现已正式启动,可信智能诊断学术研讨会在未来还会持续开展,希望各位专家从技术、人文、社会等角度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并进行监督,共同为基层诊疗和跨科室诊断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韩启德院士全程参加了会议。

会议至此结束,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供稿|项目部
编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