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王庆生:城市的智慧化发展|产业学者观点

2021-09-02

56D0

前 言

智慧城市,是国家与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新一代信息化技术赋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建设数字强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
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遵循国家发展战略与发展政策的指引,需要依托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发展基础与迭代演进的支撑,需要借鉴国际国内理论研究与实战经验,三者共同构成了从业企业与人员的认知领域,对未来城市智慧化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作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新型智慧城市认知域研究内容之一,从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与总体目标出发,论述了高质量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性要求,介绍了城市智慧化发展的现状,阐述了“三化驱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提出了城市智慧化发展的五大表现特征、六大能力领域要求,可作为新型智慧城市方案设计的有益参考。
本报告之引用数据与参考观点,均以脚注的方式说明了出处,在此对所涉及主体一并予以感谢!

D9B2


城市的智慧化发展

文/王庆生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学者、

山西清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高质量发展阶段

全球城市化进程,以工业化、现代化为原动力,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先前推进。截至2020年[1],全球人口数接近 76 亿,城市人口超过 40 亿,城镇化率接近 53%。城市化进程,已经跨越初期启动突破阶段(城镇化率 30% 以下),进入中期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 30%~70%),部分发达国家正在进入后期稳定提升阶段(城镇化率 70% 以上)。

我国城镇化进程[2]如图一所示,建国后前 30 年一直处于缓慢发展期,上世纪后 20 年进入中速发展期,本世纪前 20 年进入高速发展期,城镇化率从 1950 年的 11.18%,分别提升为 1980 年的 19.39%、2000 年的 36.22%、2020 年的 63.89%。到 2025 年[3],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 65%,未来 15 年城市化发展进入从人口聚集推动型向高质量发展型转变的新阶段。

EDC4

城市化发展,一是城市人口密度与覆盖面积的双提升,二是产业链的集群化与园区化聚集,三是居民对于高品质生活的不懈追求,三者共同推动交通运输、能源输配、自然环境、公共安全、公共治理、社会保障、城市服务、产业发展等行业领域向更加便捷高效、均衡公平、安全有序、绿色环保的高质量方向发展。

智慧城市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2008 年与国际同步启动,开始以基础设施驱动型为主的概念导入阶段;2012 年以住建部出台《关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为标志,进入以行业需求推动型为主的探索发展阶段;2018 年以《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GB/T 3633-2018)发布为标志,特别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下发《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8)》,进入“统规、统建、通管”“标准化、节约化、平台化”建设阶段。

从 2013 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起,截至 2020 年 4 月初[4],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 290 个,如果加上国家科技部、国家工信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发改委所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 749 个。试点示范,作为重要的政策手段,对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一方面对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领域的覆盖广度与渗透深度在快速加强,另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水平能级也在极速提升。十四五时期,以全面数字化转型为驱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已进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未来 30 年,发展压力与发展动力多要素共同作用下,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契机,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目标,将共同开启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三化”赋能推动城市智慧化发展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作为数字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三化”形态,互为表里、交叉赋能、循环驱动,共同推动城市智慧化发展。

(一)城市的数字化描述

数字城市(digital city),简单概括为对现实城市的数字化描述,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融合运用卫星遥感、物联感知、全球定位、地理信息、工程测量、仿真-虚拟等技术手段,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多种类三维描述的系统性工程。
数字城市,具体表现为 BIM、CIM 乃至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描述模型,把城市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予以数字化虚拟呈现,构建起现代城市的数字化基础。

(二)城市的网络化连接

现代通讯技术发展,从固定网络到移动网络,从 2G、3G 网络到 4G、5G 网络,从互联网、物联网到价值互联网,承载的是城市通信网络更可靠、更可信、更便捷的高速度、大带宽、低时延连接使命。
从语音到图像/从信息到数据,从组织到区域/从现实到虚拟,从感知到洞察/从现在到未来,连接让一切成为可能。网络连接水平,直接映射为社会与组织的效率能力水平;现代通信网络,构建起现代城市的网络化基础。

(三)城市的智能化运行

智慧城市(smart city),简单概括为城市的智能化运行,是综合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感测、整合、分析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政府行政、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社会民生、产业发展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的综合性数字化平台。
智慧城市的实质,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连接(Connect)、收集(Collect)、理解(Comprehend)“3C”协同,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企业提供更优良的发展支撑、为城市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五大特征是城市智慧化的永久命题

为更好地理解新型智惠城市的发展命题,必须从理论上厘清智能与智慧,其发展侧重点本质上的不同。智能,侧重于一个点或一个场景的解决方案,重点表现为,以智能机器减少人的参予,直至对人力的取代;智慧,则在综合应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同时,更加重视多维度数据的共享应用,通过数据分析更好地帮助人理解城市行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驾驭城市的运行。

新型智慧城市,应具备“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全社会协同创新、全领域可持续发展”等五大特征,具体体现在智慧政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数字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平安城市、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智慧化应用从体系设计到运营服务的方方面面。
在此命题下的数字化发展阶段,关注数据资源的生产、积累和应用,追求通过城市地理空间信息与城市各方面信息的数字化,在虚拟空间再现物理城市,提高各行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服务城市管理和发展。
在此命题下的智慧化发展阶段,注重对城市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追求从行业分割、相对封闭的行业信息化架构迈向开放、整合、协同的城市信息化架构,实现无所不在的互联和随时随地随身的智能融合服务,强调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协同实现城市公共价值塑造和独特价值创造。

在此理论框架下,看待城市的智慧化发展。智能是智慧发展的核心组件,智慧是智能组件的场景化集成创新。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融合泛在连接、移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实现城市多方协同创造的高级阶段。二者相互融合,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场景需求为驱动,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最高遵循。

六大领域凝练城市智慧化转型能力

新型智慧城市,作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按照“数字中国”战略部署要求[5],聚焦数字化能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惠民、数字治理六大关键领域,凝练核心能力、凝聚发展动能,如图2所示。

CEAD

数字化能力建设领域。 一要加强“网、智、数、器、芯”核心技术研发,强化云网智融合技术应用;二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撑;三要构建多元化多层级体系,打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场景;四要建立数据价值利用体系,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数字经济发展领域。一要加速发展数字核心产业,凝炼数字经济发展支撑能力;二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效能;三要加力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布局优势、接替、战略未来产业;四要强化区域协同产业协同产用协同,促进全社会协同发展均衡发展。
数字政府建设领域。一要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协同机制,全面推进政务数据有序共享;二要优化在线服务,提升 “一网通办”“一窗办结”“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率;三要构建全国一体化体系,提升“异地办理”“区域互认”协同效能;四要实施政务数字化改革,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能;五要深化“互联网+监管”,优化风险预警、信用监管、综合分析应用;六要推行“互联网+监督”,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数字社会建设领域。一要加快公安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二要加快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一张图”建设,稳步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三要加快应急管理“一张图”建设,提升重大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四要创新拓展城市智慧化领域,智慧管理向县域、社区延伸,技术应用向 CIM、BIM 及数字孪生深化;五要深化数字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三农数字化应用水平。
数字惠民服务领域。一要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校园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服务水平;二要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建设,促进问诊、治疗、预防、医保服务提质增效;三要全面提升交通设施数字化协同水平,让出行货运更安全畅通便利快捷;四要创新数字文旅服务,繁荣文化旅游市场;五要深化拓展社保就业数字化服务,提升人社保障水平;六要加快营造健康安全数字服务氛围,提升包容性水平,服务各阶层公众。
数字治理改革领域。一要持续完善顶层政策设计,强化政策性基础性规划性支撑;二要加快法制体系建设,保障信息网络、数字设施、数据信息、数据系统安全;三要持续净化网络空间,打击网络犯罪、文明网络行为,保障内容安全、应用安全;四要加强网络平台监管,净化网络风气、破除网络垄断,维护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以下数据,引自赛迪研究院《2021-2025年智慧城市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以下数据,采自国家统计局公开报表
[3]以下数据,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4]以下数据,引自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

[5]以下内容,参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拓展



编辑、图片|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