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文化产业白皮书(2019)-文化与科技融合》连载之二: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分析

2020-04-15



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是人工智能技术向文化产业深度渗透和应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文化产业科技附加值,提高文化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实践。目前,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已涉及了内容生产、内容分发、内容审核、运营管理、用户体验等多个产业链环节,正在塑造全新的文化产业。

融合发展的整体环境

1、相关政策分析

人工智能作为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战略领先技术之一,国家非常重视其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2016 年 11 月,《“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强调,要推动传统文化制造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并通过数字技术促进文化创意的发展,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2017 年 4 月,《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发挥高新技术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的支撑作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成果,促进数字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附加值。2017 年 4 月,《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文化+AI”的发展方向,提出要培育人工智能新技术的文化业态,打造文化产业新亮点。2018 年 3 月,《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2018 年 10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可见,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中的落地应用,这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将对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起到关键作用。

2、融合互动机制分析

(1)文化产业生产环节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

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环节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可以利用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智能语音处理、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技术,对文化内容创作过程进行升级与改造,提升文化产品的智能化程度,也可以使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例如,2017 年,九寨沟发生 7.0 级地震,人工智能机器人仅用25秒就完成了地震信息编写,并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平台推送,完成全球首发。又例如,百度应用发布的诗歌创作应用程序,系统可以通过用户提供的任意一张图片生成诗词。并且,通过更多的训练和学习,该系统发展到可以通过仅仅输入标题就能创作诗词。

(2)文化产业生产环节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文化产品的传播效率,丰富文化产品的传播形式。首先,通过地域、性别、生活水平、上网时长、搜索习惯等多维度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进行用户筛选分析,智能分析用户画像,进而实现为目标用户群体精准推荐匹配度较高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其次,语音声纹识别和人机交互等智能感知技术,可以依靠实时信息和用户反馈,使文化产品和用户的实时场景更加匹配,用户感知更为精准,即时文化消费体验迅速提高。人工智能和文化产业传播环节的融合也体现在智能传播方式的发展中。5G 基站的建设和信号的升级使得智能通信渠道更加智能、便捷和高速。 

(3)文化产业消费环节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升文化消费质量、拉动文化消费需求。首先,消费者可以通过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实时接收最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信息,然后仔细甄选并以极低的成本价购买最符合其需求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如此,可以极大地改善了传统的文化消费体验,推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其次,消费者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参与到文化产品的再生产过程中,对文化产品提出定制化需求,加入自身的独特个性,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最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交网络和分享经济,可以创新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刺激新的文化需求的出现,推动形成以体验式、沉浸式、娱乐化为主的,新型的大众文化消费活动。


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限制了其在文化产业的应用。 如今,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已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文字识别、语音识别、中文信息处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并都已经拥有了相关专利。但是,这些专利技术主要集中于数字处理系统和数字传输等应用层面,对高精尖零部件、大型智能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层研发还很薄弱。以芯片为例,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生产的人工智能产品主要依赖于英特尔、英伟达等国外企业生产制作的芯片。虽然近年来国内企业有所突破,如中科院计算所推出寒武纪芯片、中星微开发出星光智能一号、地平线研制出人工智能视觉处理器,但其质量性能和应用范围还无法达到美国等发达国家产品的标准,市场竞争力比较弱。而基础层技术上的缺陷也限制了人工智能技术新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应用。
其次,相关人才的短缺限制了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的速度。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人才需求急剧上升,尤其对既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又对文化产业有清晰认知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很大。截至 2018 年 6 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已达到 1101 家,而每年毕业的相关专业人才不足 2 万人,平均每家企业可获得的人才不足 20 人,人才缺口不断加大。《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统计显示,在全球人工智能杰出人才高校中,中国仅有 2 所高校进入前 50 名,分别是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且排名相对靠后。 
在人才地区分布上,也呈现了东多西少的态势,东部地区在人才分布上占全国总数的 60% 以上,且主要集中在北京、苏浙沪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从企业分布来看,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具有国企背景的企业以及 BAT 等资本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巨头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强,大批高精尖人才选择在此类企业就业,初创型等小体量企业难以获得青睐,这种人才分布的不均导致中小企业的成长更为艰难。

融合发展的未来趋势

未来,随着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深度融合,将提高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传统文化市场的优化升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主要包括两点:第一,信息传播愈加人格化、数据化和智能化。信息传播从最初的媒体对大众的单向传播,到门户信息网站的大众间双向互动传播,再到新媒体崛起后的自媒体平台,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人格化、个性化特征不断加强。第二,海量的信息使得信息挖掘和用户画像技术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新媒体平台借此通过个性化推送服务迅速占领了信息资讯市场,并不断加强其智能化效用。

其次,是人工智能技术将催生新一轮的文化产品体验革命。 当下,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加强文化产品的沉浸式体验,使消费者能够与产品内容进行深层次互动,从而获得更深程度的娱乐放松。同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普及,也进一步提高了文化产品的体验感。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在游戏、影视、娱乐等领域逐渐普及,并在向消费购物、教育等领域衍生,将促进新一轮的文化体验革命。
总得来说,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文化产业各个领域,有效提高了文化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加速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刺激消费者新的消费欲望,带来更多的文化消费需求,引发了市场观念革新。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将带动产业的创新发展,进而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助力我国文化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 邱丽芳.习近平: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8-10/31/c_1123643321.htm,2018-10-031.
[2] 詹绍文,梁洋.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20(4):268-269
[3]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R].北京:清华大学,2018.


白皮书预购须知


孙卓夫
《新文化白皮书(2019)— 文化与科技融合》
如有购买装订版白皮书《新文化白皮书(2019)— 文化与科技融合》需求,请联系孙卓夫老师,联系方式:sunzhf@sem.tsinghua.edu.cn。




孙卓夫

美国拉文大学MBA,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产业及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研究。曾参与《新文化产业白皮书2018》《新文化产业白皮书2019》《中国互联网诉讼白皮书》等研究报告编撰,并参与网络游戏研究,北京市等地区产业及园区规划等多项院地合作项目。曾接受《中国新兴战略产业》杂志采访,学术文章受清华智库收录,并发表于《数据》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