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朱岩: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方向分析|《产业转型研究》专刊报道

2020-09-01


导 读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是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与《数据》杂志社合作推出的一本 季刊 ,本专刊旨在成为全国极具专业性和前瞻性的产业转型指导刊物,广泛探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理论与实践联动发展。本专刊由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黄奇帆担任专刊编委会主席,由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副主席何建坤、白重恩、孔丹、傅成玉、樊代明、姚振华担任专刊编委会副主席,由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岩担任专刊编委会主任。
本公众号会对《产业转型研究》专刊中所收录文章进行持续报道,以下文章为朱岩教授发表于《产业转型研究》专刊 2020 年第 7 期。特此分享,以飨读者。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方向分析

文/朱岩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新冠疫情在客观上加速了基于数字空间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各种数字化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在疫情中都开始关注数字空间中“无接触”的工作方式、产品功能、营销模式,并开始思考数字空间的价值创造方式。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对产业数据要素做市场化开发,并基于数据要素创新商业模式、产业生态。中国正在进行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而产业互联网也正在成为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价值创造的新领域。


1 

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是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资源保障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为了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从消费互联网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到,缺少核心要素支撑的网络经济行为,很容易沦为一种零和游戏,从而无法持续地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所以,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是一种简单的网上购物模式,而是要重新思考企业在数字空间中的价值创造方式,也就是企业在数字空间中所能开发利用的新资源、并基于新资源创造新商业模式。
2020 年 4 月 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在传统的要素之外,把数据纳入了生产要素的范围。 文件具体明确了要用市场化配置来激活数据这一生产要素,要实现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社会数据价值提升、数据治理科学规范、数据价格市场调节、数据产权交易机制等等。 数据成为了要素并能够进行市场化配置,为各行各业利用数据资源创造价值奠定了基础。 当数据作为一种等同于土地、资本一样的生产要素时,企业需要思考其所在的产业生态一旦引入了数据要素后所发生的变化,也就是传统产业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及行业数据,改变自身的产品内涵、市场的消费模式、商品的交易方式、客户的服务模式等。
对一家数字时代的企业而言,其经营范围已经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物理空间,同时还包括了更加广泛的数字空间。企业必须要思考如何在物理和数字的二维空间中构建新的企业模型,尤其是在数字空间中创造基于数据资源的新的价值,这就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巨大发展空间。以房地产行业为例,通过产业数字化转型,企业提供市场的不再只是一栋栋商品房,还应该包括每幢楼宇、每个房间的数字化环境,并基于这些数字环境所产生的大量数据,创造房地产商运营这些数据的新盈利模式。
2 

创造数字化生产关系是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


在数字经济领域,实践的发展往往是领先于理论的,而理论的落后对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全面顺利实施是极其不利的。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数字文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匹配发展也是我们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
当前阶段,全球主流的生产关系是在工业时代所形成的层级化、职能化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工业上的大规模分工协作需要而建立的。 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球生产力高速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不断出现,现有的工业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数字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这种矛盾日趋激烈,全球范围的疫情更是加剧了这一冲突。 疫情隔离导致了原有生产流通体系的停滞,水平分工体系的崩溃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才能够降低全球经济运行的风险、适应数字生产力的需要、为全球带来新的增长点,这也为中国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市场机会。 所以,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数字化转型,归根结底就是要寻找能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新生产关系。 不能匹配先进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已经导致了全球经济出现了大量问题,一方面大数据使得社会向着透明、诚信、公平的方向发展,并呼唤组织结构日益扁平化的生产关系; 另一方面,层级化、职能化的现有生产关系很容易导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及大量的权力寻租现象。
为了解决这类全球数字环境的公平秩序问题,企业必须努力实现数字化转型,建立符合数字生产力需要的全新数字化生产关系。这种数字化生产关系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它需要我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大胆创新。向着数据透明、全员可信、身份对等的方向,思考如何在产业生态内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基础设施,创新伙伴关系、提升市场数字价值,进而建立一种公平透明的数字化生产关系。在数字生产力与数字化生产关系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理论基础,具有巨大的创新潜力和价值。
3 

新基建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硬件保障


2020 年 3 月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新基建。 4 月 20 日,发改委进一步明确了新基建的内涵,从而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 首先,对于信息基础设施,要努力打造先进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并加大信息基础设施与政府、产业、居民的融合程度。 其次,对于融合基础设施,需要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城市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水平,进而形成新的融合基础设施, 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第三,对于创新基础设施,是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都会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内容。 2020 年 5 月 22 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进一步提到要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新基建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在于它是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硬件基础。就像是矿山、电力、公路、铁路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一样,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同样需要建立新的社会运营基础设施。三类新基建的内容就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铁路、电力”,尤其是信息基础设施,是承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体,更值得各个传统产业深入研究。
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主体不只是政府,而是要有产业界的积极参与,否则就无法最大限度发挥新基建的价值。所以产业数字化转型下一步的重点就是产业界要充分利用 5G、物联网等信息通讯基础设施以及算力基础设施,积极构建新技术的产业应用基础设施,创新各种数字化运营模式,释放多样化的数字消费,基于新型基础设施上的数据资源,创造产业生态内的数字财富。
4 

产业互联网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
重要发展方向


从 1994-2019 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得到迅速发展。 但我们要看到,产业数字化转型并不只是让传统产业走向网络购物等消费互联网形态。 消费互联网的核心是利用网络匿名、广覆盖的传播特性,在网络空间中每个人群关注的领域获取流量,再用各种工业时代的变现方式把流量变现。 这种以流量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由于只利用了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性,无法为经济社会的大量交易行为提供可信环境。 而网络空间中的不可信给互联网经济带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 这些问题必须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与消费互联网的核心是流量不同,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信用,是用各种技术手段加上制度措施,保证产业数字生态内的各种数据和行为的可信性,并依托这种可信性建立全新的产业价值体系。产业互联网是通过产业内各个参与者(包括终端消费者)建立多种层次的互联互通,改变产业内数据采集和流通、使用的方式,通过为每一个环节提供可信的数字赋能,把每一个环节都变成可信的数字化交易过程,从而改变每个环节创造价值的方式。
产业互联网充分体现了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创造能力,产业生态内的每个企业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技术加工数字空间中的数据要素,把数据变成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并进而改变整个产业的价值创造方式。产业互联网也会直接触达终端消费者,与消费互联网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产业互联网更注重可信性,为消费者提供基于可信环境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价值,释放终端消费者的数字消费潜力,用数字消费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创造能力。
产业互联网保证了产业生态内部的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机制,构建了公平、可信的软硬件环境,因此被视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例如,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单一制造企业来说,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通过改变产品设计理念,利用工业传感器等数字化手段,增加工业品的数字属性,进而创造由工业品的彼此联接所带来的新商业模式。通过建立工业互联网时代工业企业的数字化产业新生态,传统制造业也将走向产品生产与数字运营并重、制造与服务融合的新发展模式。
总之,随着我国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各个产业要加速数字化转型的理念将会被越来越大的人群、越来越多的行业所接受,数字经济时代将会因为疫情而加速到来。发展数字经济是人类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会。中国在全球率先提出数据是如同土地、资本一样的生产要素,并正在建立数据要素的市场化交易机制,这将会为中国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政策基础。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新型的数字化生产关系,从已有的实践来看,中国所倡导的人民民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生产关系,是符合先进生产力需要的数字化生产关系,也是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政策保证。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大量投资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最为坚实有力的硬件支撑。除了电商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产业互联网的特性使得政府和国有企业在构建产业互联网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重塑数字经济产业生态的核心,我们需要基于可信计算技术和相应的奖惩机制,建立一个国企民企融合发展的全新数字化产业生态。

从本文讨论的四个方面来看,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具有光明的未来。但任重道远,社会各界还需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充分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坚决落实党中央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精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时期,努力让中国产业借助数字化转型挺立潮头,为人类文明进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各位读者如有购买《产业转型研究》专刊需要,可联系以下老师:

朱老师:

联系电话:136 1442 6692

邮箱地址:zhuxt6@sem.tsinghua.edu


段老师:

联系电话:177 6123 0717

邮箱地址:duanwx@sem.tsinghua.edu.cn





内容来源|《产业转型研究》专刊 2020 年第 7 期
编辑、图片|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