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首页
关于我们
院长寄语
院情介绍
组织架构
管理团队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热点要闻
专家观点
合作交流
研究动态
数字产业观察
产业研究
研究队伍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高峰论坛
产业委员会(原顾问委员会)年度会议
数字经济系列沙龙
数字空间系列沙龙
20人论坛
其它
合作伙伴
捐赠单位
人才培养
数据资产管理高级研修班
加入我们
全职招聘
实习生招聘
站内搜索
热点要闻
专家观点
合作交流
研究动态
数字产业观察
< 返回列表
何健:医疗产业转型为功能医学打开新窗口|《产业转型研究》专刊报道
2020-09-17
导 读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是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与《数据》杂志社合作推出的一本
季刊
,本专刊旨在成为全国极具专业性和前瞻性的产业转型指导刊物,广泛探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理论与实践联动发展。本专刊由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黄奇帆担任专刊编委会主席,由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副主席何建坤、白重恩、孔丹、傅成玉、樊代明、姚振华担任专刊编委会副主席,由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岩担任专刊编委会主任。
本公众号会对《产业转型研究》专刊中所收录文章进行持续报道,以下文章为何健教授发表于《产业转型研究》专刊 2020 年第 7 期。特此分享,以飨读者。
医疗产业转型为功能医学打开新窗口
文/何健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学者
“
产业转型对于每个行业的挑战都是要抛弃一些东西,然后再接受一些新东西,在医学领域里最需要抛弃的是,传统西方医学“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诊疗思维,新冠疫情对西方医学思维是一次非常大的考验。
”
1
功能医学迎来机会
所谓转型不光是理念的转型,更多的是具体产业的转型、方法学的转型,在医学领域就包括看病模式,包括人们接受医疗服务的方式都在转型。
综合来看,新冠疫情加速推动下的医学产业转型,是专科疾病治疗向综合治疗转型,是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体为中心转型,以治疗疾病向维护人整体健康的转型,以线下看病向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转型。
谈论医疗产业转型,首先需要了解转型的内涵是什么,到底怎么转,不能光说概念,需要落地,在学科方面,这种落地就落到了功能医学上。
功能医学这个名字是 1871 年英国的医学家 Dr.Wade 提出的。他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人们常认为疾病的产生是因某种实体物质以某种方式进入体内,并隐藏着,而且这种物质终将被排出体外。这个想法只有在一些情况下才是正确的。我认为,所有疾病都是功能紊乱造成的。因此,治疗的最高理念是恢复正常功能。这就是我大胆地提出的功能医学概念。”当年正是传染病盛行的时期,他恰恰在病毒、细菌肆虐的时候提出了功能医学概念。看看今天我们面对新冠病毒,全球蔓延,大部分精力还是专注在斩杀病毒的研究上,为什么不大力地研究新冠病毒到底对身体造成什么样的功能变化?还有就是,已经有什么样的功能紊乱的病人更易被染上病毒,或病情严重,乃至失去生命?这就是功能医学可以为今天的新冠疫情贡献的。
西方医学主导下的诊疗方式是以药品为核心,比如腿疼就吃止疼药,血脂高就吃立普妥, 降血糖就吃二甲双胍。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的理念深深地镌刻在西方医学的理念中,并且整个医学体系中从药厂到医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支持体系。
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下,西方传统医学正在全面的往以健康为中心的功能医学方向转。
上世纪 90 年代,我在美国留学工作的时候,进入到功能医学这个领域,并有幸掌管一家功能医学中心,接触到了全球这个领域的头部机构和领袖们。2007 年,我第一次撰写文章介绍功能医学到国内,到今天可以说,在国内,功能医学的概念已经非常流行了,做抗衰老的、健康管理的、体检的,几乎没有没听说过功能医学的。过去几年,我们在全国培养了 4000 多名了解功能医学的学员,遍布除了西藏自治区以外的所有省份,也包括我国香港、台湾, 是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要知道内风湿关节炎就是典型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并且几乎所有的湿疹病人也都是免疫系统失调。在功能医学看来,治病的根本是要找出免疫系统为什么紊乱,把免疫系统调好,也就不会出现关节疼或者湿疹等症状。所以即便关节炎和湿疹分别是骨科和皮肤科的病人,也要对其肠道做全面评估,找出免疫失调的原因,就可以根治。
肠道是最大的免疫器官,如果肠道不好整天腹泻便秘,就很容易导致关节疼。统计发现,关节炎的病人,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便秘腹泻。当然内风湿关节炎不光是肠道问题,还有别的问题,只是肠道是最主要的。这些功能变化可以通过功能医学的检测得到精准的结果,并佐证矩阵问诊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功能医学医生分析病人功能变化的方法。原因找到了,调理就容易多了。这也是功能医学可以除病根的原因。
2
医疗转型的三个落地建议
围绕功能医学,有三方面转型落地的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设立疾病与健康管理科。
这个科主要是给一些以健康为中心的慢性疾病做调理。这个科室可以设立在医院的体检科,把体检中心一分为二,一边做体检,一边做调理。或者放到康复科,在康复科里设立慢病管理中心。
慢病管理建立了病人与医院的长期关系,病人持续做健康管理,对医院的运转也会是一个持续性的保障。目前,各医院也在寻求转型升级,其中就可以落脚到慢病管理学科。这就要求医生在专科领域知识外,还应该学习功能医学慢病管理的知识,比如病人术后有哪些生活上的注意事项,吃东西有哪些忌口,这些都是慢病管理涉及到知识。
第二个转型是大健康产业要向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方向转型。
大健康产业接下来有几万亿的增量,这些增量一定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
首先利用大数据对实现“以消费者为核心”尤为关键。具体来说,我们收集到了消费者的数字信息后,进行算法分析,分出圈层,并且精准的按照功能医学理论来分解这些病人的问题。这项转型主要是基于大数据技术,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比如把湿疹病人,结膜炎病人,脸上起痘痘的患者和关节炎的病人归为一类。因为这些不同表现症状的病人都涉及同一个问题—— 便秘。分类之后,就可以针对圈层有针对性的提供医疗服务。
第二点是消费者自我学习和自我调理的转型,俗语称“久病成良医”,用到转型上来说就是如果有慢性疾病,通过学习健康类知识,能成为自己的“医生”,换句话说每个人自己最能保障自己的健康,别的任何医生都不行。
基于功能医学理论,我们设立了一个包括 60 个大类,200 个小问题的矩阵问诊和数据分析体系。这个体系会根据每个个体的基本情况,给出相应的建议。比如身体内缺乏维生素 B12 的人,就会建议少吃牛肉,因为体内缺乏维生素 B12 的人很难代谢牛肉里边含有的一些氨基酸。
目前,我们推出了一个基于功能医学的检测项目,就是通过尿检测人体的代谢物,现在能检测出六七十种代谢物,检测出来之后我们有一套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这些代谢物与健康状况的匹配度。
比如装修完的房子需要去甲醛,房主通过开窗通风半年的方式,认为已经完全去掉了屋内的甲醛,但实际上通过尿里代谢物检测,依然发现了二甲苯的代谢物,这就证明房间里依然有有害气体。
除了尿,还有唾液、大便、指尖血等适合居家的检测方式,这些都可以搭建一套居家医疗行为的支持体系。居家医疗行为支持体系会是医疗产业转型中一个巨大的趋势。
第三个转型就是医疗产业与保险产业的联动。
医生、医疗结构和保险公司形成一种“三角恋”关系。保险公司跟医疗机构签好合同,保险公司跟病人也签好合同,保险公司在与病人的合同中规定,“想要接受服务,如果去指定的机构可以报销 70%,但是如果去这个三角圈子以外的医疗机构,那就只能报销 50%”,这是举例子的说法,但这样就逼着病人进到了这个圈子里。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议可以是,约定好保险公司每年给医疗机构一定数量的病人,约定在理想的保险生效报销金额,如果医疗机构能够保证保险公司没有那么多保险生效需要报销的金额,比如原来的报销金额是100 万元,实际上医疗机构通过一系列的治疗和知识培训,只报销了 80 万元,保险机构就能够与医疗机构分享节省下来的费用。
医疗机构保证了保险公司的利益,相应也能从保险公司获得更多利益,医疗机构赚钱了下一步就会考虑如何更好的为签约的病人服务,以此保证医疗机构的利益。
所谓“三角恋”关系,就是通过利益的相互制约,从而保证病人得到足够有效的健康服务。保险公司在为消费者提供保险服务的同时,会认真评估医疗机构。相应的消费者在购买保险的时候,也会衡量保险机构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优质。
个人建议,这个“三角恋”关系可以尝试在一些区域做试点,实际推行调试后,根据情况逐步在全国推广铺开。
各位读者如有购买《产业转型研究》专刊需要,可联系以下老师:
朱老师:
联系电话:136 1442 6692
邮箱地址:zhuxt6@sem.tsinghua.edu
段老师:
联系电话:177 6123 0717
邮箱地址:duanwx@sem.tsinghua.edu.cn
内容来源|《产业转型研究》专刊 2020 年第 7 期
编辑、图片|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