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社区数字公益模式研究报告|《产业转型研究》专刊报道

2022-02-21



导 读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前三期刊物在发行后收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产业界的一致好评。日前,《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四期刊物已正式刊发。本公众号会对《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四期中所收录文章进行持续报道,欢迎各位读者关注。

本文为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发表于《产业转型研究》专刊 2021 年第 12 期 总第 328 期的文章,特此分享,以飨读者。





社区数字公益模式研究报告
文/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中国疫情防控成绩有目共睹,其中公益慈善力量通过组织捐款、捐助抗疫物资、组织志愿活动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抗疫的整个过程。但众多公益组织在本次“疫”考期间,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亟须发展数字化转型能力。

目前数字公益已在全国范围内的精准脱贫攻坚、医疗卫生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领域展开,“用好数字科技,做有温度的公益”已经成为我国不少组织或企业在数字公益上的追求目标。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社区公益也是社会公益的缩影,因此,探索社区数字公益,是开拓社会公益数字化转型的试验田,有利于社会公益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和推广。




PART 1

数字公益生态建设趋势分析

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科技正在成为扶贫思维转变、扶贫模式创新、提升精准扶贫效率的重要推动。公益扶贫作为精准扶贫集体行动的重要一员,必然要构建数字公益生态网络,推动公益生态圈中不同行动主体的跨界合作,从而整合各类公益资源和社会关系网络,扩大公益扶贫的影响力,补齐社会扶贫的短板。

可信公益身份

建立公益领域的分布式数字身份

在现阶段的数字公益领域,慈善(募捐)活动的核心是信息公开和流程透明化。随着区块链技术在公益慈善领域应用的逐步深化,建立公益领域的分布式数字身份—可信公益身份应该受到业界的重点关注。可信公益身份是一种公益领域的可信身份凭证,用来集成身份持有者的相关公益数据,可在经授权的情况下分享给第三方应用验证身份信息,实现公益身份的确认和相关权益的使用。

支付接口

预设数字人民币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目前,我国数字人民币开发虽然并没有完全基于区块链技术,但却保留了对区块链等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兼容性和优势互补认可,如相关专家曾探讨过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法定数字货币的登记账本、验钞、批发端支付、电子钱包支付等场景的可行性。数字公益中的捐款和赠予环节属于零售支付中低频场景,可以成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人民币转账支付的典型应用场景。基于数字人民币的公益支付,不仅可以缓解现金等实物捐赠过程中的时滞,实现善款从募集到捐赠的快速流转;还可以通过政府转移支付等手段,实现善款的定向转移和精准发放,达到精准扶贫的公益效果。

社区电商

挖掘公益区块链数字权益的重要场景

社区电商平台是社区业主进行线上线下消费的重要平台,能够链接社区门店消费、社区物业服务、社区缴费等诸多便民服务。普通电商平台为了增加客户黏性,会通过消费积分等形式来促进客户的活跃度和留存度,而在社区电商平台中的消费积分等数字权益能够与社区物业服务、社区停车服务等实体线下权益挂钩,成为实现线上权益线下转化的重要场景入口。基于区块链的公益积分能够通过积分价值互信、价值互认等方式,实现与传统社区消费积分等数字权益的互联互通。同时,随着区块链跨链技术的发展,面向公益场景的区块链与其他场景的区块链,以及不同公益区块链之间的互联互通将成为可能,丰富的区块链数字权益,能够帮助社区构建更加多元化的积分生态体系。

产业扶贫
探索“公益+产业+培训”扶贫组合拳
产业扶贫是中国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和贫困地区同步小康的关键举措。随着全国扶贫工作的深入,始终活跃在扶贫事业的社会公益力量也开始关注产业扶贫工作,逐步推动传统单向“输血式”公益,向提升内生动力的“造血式”扶贫公益转变。作为一种内生发展机制,产业扶贫试图以市场机制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发展,从而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社会公益组织可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引导和帮助贫困人群主动融入地区产业发展,使其获得自我发展能力和稳定增收途径。

为适应产业结构的跃迁,公益组织在开发产业扶贫工作中应借助科技手段和数据要素的流动,积极借助公益区块链等科技手段的赋能,在产业扶贫中促进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使贫困地区参与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去。同时,公益组织还可以关注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系列的农技培训,在助力农村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软环境建设的同时,还能防止贫困人口能力与实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帮助贫困人口参与到高质量的现代产业发展环节当中去。

大病救助

推动邻里互助成健康公益重要一环

大病救助是关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健康公益行为。我国在大病救助领域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成立了中国大病社会救助平台,致力于为全社会贫困大病患者和所有开展大病救助慈善项目的公益机构提供项目信息对接、精准大病救助等专业服务。在市场产品供给方面,我国有以轻松筹等为代表的大病救助网络筹款平台,将社交强关系运用到大病筹款中,为求助者提供高效、透明、便捷的筹款渠道。

不同于社交软件上的“朋友圈”,社区场景是以地理属性为基础展开的社交关系网,邻里社交能够通过真实物理空间和真实家庭住址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而通过“人-家庭-邻居-社区-跨社区”的网络关系激发邻里之间的互助友爱,因此邻里互助能够成为推广大病救助公益模式的途径之一。

社区慢病管理

创新社区健康管理和公益保险服务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城市社区等相继开展慢病健康管理服务,其中城市社区是慢病风险因素流行和慢病康复人群集聚地,是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慢病健康管理的主战场。在公共服务方面,社会医疗保险正在积极探索从事后管理向主动控制疾病、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的主动管理转变,相应地引导社区慢病管理注重健康信息采集、个性化健康干预、动态随访监测等主动干预环节,并适度扩展慢性病医保范畴。在社会力量方面,众多健康保险积极开辟健康管理市场,承担承保人健康管理的健康促进工作,能够成为社区慢病管理的有效补充。社区是慢病管理的重要线下场景,结合社区线上服务体系,可以实现“公益保险+帮扶公益”的市场化,助力社区数字公益服务生态体系的逐步多元化。

慈善信托

开发专业化能力助力扶贫事业

慈善信托属于公益信托,根据慈善法的规定,慈善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设立慈善信托,可以实现对慈善资金的科学有效管理,发展行业认可度更高的资金管理模式,从而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综合实力,助力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慈善信托具有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我国正在积极推动慈善信托的规模化发展。根据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公示信息统计,2020 年第二季度新备案的慈善信托共 54 单,备案金额总计 9497.93 万元。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全国备案慈善信托总数为 421 单,总资金规模 32.78 亿元;已设立的 421 单慈善信托中,以脱贫攻坚为主要慈善目的的慈善信托共有 177 单,规模 18.4 亿元,占总规模的 56.13%。

保单贴现

关注人寿保单流转市场的中国机遇

保单贴现是指保单所有人为了提前获得保单的现金支付,将其所拥有的人寿保单出售给第三方(投资人或保单贴现公司)的一种金融交易,属于保单受益权的转让。但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保单贴现法律法规来限制规范这项业务,我国保险市场也没有专业、权威的承保公司评级机构、保单估值机构等,因此保险贴现业务暂时无法正常开展。未来保单贴现业务依旧有机会登上我国保险业舞台,届时公益区块链将有可能与保险贴现形成合力,共同成为健康扶贫领域的公益力量。


PART 2

基于区块链的社区数字公益模式探析

根据公益善款捐赠来源的不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公益场景可划分为基于公募模式的公益区块链和基于非公募模式的公益区块链。

面向公募模式的

社区数字公益区块链模式

面向公募慈善活动的公益区块链,是指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来对慈善捐赠活动全链条的每一笔募捐资金流转进行记录,通过链上数据做必要的隐私保护后,对公益平台、公益机构、捐款人、受捐人实现资金信息来向及去向的公开透明,同时利用区块链的时间戳机制保证信息不可被篡改,达到较高的慈善公信力。一般情况下,基于区块链的公益流程可为互不信任的多方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从而解决了传统公益活动社会信任缺失的情况。

公募性质的社区公益区块链的落地方案主要聚焦在公益项目的信息上链、信息流转、信息公开与信息监督四个方面。

在捐赠信息上链方面,基金会可选择互联网渠道发布公益项目的募捐需求信息,捐赠者通过电子支付渠道进行资金捐赠,每笔款项信息可由记账节点记录到公益区块链账本中;如果捐赠者通过邮寄方式进行物资捐赠,每项物资信息由记账节点记录到公益区块链账本中。

在捐赠信息流转方面,当基金会利用捐赠资金购买物资、购买第三方服务时,或者基金会在某项具体公益活动中发放物资或使用资金时,记账节点会相应将资金/物资的具体流转信息记录在公益区块链账本中。

在公益信息公开方面,捐赠者可通过公益区块链提供的信息查询入口,随时查询个人捐款(或物资)明细及其相应的流转信息、公益活动信息,所有信息均来源于公益区块链账本。

在公益信息监督方面,公益区块链可设立监管节点,作为相关行政监督机构进行行政管理和公益审计的监管节点,以提高公益区块链的社会公信力。

面向非公募模式的

社区数字公益区块链模式

非公募区块链的设计思路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线下公益活动的线上存证,并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分布式激励机制,来促进组织者、参与者高效率地协同工作、达成特定目标,实现公益活动的利益最大化。

非公募性质的社区公益区块链的落地方案将主要聚焦在公益项目的过程发布、过程见证以及权益流转等环节。公益链主要是记录公益活动的执行过程和第三方见证过程,并通过参与者对公益活动的过程见证,实现基于过程监督的数字权益激励。

社区公益活动主要在社区开展,在社区服务平台发布非公募公益项目,征集“爱心见证官”,邀请“爱心见证官”见证基金会的线下系列公益活动。“爱心见证官”将参与公益项目发起、过程、效益三个阶段的链上见证。

在发起见证阶段,活动负责人上传社区公益项目计划,邀请“爱心见证官”见证活动意义。当“见证”达到一定数量后方可启动项目,从而证明社区公益活动得到了社区多数人的认可。在见证过程中,见证官见证一次,可获得一定数量的“积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爱心见证官”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节点进行线上确认,可视项目周期长短分为不同见证节点,通过增量奖励来保持“爱心见证官”对见证过程的黏性。当一项线下公益行动完成后,可邀请“爱心见证官”评价公益行动效益,并提供效益评分与评论,获得不同额度的“积分”。获得“积分”后可在社区享受个人权益。个人权益的使用可根据社区平台自己设定,比如设置为能量树,对应实物树;或者设置为能量果实,用于形成消费券或者折扣券,在社区服务平台上使用。





订购须知

各位读者如欲购买《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四期,可联系以下老师:
朱栩葶老师:
联系电话:010-83021220
邮箱地址:zhuxt6@sem.tsinghua.edu.cn

内容来源|《产业转型研究》2021年第12期 总第328期
编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