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安庆军 李栋 向茜:喀斯特地貌的数字经济建设——中铁智慧与贵州铁塔的探索实践|产业学者观点

2022-05-23


摘  要

在数字经济时代与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充分结合贵州地区喀斯特地貌的性质研究,探索如何开展喀斯特地貌下的数字经济建设,进而从欠发达地区的角度出发,分析数字经济拥有的巨大发展潜力。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主要引擎,为促进区域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通过提出总体思路与探索实践,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业务要求,融入贵州网络信息产业发展布局,对推进落实区域发展、强强合作的理论意义、时代价值、丰富内涵、实践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  欠发达地区  基础设施  数字经济  智慧业务


喀斯特地貌的数字经济建设——中铁智慧与贵州铁塔的探索实践


文/安庆军  李栋  向茜



安庆军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学者,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智库联盟副秘书长、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李栋|中国中铁智慧城市研发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向茜贵州铁塔总经理




一、引言

近年来,贵州省秉承“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探索实践“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探索经验”的方向路径,旨在为贵州全力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强大动力。贵州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不断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于此同时,2017 年至今,贵州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全面开花阶段。这一阶段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顶层设计的完善、地方政策的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推进下,充分融合当地运营商网络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的契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走出了一条喀斯特欠发达山区发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创新之路,为很多欠发达地区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但随着贵州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难免存在发展瓶颈与挑战。通过对贵州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瓶颈和机遇挑战进行全面分析,整合中国中铁智慧城市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中铁智慧)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铁塔)的资源优势,探索提出了交流协作的机会建议,旨在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二、区域概况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贵州亦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中心,是我国第一级台阶向第二级台阶的眼神斜坡地带,受到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造就了独特、多样而又秀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1] 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其范围北起四川盆地南缘山地和鄂西南高原,南至南盘江河谷和桂西北山地,纵跨近 5 个纬度 5 个纬度(24°30’N-9°13’N),长约 510km;西起滇东黔西高原,东至湘西丘陵山地,横跨 6 个纬度(103°31’E-109°30’E)宽约 570km,总面积176*105㎞²。[2] 喀斯特地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73.8%,全省 88% 的农村人口分布于喀斯特区。特殊的岩溶地质作用过程和岩溶环境特征,造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直接关系到贵州社会和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等重大问题。

三、需求与机会

(一)区位优势不明显,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虽然这些年贵州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现实问题。贵州省地处中国西部地区,距离发达省份和数据开发的主要城市空间距离远,加上产业基础薄弱,数字化人才资源严重匮乏、数字信息领域的核心原创技术突破少、数字信息领军企业少、产业融合创新亟待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大数据资源共享难度较大等问题,这些都成为贵州省发展数字经济的问题瓶颈。

(二)信息化应用不够智能,城市治理存在粗放

贵州在智慧城市建设和探索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效,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例如,如何实现数据资产的管理与增值、如何将已上马的所有数据系统效能充分发挥、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如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本地信息产业的发展等。尤其是面对特殊地貌、特殊地质,被动的、滞后的粗放型城市治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必须利用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和创新性管理思路,将过去的突击式管理转变为经常性、常态化、动态化、智能化管理,促进城市治理工作从静态变为动态、从滞后变为及时,从被动变为主动,使城市治理工作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

(三)发展数字经济成为贵州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的重要政策方向,数字经济增长迅速

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赋予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并指明“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探索经验”的方向路径,为贵州全力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强大动力。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全省上下深入实施“百企引领”“万企融合”等行动,不断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新型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发展。根据 2021 年 4 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 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达到 15.6%,连续 6 年排名全国第一。

(四)贵州信息基础设施迎来多重发展契机,新基建发展助力开启数字经济新征程

随着经济发展与区位优势的不断提升,城市发展对于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贵州省信息通信业发力新基建,加速 5G 信息建设。多个运营商数据中心不断落地,促进产业配套和人才集聚,为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贵州铁塔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光网贵州、满格贵州”全覆盖发展要求,全面建设运营通信铁塔基站和大型场所室内外分布系统,确保 5G 网络建设有序推进,统筹优势,集约建设,深化共享,加强与各单位交流协作,发挥信息基础设施主力军作用,变通信塔为“数字塔”,助力开启数字经济新征程。

四、探索与实践

紧密围绕贵州省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要求,统筹中铁智慧在新型智慧城市方面的推进战略和实施途径,融合贵州铁塔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统一规划,确保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衔接整合已有成果,防止资源浪费;推进跨部门、跨系统、跨行业的融合应用,促进全方位协同服务。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探索与思路:

(一)联接公路铁路,打造“智慧基建”新名片

贵州的旅游业发展速度领先全国,2019 年一季度旅游总人数已达 2.37 亿人次,同比增长 22.1%。这种旅游业的增长离不开高速公路与高铁的相关项目建设,当前贵州省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也成为了贵州基础建设的亮眼名片。

中铁智慧积极打造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的高度智慧化铁路系统,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技术的应用,将实现铁路移动装备、固定基础设施及内外部环境间信息的全面感知、泛在互联、融合处理、主动学习和科学决策。同时中铁智慧已成功开发应用基于 GIS+BIM 的智慧铁路综合管理平台、智慧铁路安全生产及调度指挥平台、智慧铁路综合维修一体化平台、智慧铁路大数据平台等多个实践项目。以此为基础,中铁智慧积极推进智慧化建设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系统在公路等基建项目上的应用,发展推进公网覆盖与铁路专网的“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开通”工作,全面提升基础建设效果。

(二)顺延铁路沿线,拓展“铁塔+铁路”经济覆盖

贵州在发展看得见的“高铁带”、“高速带”交通基建的同时,基础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看不见的“通信带”和“电力带”也是提升贵州内力,助力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铁智慧发挥在“高铁带”周边的基础设施和运维服务优势,贵州铁塔也可发挥在“通信带”周边的基础设施和相关运维服务以及影响力的优势,强强联合,有机结合,总结汲取已有铁路线通信网覆盖工程的基础设施和运行经验,为铁路沿线提供通信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发展形成并逐渐拓宽沿线的实用物联网平台和能源社会化共享平台,助力数据贵州落地,提升铁路“大沿线”的基础设施和生活体验。

(三)助力打造“数字政府”,提升政府决策治理水平

中铁智慧创新机制体制,以打造“政务公开、联网审批、责任追溯、智慧决策”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基础,建设行政审批、责任追溯、政府办公、政民互动等应用系统,助推政府更好地发挥管理和服务职能,营造“规范、高效、透明”的政府服务环境,打造智慧政府、数字政府的服务典范。

以共享促发展,以合作谋共赢。贵州铁搭可依托基站资源和建设维护的专业优势,可在智慧政务领域,为智慧政务提供城域网等基础设施。于公安、消防、城管、交通管理、社区、医疗、环保、工地监管等多个领域,通过移动办公、移动执法等方式显著提升政府部门行政执法效率,满足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在应急处置、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需求,为智慧政务体系建立起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

(四)加强业务矩阵,多领域为智慧城市赋能

中铁智慧按照“统筹规划、集中共享、协同服务”的总体思路,统筹规划,建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基础网络、基础平台及各领域智慧应用系统;集中共享,建设城市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强化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以激发数据创新活力,促进集约建设和协同联动;协同服务,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信息交互,深耕智慧城市发展,在智慧市政、智慧环保、智慧城管、智慧交通、平安城市等多方面形成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服务的全过程服务。

贵州铁塔作为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主力军,近年来,凭借其丰富的站址资源、完备的配套保障、高效的建维能力以及多样的行业运用,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可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多个领域进行深度交流,在推进城市建设的通信基础设施、环保、交通、城市治理等领域加强合作,聚焦“5G新基建、智联万物、数字能源”等重点版块,依托在 5G 互联、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共享等领域的高效服务能力,推动贵州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铁塔产业集群。

(五)共同推动贵州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建设

中铁智慧结合城市运行管理领域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的实施经验,在数字乡村建设中,不断推进的人文发展、生态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环保型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生产空间集约高效、人文环境富有内涵、生态空间绿色健康,实现城市发展产业与资源环境匹配、经济与生态效益和谐的理想局面。

贵州铁塔的基础设施和地域覆盖资源优势与新阶段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合作前景广阔。贵州铁塔可在数字乡村建设中为安全监控、土地资源监控,智慧农业及智慧环保提供通信及物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为目标,共同推进数字乡村与智慧农业及智慧环保建设。充分利用贵州铁塔的优势资源,合作开展农业农村视频图像网络建设,深化视频监控在数字乡村建设和农田监测、智慧渔政、农村数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特别是在喀斯特地貌范围广阔、监管较难的情况下,发展远程安全监控,在土地资源监管、AI 自动识别告警、执法取证等方面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锥峰和塔峰溶丘地貌的表层喀斯特带径流溶蚀形成机制》张信,刘再华,王世杰,陈喜[J]山地学报 2011年9月

[2]《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的内动力作用机制》张殿发,王世杰,周德全,李瑞玲[J]土保持通报 2001年8月




undefined
安庆军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学者,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智库联盟副秘书长,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专职产权代表。


编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