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杜鹏:数字化转型未来已来|《产业转型研究》专刊报道

2022-06-10


导 读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前四期刊物在发行后收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产业界的一致好评。日前,《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五期刊物已正式刊发。本公众号会对《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五期中所收录文章进行持续报道,欢迎各位读者关注。

本文为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平安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智慧城市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智慧办主任杜鹏发表于《产业转型研究》专刊 2022 年第 5 期 总第 333 期的文章,特此分享,以飨读者。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五期
数字化转型,未来已来
文/杜鹏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平安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智慧城市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智慧办主任





当下,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

重组和重塑就是创新

创新就是打破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这个新世界,就是数字的世界




最近,中国平安帮助深圳打造的统一政务服务 APP“i深圳”获得了“深圳市市长质量奖服务类金奖”拟奖资格。这是深圳自2004年以来每年都会评选的最高质量荣誉。“i深圳”让深圳市 8000 多项服务事项实现了线上办,成功实现 306 个“秒批”事项、324 个“秒报”事项、118 个“秒报秒批一体化”,还在疫情暴发期向市民发放了 2000 多万只口罩,同时作为全国首次数字人民币试点,发放 3000 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用数字技术真正帮助深圳提升了城市运行的质量。让中国平安感到非常荣幸的是,拿到这个金奖就代表着中国平安用数字技术真正地帮助深圳提升了城市运行的质量。

i深圳”只是一个城市、一个时代数字化转型的缩影。我们相信,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必然会接棒传统产业,共同撑起一座城市、一个产业、一个民族质量的根基。我们相信,未来是数字化的未来。

2021 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全球进入了数字文明的新时代,中国全面开启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新征程。因而,中国平安拥抱数字化、扎根数字化,用数字技术帮助城市、帮助人民生活、帮助企业全面转型、全面革新的决心,将会更加坚定。

数字化关键在于场景深耕

城市治理的数字化已走入下半场

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场景的深耕

历史上城市之间的竞争大多是人口、环境、自然资源、地理位置、GDP 的竞争,但到了今天,大家已经形成共识:未来城市的竞争是治理能力的竞争。高水平的治理能力意味着高效率的城市资源配置和城市服务能力,也意味着背后一定有科技在做支撑。
中国平安这三年来帮助深圳,也帮助全国很多城市在重点提升治理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突破口已经不光是技术,而是场景。如果说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上半场是科技的广泛覆盖和数据的大量积累,那么我们认为,下半场就一定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场景的深耕。换句话说,城市治理能力之间的差异不再是你有大数据中心我没有,或者你用了人工智能我没用,而是能否找到一些有价值的、关键的城市运行场景,让技术和数据发挥最大化的应用效能。
2020 年下半年,进口冻品成为了新冠疫情的重要输入渠道之一,全国多个城市不断通报多起进口冷链运输仓储环节检测出新冠病毒的案例。11 月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还特别就冷链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其实早在 2020 年 8 月 18 日,深圳就领先全国首创设立了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同时,中国平安帮助深圳市场监管局搭建了一套全业务打通、全链条追溯的智慧冻品监管平台,打通了进口冷链食品从口岸、运输、出入库到流通、市场消费等多环节业务数据,实现了冻品流向追踪、接触人员监测,再到监督检查、整改处罚,最后到便民查询、风险预警的全链条风险闭环管理。最终把全市 6600 多个冷库管起来、管好了,累计拦截了超过 80 个批次、近 2.3 万件核酸阳性冻品。
在这里,技术的确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看到了场景的力量。冷链监管这个场景有非常高的价值,它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卫人民生命健康的一个关键阵地。而这个场景又有很强的典型性,它面对着大量碎片化的监管对象、打通全链条信息流的监管需求、政府/企业/市民多方参与的监管主体。因此,用数字技术去实现流程的数字化、分析的自动化、决策的智能化,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招。

数字化落脚点在于以人为本

人是数字化的落脚点

字化转型必须回归“以人为本”的初心

有两句话让我感受非常深,第一句话是“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什么是“精细”?我想可能并不是我们把摄像头布满了整个城市这就叫精细,精细的落脚点应该在于关注到了每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

第二句话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都知道智慧城市在国内已经落地了十年,这十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城市上马了很多智慧城市项目,搞大数据、云计算或者指挥中心,但最后相当一部分沦为了面子工程。智慧城市建设是不能本末倒置的,技术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上 AI 而上AI”,也不是“为了做区块链才做区块链”。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企业发展,有一个最根本的落脚点,那就是“人”,就是“以人为本”。

去年,中国平安帮助深圳地铁做了一件小事。我们知道罗湖有一个地铁站叫大剧院,是 1、2 号线的换乘站,附近也有罗湖书城、万象城等很多地标性建筑,人流量非常大。4 月份的时候大剧院站地铁施工,市民本来可以穿地铁站过街,但是那条通道因为施工封闭了,影响了非常多的市民出行。我们就帮助深圳地铁做了一个“过街码”,虽然需要进闸机,但是市民可以直接刷码进站、刷码出站,不会扣费,直接过街。地铁施工,市民的生活受到影响,也许在某些地方这是一件不会有谁关注到的小事情,但是在深圳,市民的事就没有小事,我们一定要寻找另一条路把市民的体验给补回来。这时,我们用到的技术手段非常简单,就是一个二维码。我相信对全中国成千上万的科技公司来说做二维码都是小菜一碟,但手段复杂或者高级与否并不重要,能观察到市民的需要、解决市民的问题、满足市民的需求,才是真正的好技术。我们坚信,数字不是冰冷的,科技是有温度的。这种温度体现在科技所关注的视角、服务的对象、创新的初心,都是人。

数字化中国必将引领全球

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必定会引领全球新一轮商业浪潮

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领先的数字化土壤。我们是全球第一的互联网大国、全球第一的专利申请大国、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我们正在成为全球的人工智能中心、区块链中心,正在改写全球数字化的格局,我们的数字经济每年创造 30 多万亿元 GDP 和庞大的数据金库。2017 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就曾经发布报告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数字化大国,数字生态系统日益丰富,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引领全球数字化发展的力量。

回想过去几十年,中国企业一直在学习西方企业,我们学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学西方的管理体系、聘请西方的管理咨询公司为我们讲西方的经验。但今天,中国企业身处数字化转型的大时代,销售管理、组织运行、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企业价值链所有环节均被数字化颠覆、再造、重塑,涌现出一批领先于全球的数字化企业实践样本。我们相信,中国也一定会基于数字化涌现出一批新的商业模式、治理结构、经营哲学,从而产生“中国流派的管理学理论”,引领全球商业浪潮。

中国平安就是数字化实践的中国样本。作为老牌金融巨头,中国平安早在十余年前就率先抛出了科技的新定位。并且,中国平安用多个全球级大赛冠军证明了它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上的深度造诣,也用微表情、智能审贷等落地实践登上了《经济学人》的商业案例。全面数字化,是整个中国平安可持续发展的“压舱石”和“领头雁”。

数字化生态走向共生共享共繁荣

数字化产业一定会

呈现出一个共生共享、共同繁荣的生态

数字化的基础是数据、是技术,数据和技术是天然具有开放性的,只有让它们更多地流动、更多地集聚、更多地融合、更多地裂变,才会让数字的量变引起效率、模式甚至价值的质变。因此,数字产业绝对不是一个赢家通吃的产业,也不是三两家巨头能占据的市场。数字产业越发展、细分场景就越多、细分主体也越多,有集成商、云巨头、解决方案提供商、软件开发商、实施服务商等,各家都在自己细分赛道上深耕,围绕“解决客户问题”聚拢合作、各司其职。

中国平安智慧城市作为软件开发商,深耕政府、企业、医疗、教育、人事等数字化场景。我们从诞生之初,就坚定了与同行“共生、共享”的心态,去年正式上线了合作伙伴计划、建立生态联盟。我们相信,数字化是一个值得长期投入、长期深耕、值得所有从业者沉下心来做“时间的朋友”的领域。我们也坚持,数字化是一个需要博采众家之长、需要一起做大蛋糕的产业。我们希望,与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伙伴携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利益共享”的机制、共同构建一个繁荣的数字化生态。

数字化转型,未来已来。中国平安将坚定不移投入数字化,不断用数字技术帮助城市、帮助企业、帮助市民,让城市更美好,贡献更多“平安智慧”和“平安方案”。


订购须知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现已发售第一期至第五期,各位读者如欲购买,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自行订购,也可联系以下老师订购:

朱栩葶老师:

联系电话:010-83021220

邮箱地址:zhuxt6@sem.tsinghua.edu.cn

内容来源|《产业转型研究》2022年第五期 总第333期

编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