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陈一昕:基金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与对策建议|《产业转型研究》专刊报道

2022-06-14



导 读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前四期刊物在发行后收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产业界的一致好评。日前,《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五期刊物已正式刊发。本公众号会对《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五期中所收录文章进行持续报道,欢迎各位读者关注。

本文为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学者、华夏基金CTO、董事总经理陈一昕发表于《产业转型研究》专刊 2022 年第 5 期 总第 333 期的文章,特此分享,以飨读者。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五期
基金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与对策建议
文/陈一昕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学者、华夏基金CTO、董事总经理



   

   

科技创新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原动力,金融行业如何促进科技与金融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创新,是各市场参与主体的重要课题。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大部分基金公司已经洞察到数字经济的巨大发展机遇,积极围绕央行和证监会金融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数字化战略,构建数字生态。


   
图片    

基金行业信息化发展进程

图片    
回顾我国基金行业 20 多年历史,伴随着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和业务不断创新,行业信息化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图片    

早期电子化阶段

信息系统架构雏形基本形成

1998 至 2006 年左右
1998 年是中国基金业元年,首批“老十家”基金公司两年内相继成立,并于 1998 年 3 月诞生了中国第一批封闭式公募基金。在初创前三年,基金业务品种单一,市场规模和交易量小,对系统的诉求基本局限在封闭式管理所需的投资交易、估值等核心功能。2001 年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发行,并逐渐成为主流基金形式。为支撑开放式基金业务的发展,大部分基金公司对信息系统进行了必要扩充和升级,开放式基金注册登记系统、直销业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相继建立,在约 5 年发展时间,基金公司信息系统架构雏形基本形成,但此阶段以外部采购为主要建设模式。
图片    

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

线上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

2006 至 2015 年左右

在中国股市快速上行的带动下,2006 年基金行业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业务快速增长对信息系统处理速度和容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各家基金公司开始进行软硬件升级扩容、实施数据集中管理,此阶段基础业务系统和数据平台日趋完善,全面支撑了基金业务快速发展。同时,互联网浪潮逐步渗透到金融市场各个主体、业务和环节,2013 年余额宝正式上线,互联网企业抢滩基金市场,传统金融业务和服务模式受到冲击。在技术和市场竞争双重驱动下,各基金公司纷纷布局互联网金融,整体线上化、自动化水平得到快速发展。

图片    

数智化全面转型升级阶段

迈入以数据为资产、以智能化为目标的新征程

2015 年左右至今
经历前几年的野蛮生长后,2015 年下半年至 2018 年,金融行业进入市场调整期,一系列金融科技领域监管政策出台。2016 年 8 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使得金融科技产品正式成为国家政策引导方向。2018年以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快速发展,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将数字化战略提升到新的高度,纷纷通过新一代数据技术赋能金融信息采集、投资决策、客户营销等业务过程,大幅提升流程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数字化、智能化已普遍成为行业发展目标。

图片    

基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

图片    


01

数字技术提供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

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以 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产业逐渐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数字化转型支撑能力持续提升,为各行业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注入了动能。

02

客户群和偏好变化牵引服务创新

据 BCG2020 年报告,财富市场客户群体正在发生代际转化,具有“数字化基因”的千禧一代及“数字原住民”正式进入财富管理市场,并逐渐成为主力客群,这部分群体呈现高度依赖移动端、追求极致体验等特征。面对高度数字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偏好,作为财富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基金公司必须充分利用技术打造数字化竞争优势。2020 年新冠疫情暴发,人们消费需求及习惯进一步改变,金融服务中大量“面对面”服务模式受到冲击,线上及远程服务能力面临挑战,倒逼金融机构纷纷加大线上化、智能化转型力度。

03

政策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2021 年 3 月国家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2022 年 1 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了整体性部署。在金融领域,继 2019 年 8 月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又于 2022 年 1 月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了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的总体定位。2021 年 10 月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证券期货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思想、原则及重点,为证券期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纲领性指南。

04

谋求创新发展是基金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内驱动因

在资管市场,随着银行独立理财子公司、外资资管机构、科技公司竞相布局,竞争愈发激烈,基金公司必须不断谋求新的竞争优势。同时,基金公司信息化建设由于多以采购为主、缺乏架构设计,内部数据孤岛、系统烟囱的问题凸出,数据的利用效率和自主核心技术能力亟须突破。面对“内忧外患”的现实局面,尽快布局数字化转型战略已成为基金业挖掘发展新动能的必然选择。


华夏基金数字化转型探索

华夏基金成立于 1998 年,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的首批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定位于综合性、全能化的资产管理公司。伴随着中国资管市场蓬勃发展,在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下,华夏基金将“数字化”作为实现加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华夏基金不断夯实“顶层设计、应用探索、配套基石 ”三个层面能力建设,既从上向下做好统筹规划,又从下向上技术驱动创新。
1   在顶层设计层面,   华夏基金坚持统筹推进,积极布局数字化转型,结合公司业务战略目标,制定了“十四五”数字化发展规划,致力于从科技赋能向科技引领升级。
2   在应用探索层面,   华夏基金在数字化战略的框架下,优先聚焦重点难点,集中力量攻坚重大项目,成立若干研究中心和特性工程团队,重点在数字化营销、智能投研、运营及管理提效三个领域挖掘数字化创新场景并深耕细作。
在数字化营销方面,   华夏基金推进以投资者画像和研究为中心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利用数据技术手段,科学、细致、深入地进行投资者投前、中、后的分析挖掘,全面了解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困惑、障碍、习惯、心理和行为。基于客户深入洞察,推动精准化、千人千面的数字化客户服务,针对广大的个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的财富配置方案、更具温度的关怀陪伴,针对机构客户提供更定制化、更专业、更高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投顾业务领域,融合新兴技术、AI 算法,打造大数据驱动的智能投顾平台,推动投顾专业能力升级和服务模式变革。
在智能投研方面,   为进一步提升投研人员工作效率和体验,组成跨部门团队实施投研一体化工程,致力打造流程一体化、服务一体化、决策一体化的统一投研平台;成立了 AI-lab,统筹 AI 算法模型及人才资源,持续追踪国内外人工智能中创新型前沿技术,与投研部门密切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分析应用,将研究成果产品化、工程化输出,助力投研决策;依托大数据、NLP 等技术,构建集成的全市场数据,利用知识图谱将孤立的数据信息进行关联,引入更多维度的语义关系,挖掘实体之间的深度联系,增强资产价值的深度挖掘和风险监控能力,提升了信息获取和决策效率。
在运营及中后台管理方面,   依托 RPA、低代码、Tableau 等技术和工具,在全面梳理各业务流程基础上,推进全业务流程的端到端系统化,不断完善数字员工能力建设,实现降本增效。
3   在配套基石层面,华   夏基金致力推进数据能力建设、架构管理升级、流程组织优化、金融科技生态建设等举措,从而不断提升数字化转型基础能力。重点包括:
在数据能力建设方面,贯彻   数据资产化理念,推进公司统一的数据架构管理,持续深化数据治理,建立核心数据资产目录,分主题扩充数据标准,并从实际问题出发改善数据质量。引入创新技术能力,形成完善的大数据技术生态体系,一方面满足传统结构化数据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支撑非结构化、大规模数据的管理趋势和实时数据应用诉求,实现内外部数据的汇聚、联结和服务。
在流程组织优化方面,推   动研发体系由项目制向产品制转型,产品负责人以业务价值为根本导向,安排需求优先级和资源投入。通过 OKR、敏捷开发等方法聚焦目标,提升团队内、部门间的协同效率。建立了业务部门数字化考核评价指标,将 IT 工作与业务结果相挂钩,进一步促进业务与科技团队的深度融合。
在金融科技生态建设方面,   如何利用自身的业务场景,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借助外力突破创新非常关键。华夏基金已和多家数据提供商、基础设施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咨询公司、战略合作伙伴等建立深度持续合作关系,引入先进数字化技术和理念,高效地提升科技产能。


图片    

基金行业数字化转型对策建议

图片    
结合研究及实践探索,我们认识到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数据、技术,更是包含流程、组织、文化等要素的系统性工程,并逐渐总结出一个“1+3+1”数字化转型框架,即一张战略蓝图、三个数字化赋能业务领域、一套基础支撑能力。

01

一张战略蓝图

基金公司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公司高层是否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公司对于数字化转型目标、核心工程和路径是否有系统性的规划,往往决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基金公司应结合自身业务发展战略、数字化发展所处阶段、面临的痛难点,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数字化战略,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第一,顶层设计应清晰,以赋能业务为导向,并有明确的价值导向目标;第二,数字化场景应聚焦,确定转型切入的主战场;第三,设计分阶段的实施路径图,分步推进。

02

三个数字化赋能业务领域

在战略蓝图框架下,进一步围绕基金业务全流程挖掘重点科技赋能场景。可优先从三个核心领域寻求突破口,以打造在客户、产品、成本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营销与销售领域。客户销售、营销和服务能力提升是多数基金公司最先落地数字化战略的领域,借助数字化工具分析客户行为特征、洞察差异化需求,从而将适合的产品或者服务以适合的渠道传递给客户,全面提升数字化获客、活客、留客的营销能力,更加精准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将有助于基金公司积累高黏性客群优势。

投资与研究领域。若企业的产品比竞争对手好,基金产品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回报、更好的体验,客户更愿意长期持有,企业就能在市场上占据更多份额。目前智能投研领域尚未形成成熟的解决方案,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深度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数据获取效率、增强投资研究与决策精准度、降低交易成本、排除潜在风险,是短中期内基金公司数字化转型探索的攻坚领域。

运营及中后台管理领域。以流程重构优化为基础,依托机器人、自然语义处理、低代码等技术全面提升运营管理自动化水平,让专业化管理人才释放更多精力投入到高增值领域,有助于基金公司形成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积极拥抱数字化所释放的效能可带来跨量级的竞争优势,数字化转型更快的公司,将获得较大的先发优势,由于飞轮效应,这种先发优势更容易沉淀成公司的长期资产、形成护城河。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到,数字化转型失败所带来的损失不仅是投入资源的浪费,也可能让企业损失最佳的发展时机。因此,在推进策略上,应结合不同业务的要求、技术应用成熟度,实施差异性的推进策略,以平衡创新发展与风险可控。

03

一套基础支撑能力

数据、技术、人才等基础能力是数字化战略落地的基石,部分基金公司的基础能力短板仍是转型掣肘,比如数据体系不完善、系统架构老旧欠缺灵活性、跨部门沟通不畅、复合型科技人才不足等。在基础能力补足和升级过程中,秉承开放协作的理念,完善科技生态布局,通过合作来快速拓宽能力边界,是加速建设的有效方式。

第一,数据方面。数据的重要性早已得到行业共识,数据资产的积累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前提,补足和构建基础数据能力是重中之重。基金公司应把数据资产当作一个新的管理对象,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健全数据治理流程机制,加强统一数据平台建设,提升数据流通与共享效率。同时也要时刻思考和展望数据资产化所带来的业务模式创新,加快数据价值创造。
第二,技术方面。业务需求的快速创新迫使科技提升响应能力。面对传统竖井式架构、系统重复建设等问题,基金公司需配套升级数字化架构管理体系,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搭建微服务架构、云化架构、分布式技术、低代码开发平台等多层次驱动的架构体系,构建连接前中后台的“加速器”,增强“模块组装、高度复用”的灵活性,从而提升对业务创新的快速响应能力。
第三,人才与组织方面。数字化转型离不开组织转型和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机制变革的关键在于增进业务与技术协同,发挥合力效应。科技部门应理顺内部的人才建设地图,针对稀缺人才、复合型人才加大招聘力度;在跨部门协同方面,可通过建立敏捷机制、引入 OKR 管理工具、试点交叉考核机制等方式不断培育合作文化。
第四,金融科技生态建设方面。     字时代的商业逻辑已经从竞争进化为共生共创,从价值链重构、平台化发展再到生态化布局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和竞争模式升维的必经之路。目前多家国际领先资管机构已通过战略并购、资管科技加速器、创新实验室、开放资管科技平台等多种形式与金融科技公司展开多元合作,快速实现短板补足、能力升级。我国基金公司应在明确自身核心优势基础上,携手最适合的合作伙伴,发挥双方的业务场景和技术优势,探索更为灵活的合作模式,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


订购须知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现已发售第一期至第五期,各位读者如欲购买,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自行订购,也可联系以下老师订购:

朱栩葶老师:

联系电话:010-83021220

邮箱地址:zhuxt6@sem.tsinghua.edu.cn

内容来源|《产业转型研究》2022年第五期 总第333期

编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