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王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产业转型研究》专刊报道

2022-06-27


导 读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前四期刊物在发行后收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产业界的一致好评。日前,《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五期刊物已正式刊发。本公众号会对《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五期中所收录文章进行持续报道,欢迎各位读者关注。

本文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智慧城市处处长、副研究员王威发表于《产业转型研究》专刊 2022 年第 5 期 总第 333 期的文章,特此分享,以飨读者。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五期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打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文/王威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智慧城市处处长、副研究员







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标志着国家层面首部数字经济宏观政策文件正式出台,为下一步各领域的数字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规划》中,强调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推进以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为主体的“数字新基建”,既为数字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底座,也为数字经济贡献持续的动力和资源。



夯实高性能网络基础设施

构筑数字经济“成长之基”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既包括以 5G、光纤为代表的信息传输通道,也包括物联网等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装置,还包括卫星互联网等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从数字经济的定义可以看到,信息网络是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以摄像头、传感器等为代表的物联感知设备是数据要素的“采集器”,通过一系列转化手段,将实体物理空间的状态、形式映射到信息网络空间。以 5G、光纤为代表的通信网络是数据要素的“高速路”,以光速将采集到的数据要素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送到各个地方。

我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十三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固定和移动通信网络,行政村通光纤和 4G 比例均超 98%,5G 正式商用,成为了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坚强基石。但是还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相对于建设规模,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尚待提高。以网络速度为例,据知名全球网络测速网站 Speedtest 2020 年 6 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的固定宽带网速仅排名世界第 17 位。“十四五”期间,我国应一方面继续保持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实现对更大范围人民群众的普惠服务,另一方面要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扎实的成长基础。

布局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

构建数字经济“运转之脑”


算力基础设施包括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和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的“资源池”和“加工厂”。将数据要素汇集并存储起来,并通过设定好的算法模型对数据开展各类计算加工。受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等影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仅以互联网数据服务(包括云服务、大数据服务等)为例,2020 年在疫情影响下仍然逆势增长,收入达到 199.8 亿元,同比增长 29.5%。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协同能力不足、智能程度不高,在部分地区还存在着重复建设情况。

“十四五”期间,算力基础设施一方面要强调“云网协同”,发挥好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重要作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不仅要满足我国数字经济对计算和存储的需求,还要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绿色化、低碳化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强调“算网融合”,推动数据、算力和算法的深入融合,推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融合进一步加快,为智慧医疗、无人驾驶、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应用场景提供更加高效的基础支撑。

建设跨领域融合基础设施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之魂”

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既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要素资源,也是数字经济最大的应用市场。

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不仅本身可以用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消费,还能够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对各个领域的创新赋能。融合基础设施的本质就是通过对原有基础设施开展数据采集,构建起数字化基础设施模型化,在利用数据要素高效特性、降低原有设施中的各类不确定性,促进设施内各要素的高效协同,从而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以智能交通为例,有研究表明将传统的信号灯转变为智能信号灯能够显著改善交通流量,降低 10% 的耗油量和 22% 的废气排放。从整体看,只通过扩增公路容量的传统基建方式投入产出比仅为 1:2.7,而通过加强交通系统数字化水平的投入产出比要高于 1:9。

我国融合基础设施发展态势良好,在智能电网、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在智能制造领域,海尔的 COSMOPlat 工业互联网平台以通用工业设备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为切入点,实现数据的集中采集和实时分析,并通过应用平台有针对性的设备精益化管理服务,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企业综合提效能达到 20% 以上。在智能电网领域,雄安新区正在采用数字化主动配电网理念和技术部署绿色智能微电网项目,利用 5G 网络、全景智能规划平台、柔性控制等信息支撑手段,主动统筹风、光等绿色资源布局,实现各种可控资源从被动消纳到主动引导利用,实现供应、消费两端全部达到 100% 绿色,打造绿色全电示范项目。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融合基础设施仍然面临着领域知识积累不够、标准规范建设不全、技术手段支撑不足等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健康发展和数字经济的质量提升,急需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提升各类传统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水平,发挥数据要素对基础设施提质升级的重要作用,在各领域打造高质量融合基础设施。

部署新一代创新基础设施

激发数字经济“动力之源”

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的重要过程。数字科技作为当前最热门的技术领域之一,不仅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第一生产力”,还能伴随着现代科研范式升级,支撑带动全社会科技水平的总体提升。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科技重大基础设施的发展。在人工智能领域,《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提出打造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研发基地和开放创新平台,推动公共数据安全有序开放,强化人工智能研发创新的基础条件支撑。在量子通信领域,我国在2017年就开通了全长2000余公里的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京沪干线”,为远期构建安全可靠的量子互联网打下良好基础。

从另一方面看,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数字化科技成果的培育,更是科学研究范式的改变。科学从经验科学到理论科学再到计算机科学,现在发展到数据密集型科学,科学范式也相应地从经验范式发展到理论范式再到计算机模拟范式到第四范式。数据科学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提供了新的方法,并和各个研究领域融合形成专门领域的数据学,例如行为数据学、生命数据学、地理数据学等。数据科学建立了一定数量的科学假说和理论体系,并通过这些实验方法和理论体系开展数据自然界的探索研究,从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行为现象和规律。可以预见,随着数据资源的不断富集,不仅数字科技会不断发展,各领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会得到长足进步。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创新基础设施的“新”是相对的,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创新基础设施会逐步成熟,转化为信息基础设施或融合基础设施,形成良性的新型基础设施更新迭代体系,助力数字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订购须知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现已发售第一期至第五期,各位读者如欲购买,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自行订购,也可联系以下老师订购:

朱栩葶老师:

联系电话:010-83021220

邮箱地址:zhuxt6@sem.tsinghua.edu.cn

内容来源|《产业转型研究》2022年第五期 总第333期

编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