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工业互联网助力京津冀高质量发展(二)

2022-08-12



工业互联网助力京津冀高质量发展(二)

文/李浩男 毕得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随着京津冀各地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和推进数字经济政策不断落地,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从概念普及到实践深耕,形成了战略引导、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实践协同推进的发展态势。为进一步探索京津冀优势产业数字化升级,助力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本系列文章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与装备、钢铁、生物与医药等京津冀优势产业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工业互联网助力京津冀工业数字化的发展进程。

01




钢铁产业

1.1 京津冀钢铁领域发展现状:以河北为代表

截至 2020 年,京津冀三地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为 613.2 亿元,其中河北省利润总额占比京津冀为 99.45%,达 609.9 亿元,河北省钢铁领域极具行业代表性:

双控政策成效明显。2021 年,河北省粗钢产量 22496.45 万吨,同比下降 9.9%,生铁、钢材产量也分别同比下降 11.8% 和 1.8%。从全国来看,粗钢产量 103279 万吨,相较上一年同比下降 3%,生铁产量较上一年同比下降 4.3%,钢材的产量同比增长 0.6%,由此对照,河北省粗钢、生铁产量同比全国的产量降幅明显,双控政策成效初现。淘汰落后产能、清理违规生产企业,使得行业发展更贴近需求侧,倒逼钢铁产品利用技术研发实现质量升级,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

营收效益明显提高。2021 年,河北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营业收入为 17654 亿元,同比增长 32.4%,占河北省工业营业收入的 33.87%;利润完成 769.1 亿元,同比增长 31.5%,占全省工业利润的 33.52%;吨钢利润为 341.87 元,同比上升 45.99%。

持续绿色发展。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 185 家。全省 30 家钢铁企业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占全省符合规范条件钢铁企业数量的 49.2%,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1.2 钢铁产业发展探索

减少落后产能,鼓励先进产能。借助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据驱动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解决钢铁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巩固双控政策效果,促进钢铁产能向需求侧靠拢,产品向高质量发展。鼓励先进产能,减少过剩产能,有针对性限制劣质、污染企业,推进环保落实。

匹配供需推进钢铁产品高质量。推动钢铁企业与国内知名家电、装备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及京津冀重点用钢企业的深度合作,依靠工业互联网能力,实现柔性制造和研发协同,依照需求定制产品,紧跟国家市场和发展规划需求,更好对接北京天津需要及客户群体,提升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让产业产品有侧重,供需更匹配。

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河北钢铁企业体量庞大并且布局京津冀,绿色低碳和节能环保成为了必然要求。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建设,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成为尤其注重的关键。依靠大数据完成京津冀钢铁企业绿色发展,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1.3 钢铁领域工业互联网案例介绍

首钢京唐热轧智慧管控平台,是首钢集团指导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建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主要围绕车间层级的热轧全要素精益制造数字工厂建设工作。以“一个平台,七个中心”为核心搭建:一个平台即为:工厂级全量数据平台,七个中心为:质量智能管控中心、设备智能运维中心、能源和成本管理中心、环保/安全/消防智能监控中心、无人库区和智能物流中心、机器人/智能视觉装备应用中心、数据报表智能分析中心。

体系架构共计三层分别为基础支撑、生产智能和协同决策,在充分吸取行业智慧工厂标杆探索经验和突出贡献的基础上,继续搭建“上接云,下接端”的车间级智能工厂层,支撑生产、装备、运营等数字化水平提升。通过在钢铁产业率先进行工业互联网创新和实践,以模式识别、工业机器人、5G+工业app、云计算、大数据计算机视觉、数字链数及标识解析等技术应用,达到安全、环保、生产、质量、设备、成本、能源、物流、管理效率集中协同高效的新业态,实现工艺功能管理的测试发布、质量溯源分析、过程质量诊断、生产综合日报等管理支撑,建成一系列面向质量稳定性和高精度提升的优化集群工具和场景解决方案,减少底层控制和危险位置人员数量,提高作业安全性,以数据为中心,支撑生产智能化落地实施。

02




生物医药

2.1 京津冀医药领域发展现状

北京:
截至 2020 年底,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为 204.73 亿元,在北京工业细分的各个行业利润总额中排名第四。据中关村管委会发布数据,北京市医药健康相关产业规模达到 2200 亿元。北京着重发展创新药、新器械和新健康服务三个产业方向,进一步助推新型疫苗、下一代抗体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国产高端医疗设备方面发展,推动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行业协同双轨发展。到 2025 年,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实现营业收入 1 万亿元,其中医药制造达到 4000 亿元。
天津:
2020 年,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为 103.64 亿元,在天津工业细分领域排名第三,具有较强优势,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为 600 亿元,效益水平在全市工业行业中名列前茅。目标到 2025 年,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到 1000 亿元左右,健全覆盖制造业、药品物流配送业务和研发服务。基本形成以滨海新区为核心,武清、北辰、西青、津南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河北:
截至 2020 年底,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为 146.88 亿元,在全省工业细分的各个行业利润总额中排名第三,河北省生物医药门类齐全,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成药生产和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三个子行业所占比重在全省医药工业排前三位。2021 年,河北省工业平均水平增速为 4.9%,河北省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  14.0%,远高于平均水平。


2.2 医药领域发展探索

建立医疗全环节数字生态。开展京津冀数字医疗技术攻关,培育京津冀医疗+人工智能、医疗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新场景,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药、临床使用等医药全环节,使研发人员、医护从业者和病人及时串联反馈,在符合安全和隐私范围内共享医疗数据,探索人工智能和医疗产业对接。接入京津冀优质科研、实践临床资源,形成研发带动创新数字技术创新生态。

以数字健康终端产品专业化打开新市场。近年来可穿戴健康产品在市场上广受欢迎,深化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健康终端的发展,联合专业医院和医学科研单位对医疗健康设备标准化、专业化进行指导,促进医疗终端产品走入千家万户,为“数据+医疗”的平台建设,提供广泛数据来源,为医疗健康自我监测、就医就诊提供可靠数据支撑,通过产品和技术不断迭代,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专业健康监测设备,使远程辅助治疗、健康管理、健康监测等数字医疗成为可能。

多场景赋能数字能力。挖掘数字医疗价值,在大数据+医疗健康方面,深化脑电信号、心电信号等医学数据分析和挖掘,提升医学科研攻关水平。借助工业互联网技术能力,对接京津冀数字医疗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提高在医学影像、睡眠健康、精神健康、病症监测、健康管理等场景应用。通过医疗+互联网,在电子病历表型提取、临床决策支持、精准医学等方面开展系列应用场景攻关,助力从传统医学、传统医药制造向数字化医疗、数字化医药制造迈进。

03




持续深化要素投入

推进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

(1)加强资源要素投入,提升基础支撑力。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人、机器、设备以及多种工业应用场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软件资产投入落后于硬件资产投入,缺乏有效的创新体制和机制,对平台企业来讲前期需要软硬件资产的大量投入,但大部分工业企业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的状态仍未改观。建立健全人才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需要既懂制造工艺与流程原理,又懂信息技术与平台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大量应用软件开发人才。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面临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缺失,这将导致工业互联网全面深入推进时出现障碍。营造京津冀创新发展新环境,通过政府政策、社会保险、企业补贴多方式,降低创新风险,减少试错成本,形成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氛围。引导产业扩大针对创新技术发展投资,为数字前沿创新注入活力和资金,开拓更多工业数字应用场景和消费侧高质量产品市场,吸纳更多优秀企业和人才。

(2)打破“信息孤岛”,引领转型发展。“信息孤岛”阻碍了数据的集成共享和创新应用,京津冀不同类型的企业基础数字化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企业数字化基础总体较为薄弱。企业内部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跨领域各类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之间存在很多“信息孤岛”,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以及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数据壁垒”,导致数据资源难以实现集成和共享,阻碍了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应用进一步协同与创新。需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引领作用,构建“数据应用示范区”,开展多层次、多类别、跨区域协作。

(3)加强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供给,深化协同合作。京津冀三地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基础,但大量关键技术仍供给不足。我国工业软件自主可控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尤其是高端工业软件和工业控制系统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工业互联网脱离不开云计算与大数据,但云原生的技术和基础设施仍旧以国外产品为主。通过协同合作,加强京津冀工业互联网自主可控性,提升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平台之间合作深度和广度。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京津冀三地2021统计年鉴、2021国民经济社会统计发展公报、各地统计局、工信部和国网新能源云平台数据。


编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