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农村金融数字化内涵外延及其发展趋势

2022-08-15


农村金融数字化内涵外延及其发展趋势

文/王耀羚 胡小溪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加速向农业农村渗透,为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也为数字赋能助推乡村振兴打开了广阔空间。

PART !

农村金融数字化的内涵与外延


(一)农村金融数字化的内涵

农村金融数字化以数据化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互联网信息平台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农村金融生产科学化、治理可视化、生活智能化和服务便捷化,促进农村金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

(二)传统农村金融和数字化农村金融的比较分析

农村金融数字化作为普惠金融的一种发展趋势,其与作为“传统农村金融”有很多类似,但也有重要的理念上的差异,在实践中很容易产生混淆,不容易辨清。我们可以从二者的服务对象、原则、目标、实现途径、内容上进行具体的比较。[2]

表1 农村金融数字化与传统农村金融的比较

undefined


PART 2

农村金融数字化发展趋势


(一)农村金融数字化发展现状与机遇

01

政策机遇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报告2021》,近 4 年全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在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之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将数字乡村建设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并提出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3]


02

经济机遇


     

农村金融数字化的典型市场模式涵盖数字农贷、农村数字支付、数字农险、数字惠农理财与数字综合服务平台。这种典型市场模式对农村经济具有以下三点助力:(1)促进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2)通过为农村电商提供交易担保和信贷资金,以及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两方面来助力县域产业发展;(3)通过县域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数字风控能力和促进形成良好县域金融体系来助力县域金融业高效发展。[4]


03

社会机遇


     

针对 2019 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农村金融机构借助移动数字金融,采取线上化、非接触式的远程服务,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助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04

技术机遇


     

在行业里,以网商银行为代表的新兴科技银行,借助云计算、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的数字农金之路。在技术层面上,数字技术对农村金融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1)数字技术降低了农村金融的前交易成本;(2)数字技术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后端技术支持;(3)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农村发展的经济效应

(二)农村金融数字化现存问题与困境

01

农村金融数字化现存问题


   

作为约有五亿农村常住人口的农业大国[5],我国无疑拥有发展农村金融的优良土壤。但地域不同,其乡村发展程度也千差万别。受制于此,我国农村地区农村数字化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各异、对数字化农村金融需求不同、其人口对数字化服务和设备的接受程度和相关知识普及程度也各不相同。伴随数字化农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由上述限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曝露出来:

① 地域发展程度不同,其基建水平和居民人均终端数目也有明显差异。

② 部分地区农村人口对数字化农村金融的接受度和相关知识尚待普及。

③ 不同地域农村金融数字化工作进展程度各异、难以整齐划一。

④ 农村金融数字化工作的推进的新环境对有关部门和机构提出了监管、信息披露及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新要求。

02

农村金融数字化问题背后的困境


   

① 源于基建和终端的“硬件壁垒”

我国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各异、方向各有所长,发展特征和路径各有千秋,其地方财政对于高投入、高风险的农村金融数字化工作的支持程度难免存在显著差异,而各地农村金融数字所需的配套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程度同样随上述原因而尚有悬殊差距。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实现全域 5G 覆盖,而从光纤到基站乃至个人终端,同样有部分地区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仍处于较低水平,还有较大建设、升级、优化空间。一言以蔽之,我国部分地区农村金融数字化建设仍存在显著供弱于求的基本矛盾。

② 源于用户信息和农村金融生态的“信息壁垒”

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环境存在较大差距,受制于此,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生态未成体系,域内居民金融信用信息的收集程度和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地区相关征信体系建设仍不健全,有关地区的农村金融数字化工作缺乏一个能够实时联动税务、财政、公积金等部门的金融服务平台。存在滞后性的用户相关信息必然影响相关机构对用户信用的评估、对相关信贷业务的审批乃至后续农村金融服务进行的效率。不能在农村地区广泛推广平台化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农村用户的相关金融信用信息不能做到部门联动、层级联动,就无法构筑成体系的农村居民金融信用足迹。

③ 源于技术和相关知识普及程度的“知识壁垒”

对部分农村而言,享受技术创新的红利往往晚于城市,其居民对新技术、新服务生态相关知识的了解也往往晚于城市,而这就造成了农村金融数字化的推进和部分农村居民对相关信息和知识了解程度之间的冲突。部分地区农村居民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接受度不高、支持数字化金融服务的人均移动设备终端设备数不足、对农村金融服务的相关知识有待普及,这些因素都是农村居民享受数字化农村金融服务的障碍,也构筑了农村金融数字化推进工作的“知识壁垒”。


参考文献:

[1] 黄益平,王敏,傅秋子,张皓星.以市场化、产业化和数字化策略重构中国的农村金融[J].国际经济评论,2018(03):106-124+7

[2] 秦秋霞,郭红东,曾亿武.乡村振兴中的数字赋能及实现途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5):22-33.DOI:10.13317/j.cnki.jdskxb.2021.45.

[3]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县域产业发展,2020年6月,http://www.cafi.org.cn/upload/file/20201125/1606277351372087.pdf

[4] 林向前.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及路径探析[J].发展研究,2021,38(11):25-30.

[5] 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