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城市群与都市圈助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2022-08-17



城市群与都市圈助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文/王兰仪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Part.1

背景

目前,由于新冠疫情、政治局势、技术演进等外部因素对全球经济的不断影响,全球产业链体系正在更新演变。全球产业链过去模块化生产网络难以继续扩张,这将对国家掌控产业链各个环节能力提出新要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向东南亚地区转移,高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重新往发达国家回流,未来经济全球化将趋向区域化、分散化,形成相互依存、紧密联系而又自成循环的亚洲、北美、欧洲三大区域产业链体系格局,而我国拥有着超大规模的市场,将成为亚洲区域循环的核心[1]。在全球产业链动荡的形势下,我国要积极把握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格局,加快扩大内需实现国内循环畅通,建立具备更强竞争力和安全性的产业体系。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大支柱”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在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基础上的更全面、更高要求的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下,“一体化”与“高质量”二者相互作用,为我国区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优化空间发展格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Part.2

产业集群介绍


01、概 念

麦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提出产业集群是在特定区域集中的、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产业链上下游具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通过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外部规模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通过市场规模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推动各地区产业协同、优化各地区产业布局、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区域发展的必经之路。


02、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

1)产业集群的强资源整合能力促使其持续优化

一个产业集群的产生与发展需要外部因素提供良好的区域环境,比如资源、经济、技术、政策、文化等。产业集群通过与外部因素不断交互、积聚,形成自身的优势,并通过对新的资源进一步创新整合,继续累积壮大产业集群。
2)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优化促使其高质量发展
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取决于产业集群中企业的角色地位、作用强度、协调程度、控制权集中程度等。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主要分为中心卫星型集群、市场型集群以及混合网络型群落[3]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会通过主体间不断竞争与合作被改变,从而促进了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合作使产业集群获得共享资源,产生规模效益;竞争促使产业集群不断实现新的技术创新,提高竞争优势。

Part.3

数字经济时代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

01、结构丰富且联动协作的产业集群
在新的时代下,单个产业集群的演化升级已不能满足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需求。区域要从不同维度和尺度构建形态丰富的产业集群层级网络,横向促进产业间链式互动,加强集群间甚至是区域间联动协作。
02、创新产业集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分别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建设。创新产业集群是由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与关联的其他主体形成的生产与创新聚集现象,创新产业集群在抵御产业链供应链风险挑战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保障在全球动荡局势环境下,我国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抗风险能力及三链深度融合。

Part.4

城市群与都市圈助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城市群和都市圈以实现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城市之间的产业协同与功能互补、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为目标,是我国拉动区域一体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实现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我国实现畅通国内大循环、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全国经济转型升级、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合作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近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发布城市群协同发展助力全国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如《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 更好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北部湾城市群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接续动力源》等。
城市群和都市圈区域一体化通过推动各地区所拥有的资源要素结构的升级和空间集聚的经济效应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一体化对地区及邻近区域制造业集群、服务业集群等发展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4]


01.城市群与都市圈具备产业集群发展的先天优势

首先,城市群与都市圈有助于要素资源的整合,引导产业的集聚,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城市群与都市圈不仅仅是城市间简单的地理集聚,而是具备一定产业关联的空间组织。城市群与都市圈由辐射带动功能强大的大城市为主导,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区域一体化形成了高效统一的大市场,降低了要素流动壁垒、促进了区域间集聚资源、加速了周边地区生产资源要素的流动、提高了市场配置资源要素效率,这些都促进着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城市群激发了社会更大的内需潜力,有助于企业不断扩大规模,促使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其次,具备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已形成较稳定的、具备高度协作能力的传统产业集群。 这些传统产业集群在国内同类产业集群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增,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创新能动力不断增强,高效多元化分工体系和互动耦合的协作网络逐渐形成,为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
第三,城市群和都市圈能较好吸纳并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目前城市群新一批新兴制造业集群在技术与配套网络方面发展迅猛,已达世界级水平。城市群和都市圈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以及互补交织产业链,为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创造了条件。城市群与都市圈内聚集着各大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拥有强劲的科创力量,从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助力着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创新。


02.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产业同构,大而不精。 我国大多数城市群与都市圈都着眼于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汽车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等重点战略产业,未形成独树一帜且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另外,地区间专业化协同分工水平不高,分工特色不明晰,在产业分工体系方面尚未完善,造成一定的资源分散和浪费。
协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城市群与都市圈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试验田、科技创新的承载区,是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应具备长效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但目前城市群与都市圈内各地数据库等科技创新资源不能完全开放共享,导致区域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马歇尔(AlfredMarshall)提出了集群内知识的外溢与创新推动着集群的优化。城市群缺乏长效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导致知识溢出经济效用在区域间得不到最大化的利用,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创新突破、竞争合作、带动激励,也阻碍了区域内产业集群网络的优化。
整体承载能力须进一步加强。 目前,城市群和都市圈区域内发展并不平衡,城市群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不足,次级城市发展相对缓慢,未能完全承接中心城市的功能溢出。公共服务资源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市,导致中心城市的中低端产业不愿意转移到次级城市,影响了中心城市在新兴产业探索高端价值链的布局,这会降低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的成长速度与创新突破程度,也会延缓周边城市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


03.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产业集群的建议

准城市群各区域内优势产业集群定位,明确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 区域一体化要以创新需求作为第一考虑要素进行功能分工[5],促进产业链高端环节与中低端环节进行剥离,发达地区的产业链集群保留高附加值环节,并布局新兴产业,而中低端环节应分派到拥有承接能力的周边产业集群,实现城市群与都市圈产业结构的升级。
扶持培养产业龙头企业,集中力量推动要素资源向优势领域聚集。 围绕 “链主”延链补链长链,利用集群内部“黏性”精准招商。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并搭建协作平台促进集群内部合作,放大集群内合作空间,鼓励企业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从而创造出更优质的产业生态、更清晰的招商思路、更高效的产业协同,不断放大区域间“1+1>2”的集群效应[6]
积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成果转化, 构建科创共同体与创新产业集群,实现以创新为驱动力的一体化发展。 在加强基础研究成果上,促进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不断推进相似的产业之间的知识外溢,推动区域内科创共同体建设。建设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健全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集聚,联合开展和实现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的突破,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均等化城市群与都市圈公共服务,为产业集群提供配套保障。 均衡城市群与都市圈内各地区经济基础与社会资源,降低产业集群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能力的差距,进而减轻人才、消费和生产成本等因素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加强城市群与都市圈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建立和完善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发展,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 沈立,刘笑男.全球产业链体系发展态势、格局演变及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探讨,2022(05):53-67.DOI:10.13891/j.cnki.mer.2022.05.014.
[2] 曹卫东,曾刚,朱晟君,曹有挥,孙斌栋,曹炳汝,崔璨,段学军,张京祥,孙伟,杨山,陈明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出路[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06):1385-1402.
[3] 百花财经,经济学思考:什么是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特性、网络演化机制与风险
[4] 赵海峰,张颖.区域一体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来自长三角扩容的经验证据[J].软科学,2020,34(12):81-86+103.
[5] 胡彬.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背景、挑战与内涵[J].科学发展,2019(04):67-76.

[6] 洛平. 以集群发展思维抓产业[N]. 洛阳日报,2022-07-22(001).



编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