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张君婷:讲好“双碳”背景下的荣程转型故事|《产业转型研究》专刊报道

2022-09-02

导 读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前五期刊物在发行后收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产业界的一致好评。日前,《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六期刊物已正式刊发。本公众号会对《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六期中所收录文章进行持续报道,欢迎各位读者关注。

文为荣程集团总裁、荣程联合钢铁集团董事长张君婷发表于《产业转型研究》专刊 2022 年 8 月总第 336 期的文章,特此分享,以飨读者。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六期




讲好“双碳”背景下的荣程转型故事

文/张君婷

荣程集团总裁、荣程联合钢铁集团董事长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范围内正在推动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双碳”战略正是我国承担大国责任、践行节能减排而作出的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如期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牵引下,荣程集团先试先行,积极探索,为企业自身以及广大同行走出了一条多元、开放、可持续的绿色转型道路。


梳理制造服务企业的减碳挑战

2013 年,国内多地开启了减碳控排试点工作,天津成为第一批试点城市,荣程集团也成为天津市的第一批试点企业。作为先行者,不仅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接受各界的审视与评价,更为关键的是,荣程需要在绿色转型的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承受不断试错的压力与挑战。总体来看,我们面临的压力来自四个方面。

首先是如何从战略层面整体规划企业的碳减排。在当时,国内的钢铁制造企业尚没有在碳减排方面形成适宜推广的经验和方案。对于荣程集团来说,在当时既定的产业结构、工艺结构、产品结构下尝试的多种手段收效甚微。起步之初,面临的第一个困惑就是:如何从全集团战略层面布局碳减排,探索出一条绿色、可持续的转型发展之路。

第二方面压力来自企业成本的上升。过去这些年,荣程集团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达到了 55 亿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必然会影响到单位产品成本。如何理性理解降碳带来的成本增加、如何消化增加的成本,这个困惑成为企业压力的第二个来源。

第三方面压力在于如何选择技术路线。对于钢铁制造行业而言,生产工艺的调整涉及到企业深刻的变革,因此选择更适合荣程集团的技术并制定配套的判断标准,成为企业彼时的当务之急。


第四方面压力源自碳减排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变革。从我个人的管理经验来看,不论是整体布局的更新、相关成本的变动,还是技术路线的调整,都要求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作出相应改变,以适应“双碳”战略下的企业发展新常态。

开展多措并举的节能减排实践

双碳给我们带来的绝不单单是压力和挑战,这一规划引发的变革同时也会倒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流程,探索找到兼顾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发展之路。从 2013 年到现在,迎着节能减排挑战与绿色转型机遇,荣程集团集中探索了五个方向的举措。

01

产业结构调整

回顾荣程集团的发展路径,起初的业务范围集中于第二产业,以钢铁制造为中心。但是钢铁制造的碳排放较高,无论是能源结构优化还是以固碳为手段来进行控制,实现碳中和的难度都极具挑战。从全集团碳中和的角度来考虑,将企业的业务范围扩展到一、二、三产业并重无疑是更加有效的举措。
2013 年开始,荣程集团开始向其他行业进行布局,迄今为止,已经形成钢铁能源、经贸服务、文化健康、科技金融四大主体产业。目前,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制造型企业第二产业平均占比 65% 的水平相比,我们的第二产业占比接近 35%,远低于制造型企业平均水平,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显著增加。
02

工序结构调整

荣程集团的工序结构调整选择了两条路径。首先是“长改短”,把此前的长流程部分改为短流程。我们投资了近 20 亿元,将企业目前三座 120 吨转炉的其中一座进行“长改短”的电炉改造,采用先进的电炉工艺技术和装备,实现智能制造、绿色低碳、产品升级的目标。经测算,改造之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52 万吨。


其次是低碳制造,通过废钢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式,持续推进低碳冶炼技术应用。在电炉使用废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余下两座转炉的废钢使用比例,降低铁水用量,从而持续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为了保障废钢供应,融诚物产大宗贸易平台借助荣程智运平台优势,把废钢资源作为主营方向,确保低碳制造顺利推进。



03

产品结构调整


在进行了节能减排的初期探索后,荣程集团通过自主开发的双碳系统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按产品进行归集,为降低“万元产值能耗”的产品结构调整提供数据依据。在详实数据支撑的基础上,我们找到了降低碳排放的新维度,即持续推进精品钢基地建设,把绿色、高端、长寿产品研发作为“双碳”工作主攻方向之一,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高强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端钢材产品。


04

能源结构调整
企业的能源结构与碳排放直接相关,因此荣程集团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最为广泛的尝试。
首先是二次能源的综合利用。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余气等二次能源进行集中回收,实现循环经济降碳,企业自发电比例已达到50%以上。其中,我们累计投资 1.2 亿元建立余热供热体系,将厂区生产的余热用于为当地居民供暖,供暖面积超过 120 万平方米,预计每采暖季可实现减碳 3 万- 5 万吨。
其次是加速在氢能运输方面的实施落地。2021 年 8 月 20 日,荣程集团的众和自用氢能源项目正式启动,首期投用氢能重卡 10 辆,构建起天津区域首条闭环氢能运输示范应用场景。同时,配套的加氢站也顺利运转,截至 2022 年 7 月底,累计为车辆加氢 3960 次,保障了 10 辆氢能重卡累计运输量超 15.3 万吨、累计行驶里程约 53.6 万公里、累计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493.39 吨。
另外,在发展低碳交通方面,荣程集团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钢铁制造企业对运力本身就存在大量需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需要从全国各地运输过来,企业生产的产品也要运送到各地以满足全国市场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货车空运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碳排放。从数据来看,交通运输碳排放已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 11%,其中公路运输占排放总量的 86.76%,是碳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基于对行业的感知和与交通运输行业的紧密联系,荣程集团依托数智化战略,推出“荣程智运”平台并获得“网络货运”运营牌照。平台借助北斗导航、大数据等技术,分析热点运输路线,智能调配运力,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碳排放,提高运营效率。截至今年 6 月,智运平台业务遍布全国 20 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司合作客户 1171 家,车辆注册会员达到 14 万辆,累计拓展运输路线 1714 条,线上累计公路货运量达到 5900 余万吨、铁路运输总量近 1300 万吨。
同时,荣程集团还致力于探索氢能冶金,钢化联动,积极与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合作,打造了全国首家“钢化联产—氢冶金”试验工厂,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喷吹天然气试验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最后,荣程集团的“灰电”转“绿电”工程也在稳步推进,具体措施包括建设水面光伏电站和厂房屋顶光伏电站以及绿色智慧微电网等。全部投运后,光伏发电年均发电量超 4000 万度,预计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超 7000 吨。


05

生态结构调整
我国“双碳”战略的出发点与气候、生态等自然因素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节能减排实践中还考量到了生态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
近年来,荣程集团积极致力于厂区绿化与景观投资,厂区绿化覆盖率达 45%。此外,企业还创造性地将国土绿化工作与乡村振兴、健康产业布局结合,合作种植的中药材、茶园、果园、竹林、稻田等基地面积已达 10 万亩。
在污水治理方面,荣程集团在建厂之初投资 2.1 亿元建设污水处理项目,实现年处理城镇废水能力 2000 余万吨,在全国冶金企业中率先实现地下水零开采、废水零排放;投资 3 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废水循环再利用项目,处理后的水将用于生产再利用,同时也将每年对外提供近 350 万吨水,实现水环境质量改善和节水降碳。

营造人人参与的绿色企业文化


行业常常说要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于是在我们的“双碳”战略实践中,也关注到了每一个个体的观念与行为。2021 年 6 月 24 日,荣程集团正式发布“爱森碳汇”计划,倡导员工成为“碳中和”达人。通过企业自主开发的“i一起”APP记录员工个人产生的碳排放量。

以 2022 年 6 月为例,4814 位荣程员工参与了企业组织的“低碳爱森行”比武大赛,累计低碳出行 411653.09 公里,相当于绕地球 10 圈;累计减排二氧化碳 4405.68 公斤,相当于种植了 45 棵树。

为了建立更具号召力的激励制度,荣程集团还设立了“荣程小能绿色基金”。依据真实数据,荣程集团对在节能减排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员工提供一卡通(交通出行用)奖励,以此鼓励企业全员绿色出行,增强全员低碳环保意识。从每一个员工的绿色观念入手,凝聚起实现集团绿色低碳高质协同发展的坚实力量。




订购须知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现已发售第一期至第六期,各位读者如欲购买,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自行订购,也可联系以下老师订购:

朱栩葶老师:

联系电话:010-83021220

邮箱地址:zhuxt6@sem.tsinghua.edu.cn








编辑、图片|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