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2022)”结果分析及发展建议

2022-11-22



引 言
2020 年 3 月,我院与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新基建竞争力指数白皮书(2020)》,这是国内第一份量化评价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发展现状和地方发展差异的报告。报告中构建的“中国新基建竞争力指数”基本覆盖了 2020 年 4 月 20 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的新型基础设施内容的前两个方面,即信息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

2021 年,在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继续进行“中国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研究,发布了《中国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报告(2021)》,该报告更全面、更科学地描述了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的情况。

上述两份报告还收录在 2022年 10 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新书——《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系列报告》当中,该书被纳入国家高端智库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智库系列报告,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2022 年 9 月 27 日,在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报告(2022)》在“2022数字经济峰会暨新基建创新发展大会”上隆重发布,这是我院连续第 3 年发布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报告首次从时间维度对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的三年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各级政府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也为从事新基建行业的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借鉴。

以下内容为《中国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报告(2022)》的连载之二,欢迎关注。




东部地区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结果分析



东部地区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得分如图 1 所示,各项指标排名如表 1 所示。东部地区各省市的信息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平均分为 83.94,融合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平均分为 84.49,创新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平均分为 82.58。东部地区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依旧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三项一级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均排名较高,其中融合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平均分最高,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东部地区六个省市的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得分占据全国前六位,与 2020 年头部六个省市无较大差别。其中,北京市、浙江省、上海市分别在创新基础设施指数得分、融合基础设施指数得分、信息基础设施指数得分中位居全国第一。同时,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展迅猛,福建省、天津市、河北省紧随其后,海南省相较东部地区其他省市,排名较低,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图1 东部地区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


21500

1 东部地区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排名


7BC43





中部地区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结果分析



中部地区各省份的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得分如图 2 所示,排名结果如表 2 所示。中部地区各省市积极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优化生产经营环境,进行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为东部地区的建设提供产业支撑。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得分排名中,湖北省、河南省表现较好,排名前列;河南省、安徽省融合基础设施和湖北省创新基础设施表现突出,挤进全国前十。从连续 3 年的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结果比较来看(参见连载一的图8),山西省、湖北省、江西省 2021 年的排名相对进步较多。

图 2 中部地区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

16692



表 2 中部地区新型基础设施指数得分排名

1D1EB




西部地区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结果分析



西部地区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如图 3 所示,排名结果如表 3 所示。整体上看,信息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平均分为 73.49,融合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平均分为 72.79,创新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平均分为 71.54,均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四川省在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方面表现出色,重庆市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位于西部之首,陕西省在创新基础设施取得较好成绩。

3 西部地区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


1F7A2



3 西部地区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排名

9D5E6





东北地区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结果分析



东北地区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如图 4 所示,排名结果如表 4 所示。辽宁省指数得分排名在东北三省中整体相对靠前。整体上看,东北地区与发达地区差距不断拉大,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排名居后。从一级指标得分来看,东北地区在创新基础设施方面相对较好,在融合基础设施方面相对较差。

4 东北地区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99C2


4 东北地区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排名


17FF6



发展建议



(一)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新基建发展

当前较多省份已经发布“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加速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把新基建当作抢占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地位的重要手段。但新型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建设需要兼顾地方产业发展基础和新型基础设施积累,避免不顾当地发展实际,盲目跟风建设。

建议国家结合新基建所涵盖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各个领域相关规划政策,推动完善新基建规划和实施政策体系。地方政府要统筹规划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本地区条件以及国家、区域的发展要求,合理安排新基建各领域发展,着力平衡项目建设投入。

(二)协同发展,优化算力基础设施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较高,规模较大,因此对算力需求大,但这些地区算力供给参差不齐,而且数据中心运营成本较高。广大西部地区在能源、土地、劳动力等方面具有成本优势,适宜大规模发展建设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但西部地区缺乏与大量数据中心配套的产业支撑,存在计算资源大量闲置的问题。为缓解我国算力供需失衡的问题,政策上,我国大力推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目前国家已经批复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设立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从本次指数评价结果来看,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所在省市自治区信息基础设施得分相对较高。

建议各地在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现有数据中心的评估,做好本地数据中心的合理利用,着力提升数据中心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是重视绿色低碳数据中心的建设和改造,提升网络服务质量、算力调度效能和安全保障实力。

(三)创新支撑,打好坚实基础

创新基础设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创新导向,肩负着重大科技创新、科教创新和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是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保障。本次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在创新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整体上发展并不平衡,北京市、上海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集聚了较多的科技创新资源,而在创新基础设施得分偏低的地区,科教基础设施和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积累较少,与当地产业发展方面的联动不够。

各地在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对各类地方科技创新平台进行摸底,对各类平台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布局,着力发挥科创平台的作用,与地方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于当地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同时需要重视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创新模式研究,加强区域乃至全国范围的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


编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