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朱岩: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布局数字建筑产业新商业模式|中国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报告

2023-07-25




综述报告二:        

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布局数字建筑产业新商业模式

作者|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朱岩




   

· 建筑产业的数字化战略具有全局性,要定位于围绕每个核心企业的产业生态进行重构,其关键点是如何激活数据要素

· 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在数据要素基础上重塑行业规则、打造新商业模式

· 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是如何建立与数字生产力匹配的数字生产关系


   

2021 年,随着中国政府公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经济的未来之路愈发明晰,那就是坚持数字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了促进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国在全球率先把数据作为了生产要素,进而提出要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希望为全社会的数字化发展奠定要素层面、基础设施层面的坚实基础。规划中提出要“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2021 年 12 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全面深化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在全过程工程咨询领域的深度应用,引领咨询服务和工程建设模式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2 年第 2 期《求是》杂志发表的《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一文中明确指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党中央的这一系列战略部署正在从基础规则层面改变着传统产业。
建筑产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传统产业,其基本商业模式千百年来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自从中国激活土地要素、建立起房地产市场开始,中国建筑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三十年。最近几年国家坚持“房住不炒”的方针,有效遏制了房地产投机行为,同时使得建筑产业增速放缓。但建筑产业规模依然巨大(约 30 万亿人民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也依然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筑产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是整个行业适应中国数字经济战略布局的必答题,需要相关企业从战略定位、规则重塑、组织变革等层面深入思考、积极布局、勇于实践,力争做中国产业数字化的引领者。

01


   



   

建筑产业的数字化战略具有全局性,要定位于围绕每个核心企业的产业生态进行重构,其关键点是如何激活数据要素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必须突破单一的技术思维、树立全局理念和系统意识,用系统性思维来落实国家的数字化战略、双碳战略和共同富裕战略等重要布局。建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寻找行业新价值增长点的同时,也要看到数字化发展是实现建筑产业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在建筑材料、施工管理、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通过数字创新,既能减少碳排放也能提高盈利能力。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是一个艰巨复杂、充满创新的过程,有两个关键点值得关注:

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核心企业有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是数字产业生态的发起者、也是数字化发展模式的缔造者。        
产业生态数字化重构不只是为了单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是要把蛋糕做大、做强,实现建筑产业的高质量经济循环。所以,准备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必须要有产业生态观,有着带动全局的使命和勇气。在这一过程中,核心企业必须要起到发起者的作用,努力推动整个产业建立数据共享标准和数据资产流通机制,通过数字化所带来的机制变革打造“良币驱逐劣币”的产业生态环境。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大型民营企业,在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时,要有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也要有推动产业变革的使命感,更要有带动产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责任心。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转型也是寻找新核心企业的过程,也就是说原有的核心企业如果裹足不前,就有可能被新的核心企业所替代。

制定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关键是如何激活数据要素,并构建数据、土地、资本、技术、人才五要素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在过去三十年里,建筑产业在信息化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面临的数字化转型虽然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但从理念上又完全不同于过去的信息化工作。数字化转型必须要跳出单一企业的范畴,在产业生态中考虑如何激活数据要素,把数据变成建筑产业新的资产,并让其在产业生态中流动起来、创造价值。

数据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要和其他四个传统要素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思考数据自身如何在建筑生态内资源化、资产化,并围绕数据资产如何建立新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也要思考数据与其他要素的融合模式:数据+土地,如何实现虚实结合的土地数字化开发新模式;数据+资本,如何实现建筑数据和各种创意资产的资本化;数据+科技,如何开发跨学科的建筑数字技术、数据科技;数据+人才,如何培养数字建筑领域需要的大量数字化转型人才。


02


   



   

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在数据要素基础上重塑行业规则、打造新商业模式

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数字时代的全新产业规则、实现多样化的数字商业模式。当数据要素成为建筑产业的一个新要素后,建筑产业生态内的每个环节都会因此而发生转变,进而会改变原有的每个流程,由此导致客户需求的数字化转变,并直接影响到建筑产业的商业模式改变。

虚实结合的未来建筑需求,会推动建筑产业的商业模式从项目式逐渐向运营式、平台型转变。                

随着中国全面进入数字社会,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概念已经逐渐普及并为市场所接受。尤其是中国新基建的深入实施,使得数字空间的构建技术变得越来越容易、成本上越来越低廉。在建筑领域,一个建筑工程所交付的已经不再只是物理空间具有特定功能的实体产品,而必须是在数字、物理空间中同时存在的数字孪生型产品。这种虚实结合的需求,为未来建筑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比如,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打造虚实结合的数字城市,把现实中的商业楼宇映射到数字空间,数字空间的新运营模式一方面创造新价值,另一方面也为现实中的商业带来新的销售机会。满足这些新需求的建筑工程数据模型,已经超出了围绕施工和运维的 BIM 范畴,将为建筑产业带来大量新发展机会。

一般而言,建筑企业的盈利模式基本上是通过承接项目来实现的。如果市场需要大量的数字孪生产品,那也就意味着建筑施工企业可以独自交付或参与运营数字空间中的客户产品,在数字空间中通过帮助客户运营项目相关的数据资产来实现持续性盈利,也就是变成运营式的商业模式。
从建筑产业生态内来看,有了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新需求,核心企业也完全可以通过数字平台为产业生态内外的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数字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从而打造平台型的商业模式。

建筑产业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产业信用体系重塑是当前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入手点。      
因为数字化转型的全局性,核心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根据自身所处生态的特征,分阶段制定转型的战略目标。对大多数建筑企业而言,要“强基础”和“谋转型”并重,也就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还是要做扎实、保障数据的互联互通,同时要布局数据要素开发和未来的商业模式,不能用信息化基础薄弱作为拒绝数字化转型的借口。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产业信用体系重塑阶段。 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就是产业生态内的数据要互联互通,这对生态内的所有企业都是一个挑战。所以,核心企业倡导的数字化要能够给所有企业带来价值,否则大家都没有动力参与。基于可信的数据来重塑产业信用体系,就是改变产业生态现状、为优秀实干的企业带来更大价值的做法。应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产业生态内对交易过程数据的准确、安全、公平的记录,并基于此建立生态内企业的“主体信用+交易信用”的信用体系,从而为后续所有的数字服务奠定坚实的信用基础。从现阶段看,一旦有了交易信用的可靠数据,对生态内大量的中小微企业而言,就具备了获取数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从而真正解决他们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经过认证的产业数字信用体系可以帮助他们穿透所有交易过程,大大降低数字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因而他们也愿意提供相应的资金服务。对核心企业而言,在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的过程中(不是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既能够提高自身和产业生态的效率,也可以获取技术服务的盈利。

数据服务模式创新阶段。理顺了产业生态内的数据后,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是来自如何把这些数据和需求端对接。有了产业生态内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安全可靠的大量数据,就会产生数据消费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首先,在设计端会出现各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设计手段,BIM、CIM 的范围将会进一步延展,并产生大量的可以上市交易的数据资产。其次,在采购环节会出现各种类型的集中采购平台,并推动材料供应企业提供支持物联网服务的产品。最后,在施工端也会应用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培育一批相关技术服务企业。核心企业在这一阶段,要注意创新平台的建立,鼓励更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参与到数字服务创新中来,不断丰富平台数字产品,提高数字服务能力,创造更多基于数据要素的新价值。

虚实运营模式建立阶段。从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人类社会一定会走向现实社会与数字社会相结合的阶段。人类生存空间的数字化拓展,也必然会带来建筑工程的数字化拓展。建筑企业将会是两个空间的连接者,也会是两个空间共同基础的构造者。连接构造的基础就是前两个阶段所建立的数据体系、信用体系、创新体系和多样化的数字产品体系。所以,产业生态交付给客户的是虚实两套交付物,客户的数字需求将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并由此产生对虚实交付物的长期运营的需要。在这一阶段,企业要努力探索虚实结合的运营模式,初期要以实为主、从简入手,根据客户需求逐步丰富数字空间运营服务产品,不断提升企业的数据服务盈利能力,增强企业数据资产管理能力,并开始让数据资产逐渐走向资本化。


03


   



   

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是如何建立与数字生产力匹配的数字生产关系

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数字文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也在不断地演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匹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一般而言,生产力的发展往往领先于生产关系,所以人类社会要不断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寻找适合新生产力的新生产关系。建筑产业目前的生产关系大多是在工业时代所形成的层级化、职能化的生产关系,这已经不能适应数字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数字生产力的发展。

在建筑产业中,讨论数字生产力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但探讨如何建立适应数字生产力的数字生产关系还很少,而不进行生产关系变革,上文中所讨论的数据资产、商业模式都无法真正落地。所以,建筑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最大难点还是在生产关系变革上,也就是如何打破现有的权利格局,建立更符合数字化发展趋势的新组织架构。一般而言,数字化生产关系具有三个特征。

数字化生产关系必须要努力实现全产业生态、全企业各部门间的数据透明。              
在层级化、职能化的传统生产关系中,很难实现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数据透明共享。 企业信息不透明必然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权力寻租,或者当权者的不作为,从而极大影响企业的公平和效率。 在产业生态内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并进一步导致落后产能的大量存在。 数据透明所带来的公平性是构建数字生产关系的基础特性,建筑企业要充分利用区块链等可信计算技术,在企业内外部构建一个在技术上能实现的、数据透明的生产关系。

数字化生产关系必须要努力建设一个全产业生态、企业全员参与的信用体系。      
全产业生态、全员可信的信用体系是建立数字化生产关系的另一个重要基础。全员可信是指参与产业生态的每一个主体(政府部门、企业、个人)都是可信的。在产业生态内建立可信体系的价值,我们在前文已经论述。对一个企业而言,需要做到的就是要为每一个员工建立信用数据累积体系,打破原有的部门、层级限制,通过数字手段让大家成为一体,但又彼此独立。每一个人、每 一个团队的创造,都有可信的记录。基于可信的数据记录,企业能够建立一个公平的信用体系,并利用数字技术形成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个团队的创造能力。

数字化生产关系不同于层级制,更强调生产关系的每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对等,并基于此来释放每个个体最大的创造力。       

人类经过几千年的进化,逐渐走到了现阶段尊重每个个体的文明社会。数字生产关系不同于工业时代的层级化、职能化生产关系,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是对等的。从经济视角来看,利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保证每个参与方的对等性,有助于最大限度释放每个参与方的创造力,从而为整个产业生态创造最持久、最大化的价值。一旦新生产关系能够让每个个体都能对等地参与到经济生活中,个体的创造力将不再受传统岗位的限制,从而激发个体充分发挥大脑潜能,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并释放出巨大的“智慧人口红利”。

在数字时代,建筑产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数据要素的注入,建筑产业的发展模式必然要发生改变。就像是手机行业出现了颠覆式的 iPhone,汽车产业要出现颠覆式的 iCar,建筑工程也必然要走向 iHouse、iBridge 等新模式。所以建筑产业必须要采用全局式、系统化思维模式,紧紧抓住产业数字化的政策优势,激活数据要素在建筑产业的潜在价值,发挥建筑产业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围绕数字时代客户的新需求,从数字空间、实体空间两方面提供数字时代的建筑工程产品,并在两个空间的运营中找到新的商业模式。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商业领域,布局数字建筑需要突破原有的生产关系,变革组织模式,建立数字化生产关系,释放数字生产力在建筑工程产业的巨大创造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2 年“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中国建筑产业正处于数字化变革的历史关键期,融入数据要素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将大规模开始,希望每一个中国建筑工程产业生态中的企业都能够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布局数字建筑生态,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最大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报告》
编辑 |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