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傅成玉:疫情下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三个基本原则

2021-05-08

4 月 10 日晚,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副主席、中石化原董事长兼党组书记、中海油原董事长兼党组书记傅成玉出席由《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共同组织发起的“财经前沿系列直播——全球经济如何应对至暗时刻”线上论坛并发表讲话,站在微观经济领域的角度提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与制定的指导性意见。

傅成玉在讲话中将企业、个人和家庭比作宏观经济的“细胞”,建议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决策者要始终了解并把握这两种“细胞”的健康与否、活力如何,通过企业经营现状观察国家宏观经济状况,通过个人与家庭的生存和消费能力分析国家消费市场规模,使宏观经济政策直击底层经济以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和近年来经济下滑、消费不畅状况叠加而成的经济危机。他指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和制定要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疫情下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三个基本原则

   

讲者/傅成玉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副主席


一、政策制定要立足全局,立足长远,立足国内

1、立足全局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立足国内全局,更要立足国际全局。新冠疫情的全球性爆发改变了国际局势,面对这一大环境背景,我们应当做到:

(1)充分预估全球新冠疫情和经济危机对国内经济社会造成的严重冲击,尤其是对产业链、供应链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冲击。

(2)充分认识美国将会在经贸、金融、科技、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对中国及中国企业进行更加残酷的打压,并利用疫情在政治舆论上对我国的国际生存环境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

(3)充分准备应对可能还会飞出的、甚至是专门针对我国的黑天鹅的有效措施。

2、立足长远我们要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受疫情影响的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将持续较长时间,甚至会超过 2008 年金融危机的时长。当前我国面临的困难大都是由原有经济政策的短期行为导向逐年累计而产生的,所以在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时既要考虑解决当前困难,又要为实现党的十九大制定的长远发展目标铺路,站在未来的高度谋划眼前的道路。

3、立足国内近年来,国家经济下滑趋势并没有改变,这次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来自国际的经济冲击还会不断增大。应对国际挑战的最根本动力在于国内,因此我们要集中精力发展国内经济,发展、做大国内市场,建立既能形成自我循环,又能对海外发展规划有所调整的经济体系。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尤其注重对中小微企业的帮助和扶持。

二、既要保生存,又要促发展

在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双重冲击下,大批企业正处在生死关头,及时出台有针对性、有力度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以保生存为手段,以保发展为长远目标,挽救企业存亡,帮助企业固本培元,保证职工稳定就业是当下之急。这次的全球经济危机是由新冠疫情导致的非常规经济危机,因此此次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和力度要跳出处理常规经济危机的思路和方法。

1、保民生保民生就是保生存。此次疫情对餐饮、酒店、航空、旅游、交通、外贸等消费领域的冲击最大,而这些领域正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行业。所以,我们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决策改变:

(1)保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政府可以买断就业,并和企业共同分担各项费用。

(2)企业纾困为企业给予各项财政补贴,减免全部税费,有条件的地区甚至可以为企业免除部分债务。

(3)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从减少居民支出成本的角度出发,大幅降低水、电、煤气等日常开支的收费标准,大幅降低房租标准(尤其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大幅提高医疗报销标准,大幅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将九年义务教育向幼儿园延伸至十二年。通过以上举措,从根本上解决年轻人的高支出困扰,从而拉动消费能力。

2、保发展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着盈利艰难的状况,近十年来各大上市公司近70%的利润来自非主业,即使国家给予了免息、免税等福利政策仍然无济于事。从根本上看,这类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货币发行量过大、房价涨幅过高等因素而导致的成本过高并溢出,影响到各个行业。所以,通过财政政策的介入,推行财政补贴、税务返还等措施,发挥制度优势,调整部分产业的利润以降低另一部分产业的成本,实现国家整体经济的恢复和提升。

另外,要注重新基建的建设新基建虽然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对部分产业来说必须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如:在民生领域,要加大对医院、公共卫生、医生及医学科研方面的投资;在新能源领域,要注重这一领域对解决未来的地缘政治、能源安全及应对去中国化、基本实现能源自给等问题的关键性作用。

三、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统筹协调好市场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事实上,受现行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的制约,我国有许多的制度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市场经济原则下,站在一个拥有 14 亿人口和齐全经济门类的大国角度来看,实现个别企业的成本最小化及效益最大化并不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应当在现有的货币政策上加大财政政策力度,由财政拨用 6-8 万亿来应对当下的棘手问题及未来将会面临的更大挑战。虽然国际、国内环境愈发严峻,但只要我们着力稳定并发展好我国经济,相信我们可以并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文章来源 | 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