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朱岩:双碳目标约束下的产业规则重塑|院长朱岩受邀出席氢冶金技术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2021-07-18


导 言

7 月 15 日上午,氢冶金技术研讨会在天津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由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天津市节能协会、天津荣程祥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以“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钢铁企业如何在各工序布局开展好“碳中和”工作,论证氢冶金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商讨更佳实施路径与方案,使“政产学研用”有机紧密地结合。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岩受邀出席此次研讨会并发表了题为《双碳目标约束下的产业规则重塑》的主旨演讲,从产业角度分析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钢铁及其它行业可能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undefined

△ 图为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朱岩



以下为朱岩教授的主要演讲内容:
1    

全球碳结构及产业调整方向

北京、上海、武汉三地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在7月16日正式开市交易,这一举措将会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里程碑,会加速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这次参与交易的主要是2225家电力企业,一方面是因为电力系统的碳排放量占了中国碳排放总额的40%以上,另一方面电力企业也比较容易来进行碳配额核算。从碳市场的刚性来看,电力企业刚性较强、弹性较小,所以碳交易对电力企业的影响是长期的,电力企业在未来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清洁电力的比例,才能避免过高的碳成本。当然,碳交易的开市影响的不只是电力企业,如果国家把电价和碳价建立某种联系,那么通过电力系统的碳交易,就会间接影响到每一个行业的碳行为。当然,纳入碳配额的行业还会继续增多,比如钢铁、水泥等,中国的碳汇市场也会建立,这样就能逐渐形成中国完整的碳交易体系,并基于此形成碳约束下的产业结构。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经济学模型必不可少。通过全球各国(地区)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目标可以看出,中国从达峰到中和的时间最短,碳减排压力最大。因此,双碳目标必须要技术手段、市场手段、行政手段三者并重,其中市场手段最为重要,是调整产业生态、激活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为此,中国提出了新的市场要素:数据要素,这个要素是和碳约束相辅相成的,碳约束可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动力、而绿色的数据要素是在碳约束下的经济新的增长点。很多传统行业面对双碳目标容易不知所措、找不到新的发展动力,事实上中央已经给了大家发展的路径:激活数据要素、发展数字经济。从钢铁行业来看,冶炼技术手段的革命最终也是要体现在市场端,加入了碳交易之后,钢铁冶炼方式的革命将会更快发生,钢铁行业的成本效益模型也将发生巨大的转变。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探讨的氢冶炼模式不只是技术手段,更是钢铁行业商业模 式的重塑。
2    

碳排放必须考虑的产业问题

对碳排放来源的产业分析可以看出,每一个行业的碳减排压力有很大不同,因此其市场策略也有差异,需要根据政策、技术进步等情况,根据行业自身特点来考虑商业模式的创新。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产业政策的制定还是企业战略创新都必须要考虑下述几个问题。一是要不断研究地球自身的碳循环系统,区分固态碳循环和气态碳循环。碳如果不以气体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就不会造成温室效应。自然界的碳循环人类目前的认知还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大地球碳循环的研发投入,进一步了解森林、海洋是如何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循环的闭环的,这对人类理解碳将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也要区分固碳循环与气碳循环,通过改变工艺、改变技术路线的方式做好固碳循环、避免气碳排放,让碳更好为人类服务。二是气态碳是减排的对象、碳交易主要是对气态碳配额的交易。固碳循环中产生了大量工业与生活用品,对这部分碳要形成产业上的闭环,避免循环利用不当产生气碳(CO2、CH4)。但气态碳也不是洪水猛兽,各产业的气碳要辩证分析,尽量形成循环利用。对于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环机理也要进一步研究,小的方面可以提升人类的固碳技术,大的方面可以了解人类是如何参与地球碳循环的,比如有学者认为页岩气、可燃冰等都是地球自身二氧化碳碳循环的产物,不一定要历经千百万年。三是要确立各行业产品碳当量、让低碳理念深入到人类社会每一个角落。从大的产业生态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尽快从经济角度建立一套产品碳当量标准的标准体系。通过每一件产品的碳当量,我们既可以核算一家企业的碳排放,也可以核算每一个个体每次交易的碳消费,从而便于更好地建立全民参与的碳市场。所以,建立产品的碳当量标准体系,是进行低碳宣传、实现碳交易、落实碳减排目标的基础性工程。四是碳指标不是只制定给企业的,对政府、个人也都要有相应的碳指标。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因此承担碳减排的主体责任无可厚非,但碳减排是人类共同的工程,所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必须要明确政府、企业、个人的碳指标体系,制定低碳生活标准、低碳企业标准、低碳政府标准,从而实现全面控碳。

就今天会议的主题来看,氢冶金是钢铁行业避免气态碳的终极手段,人类能源循环从碳循环转向氢循环也看起来是个必然的方向。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氢循环技术成熟度较低,从经济性的角度来说还要有新的突破。目前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水氢循环上,这个循环的经济效益目前来看还不够合理,希望技术的进步能够尽快实现经济的水氢循环。但如果我们把水氢循环的范围扩大一些,把碳加入进去,变成碳水氢循环,用碳来固氢、储氢(甲醇、甲烷等),那么这个循环的经济性是不是就有了更大的保障呢?希望大家能共同多探讨不一样的氢能源利用方式。清华大学各个院系在氢能应用的顶层技术上进行了许多系统性的创新并得到了一些研究成果,比如:天然气掺氢燃料(HCNG)发动机、燃料电池寿命快速检测技术,也希望借着这次研讨会,更多专家学者能和清华大学就氢能应用做更多的联合研究。
3    

发展零碳GDP的关键是激活数据要素

零碳GDP发展的关键,除了控制碳排放以外还要激活零碳的经济机制,也就是零碳价值产生的方式。如前所述,基于数据要素所产生的GDP可以是低碳的、零碳的。所以更行业要基于数据要素做好数字化转型,创新商业模式、创造数字财富。国家这几年非常重视低碳环境下数据产业的发展,数据要素化、要素数据化的过程,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也是各行业走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路径。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只满足于工业时代生产工业品、提供传统服务的模式,而是要同时重视在数据为基础要素的市场中建立类似于网上社区的虚拟市场。比如:荣程集团发展农业、文旅、健康等产业,看似与钢铁主业并不相关,但从二维市场角度来看,两个维度所面对的客户群体具有一致性、文化具有一致性、数字服务具有一致性,因此在数字时代与钢铁主业也是十分相关的。所以,未来的企业一定是社区型企业、多维的企业,这样才能将企业拥有的数据资产的价值充分挖掘,为企业找到在低碳约束下的新的发展路径,企业有了活力才能真正形成低碳经济。



供稿|院长办公室

编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