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闫保磊:从供应链视角观察碳中和——以厦门国贸的碳中和探索之路为例|《产业转型研究》专刊报道

2021-12-01


导 读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前两期刊物在发行后收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产业界的一致好评。目前,《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三期刊物已正式刊发。本公众号会对《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三期中所收录文章进行持续报道,欢迎各位读者关注。
本文为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学研合作企业——零碳数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 闫保磊发表于《产业转型研究》专刊 2021 年 第 9 期总第 325 期的文章,特此分享,以飨读者。


从供应链视角观察碳中和

——以厦门国贸的碳中和探索之路为例

文/闫保磊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学研合作企业——零碳数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

   
碳中和的供应链视角    
2020 年 9 月,“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 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提出。 这是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必然重塑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促使其向着低 碳乃至零碳方向加速演化。

碳核算一般有两类国际标准核算方法。第一类是基于 ISO14064 国际标准,如企业碳核查,就是核算企业年度排放总量,而且只包含企业内部的直接排放(称为scope1)以及企业外购的电力和蒸汽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称为scope2)。另一类是基于 ISO14067 的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与 ISO14064 相比,产品碳足迹不仅包含 scope1 和 2,还包含原料供应链生产过程的排放,称为 scope3,即核算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碳排放。

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下游成员的连接组成的网络结构。完整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生产工厂、分销企业、物流企业和零售企业等基本要素以及他们的全部活动,构成了碳足迹的全貌。从长远角度看,碳足迹不仅限于企业内部产生的排放,更要关注整个供应链的排放。

供应链企业是深度参与供应链各个环节乃至逐步一体化的企业,如何降低自身业务碳排放,进而赋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供应链整体碳减排,是供应链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任何一个环节的碳减排压力都将在供应链当中传导,作用于上下游企业。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开市和碳边境税的出台,实现供应链的碳减排乃至碳中和不仅是供应链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提升供应链各环节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以厦门国贸为例。厦门国贸推行“产业全链条服务模式”,深度参与生产加工等价值链多个环节。覆盖行业广泛,场景环节丰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不在少数,在“双碳 ”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一,供应链企业尤其是推行一体化战略 的供应链企业,覆盖了采购、海运、仓储、陆 运、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其中多个环节本 身就是高耗能高排放,面临自身减排压力。 第二, 某些大宗商品是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原料或者 半成品,在加工制造等环节,消耗大量能源并 产生大量碳排。 行业的碳排放约束必然在供应 链中传导,从而影响每个环节企业的发展。

   
多措并举探索碳中和之路

厦门国贸积极探索碳减排碳中和之路,大胆创新模式,与零碳数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厦门启润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探索和推进供应链碳中和转型之路的平台。

2021 年 6 月 28 日,厦门国贸决定与零碳数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厦门启润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碳中和规划咨询项目,并同意挑选典型仓库、工厂、建筑和船舶进行碳减排试点。厦门启润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结合厦门国贸战略定位和业务特点,提出碳中和“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打造绿色供应链,实现国贸自身供应链业务碳中和;第二步,积极输出碳中和解决方案,赋能上下游企业;第三步,建立碳资产运营和碳交易管理平台,探索碳金融新业态。


   

   

企业进行碳减排的主要方法


   

     

01 评估及追踪碳足迹。通过能源管理和碳足迹管理等数字化系统及第三方机构评估碳排放总量及碳足迹。

02 减少和避免浪费。通过行为纠正及技术手段减少跑冒滴漏及浪费。

03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利用先进材料及技术手段优化生产工艺及设备能效。

04 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使用,减少排放总量。

05 碳交易。 最终剩余无法避免的碳排放通过交易方式进行消减。

厦门国贸重点围绕屋顶光伏发电、生物质供热、电气化、碳资产管理等,在仓储、物流、生产、航运等供应链环节打造试点和标杆。

以国贸海南新建仓库为例,3 万平方米的屋顶可铺设约 3MW 的屋顶光伏。每年预计发电量三百多万度,每年预计碳减排 3000 多吨。根据目前海南仓库的预计用电量,并辅助储能设备设施,光伏发电可完全满足仓库运营所需。厦门国贸拥有和合作的仓库数量巨大,如果将所有闲置屋顶全部铺设屋顶光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减排效果将会非常巨大。

以国贸控股旗下中红普林唐山一分公司为例,使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天然气,为生产橡胶手套工艺提供热能,不仅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用能成本达千万元,而且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万多吨。随着厦门国贸供应链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其所投资运营及合作的工厂不断增加,分布式光伏发电和生物质供热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在工厂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物流运输同样是高碳排放环节。厦门国贸积极推进叉车电气化,逐批替代燃油叉车,不断减少碳排放。在海运场景中,探索通过购买等量新能源项目产生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进行抵消,从而实现航次碳中和。

   
内外协同联动实现碳减排    

内部协同。厦门启润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厦门国贸创新发展中心、物流中心、国贸物产、国贸金属、国贸金控和金融市场部等多个部门,整合国贸内部优势资源,发挥各部门协同作用,打造绿色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创新发展中心提供规划咨询和培训服务。物流中心、国贸物产和国贸金属等业务部门提供需求和资源,比如闲置屋顶、供热需求等。国贸金控提供融资租赁等绿色金融服务。金融市场部提供碳交易及其金融衍生品的交易等。

外部协同。厦门国贸优势品种所在行业多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比如动力煤、铁矿石、钢材、化工等。厦门国贸在自身碳减排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通用性解决方案,为供应链上下游提供碳中和整体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帮助其解决碳减排难题,而且可以构建碳资产管理和交易平台,托管上下游企业的碳资产运营,形成新型业务模式。

数字赋能。数字技术是追踪和分析供应链碳足迹的关键技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碳足迹追踪和分析可以为有针对性的实现碳中和提供决策依据。启润物联抓住产供销管等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主要痛点,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确掌握供应链各环节碳排放足迹,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除中国之外,启润物联及其母公司已向世界二十个国家和地区输出解决方案,其中包括 80% 的金砖国家,65% 的 G20 国家和 18% 的“一带一路”国家。其中,基于数字技术的碳减排比例达 30% 以上。

碳足迹、碳减排、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全供应链管理工作。只有通过理念、方法和工具赋能全供应链所有相关人员和企业,协同创新,持续减排,才能落实和支撑全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订购须知:
各位读者如有购买《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三期需要,可联系以下老师:
朱栩葶老师:
联系电话:010-83021220
邮箱地址:zhuxt6@sem.tsinghua.edu.cn


内容来源|《产业转型研究》专刊2021年第9期 总第325期  

编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