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改变了春节欢乐祥和的气氛。来势汹汹的病毒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极大地影响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也暴露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与手段仍存在一些问题。
医用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短期来看,有利于提升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力度与患者救治效率,长期来看,将进一步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加速医学领域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医用机器人是指用于医院、诊所、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是我国现在流行说法。医用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型服务机器人,按照其用途不同分为
临床医疗机器人
、
康复机器人
、
护理机器人
、
辅助机器人
等种类。
由于公共卫生领域特性,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常会面临比较复杂的外部环境。医护人员面对患者,不可避免会接触到病毒、病菌、有毒有害药剂、疾病污染物等,同时还要为患者进行有辐射的仪器检验或高难度高精准的治疗。
当面对疾病确诊、高精准治疗、高危险操作、高难度手术时,医护人员们往往承担着超负荷的身体压力和精神压力。
使用医用机器人
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代替医学工作者们完成部分高危、有毒、高精准、微观等医护工作。
医用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治疗精准度,改善了疾病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传播性很强,在医疗救治与疫情防控中积极投入多种类型的医用机器人,与医护人员协同工作,有效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切实有效地保护医护人员健康。
序号 |
地区 |
医院 |
机器人 |
研发公司 |
作用 |
1 |
湖北武汉 |
武汉红十字会医院 |
配药机器人 |
安之卓医疗机器人 |
应用在药物调配过程中,操作人员不需要直接接触药物,调配过程由机器完成,能避免药物交叉污染和空气污染。 |
2 |
湖北武汉 |
武汉协和医院、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等 |
消毒机器人 |
钛米机器人 |
可在隔离区域针对患者在医院内的移动路径进行沿途消毒。 |
3 |
湖北武汉 |
武大人民医院、金银潭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普仁医院等 |
送餐机器人 |
普渡科技 |
承担送餐工作,减少医患接触,提高服务效率。 |
4 |
湖北武汉 |
武汉汉口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雷神山医院等 |
医用智能配送机器人 |
赛特智能 |
承担送药、送餐、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 |
5 |
湖北武汉 |
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楚天医院、方舱石牌岭医院 |
送餐机器人 |
擎朗科技 |
承担高效、准确送餐工作,减少医患接触,提高服务效率。 |
6 |
湖北武汉 |
武汉协和医院 |
5G云端智能医疗机器人 |
中国移动、达闼科技 |
在人流最密集的医院大厅智能导诊、宣传防疫知识;专门装载消毒水箱,按规定路线完成消毒清洁任务,清洁过程无人化操作。 |
7 |
上海 |
同济天佑医院 |
5G云端智能医疗机器人 |
中国移动、达闼科技 |
在人流最密集的医院大厅智能导诊、宣传防疫知识;专门装载消毒水箱,按规定路线完成消毒清洁任务,清洁过程无人化操作。 |
8 |
北京 |
北京市海淀医院 |
Orion Star疫情防控协作机器人 |
金山安全 |
实现“远程双向视频问诊”。在护士台待命的疫情防控协作机器人,可根据医护人员发起的需求,到达指定位置或者病床进行问诊,包括体温、查看舌苔情况等。 |
9 |
北京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
智能服务机器人 |
猎户星空 |
实现无人导诊,自动响应发热问诊、引领病人及初步诊疗,并可实现医生对病人的远程诊疗,避免医护人员与病患直接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可能性。 |
10 |
河南郑州 |
郑州岐伯山医院 |
智能配送机器人 |
软通智慧 |
实现化验单、药品、医疗防护物资、消毒工具、医疗废料的定点配送与运输。 |
11 |
广东梅州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 |
防疫机器人 |
飞翔云计算 |
机器人可360°无死角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喷雾消毒,还可以将患者所需要的食品、物品等送到病房门口,并自动打电话给患者提醒取物。 |
12 |
广东广州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医用送药机器人 |
赛特智能 |
迅速准确地完成医药物资配送,并且在电量足够的情况下,可以保持24小时连续运转。 |
13 |
浙江杭州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城站分院 |
5G测温巡逻机器人 |
杭州移动、高新兴科技 |
以红外方式在距离人体10米范围进行精密测温,并进行口罩识别,对于体温超过预警值或没有规范佩戴口罩的人员,会现场通过高音播报发出温度告警和提醒。 |
14 |
湖南长沙 |
长沙市开福区发热门诊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 |
新冠肺炎预检机器人 |
北京理工大学长沙智能装备研究院 |
通过非接触式红外体温检测,有效预检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疑似症状。 |
15 |
美国华盛顿州 |
普罗维登斯医院 |
医疗机器人 |
/ |
机器人搭载了摄像头、麦克风、听诊器和大型屏幕,可帮助医生测定生物签名并与患者进行交流。 |
在中国,医用机器人的应用仍在探索阶段,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人们对机器人的操作等都需要一个持续培育、培养、提升的过程。“中国制造 2025”、“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均指出,要重点发展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积极鼓励国内医疗器械的创新。
近两年,我国医用机器人产业建设有序推进,一批企业快速发展,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医用机器人加速融合。机器人研发技术的愈发成熟,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科技与机器人工学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特定领域的人力短缺等趋势推动着医用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使用医用机器人将是公共卫生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据市调机构统计,
2018 年
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
18.4 亿美元
,其中,
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5.1亿美元
;
2019 年
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约达
22 亿美元
。
全球来看,在目前的医用机器人市场中,欧美企业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处于市场主导地位。我国医用机器人大多数处于研发或试验阶段,整体产业化程度较低,尚未实现产业规模化。医用机器人在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应用普及率也相对较低,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
随着国家政策对发展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的鼓励与支持,我国医用机器人自主研发呈现出跨领域、多层次、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
多学科技术融合程度进一步加强,人、医用机器人与医疗卫生环境之间的协作关系更为和谐,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医用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医用机器人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子领域之一。
供需不平衡加速医用机器人产业发展。
在需求端,
本次新冠病毒肺炎发生之前,医用机器人的需求增加主要与老龄化增速密切相关,因为老年人口的增长伴随着康复、治疗、护理等新需求的增加。新冠病毒肺炎发生后,不仅是医疗机构,所有人口密度大且较为封闭的场所都对环境的杀菌消毒有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医用机器人替代一些人力工作有效地降低了交叉感染率,
这显露出一个信号——未来服务机器人在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的安置与应用将趋向常态化。
在供给端
,国际科研机构预测,全球医疗人员短缺在 2035 年将达 1290 万人,为了应对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需求缺口,未来可能会依赖更多的科技手段,比如投入更多的医用机器人。
目前,国内医用机器人的发展面临着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战。
医用机器人产业规模化耗时长、成本高、高投入、慢产出,需要相关部门联动起来,协同规划,给予企业稳定、持续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同时,加快医用机器人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创新突破,提升公共技术服务水平,扩大成熟产品的试点应用与推广。此外,医用机器人是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学科,相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是产业发展最关键的要素之一。
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之际,医用机器人展露出科技的力量,在疫情防控与患者救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或许是一个契机,将触动医疗机构硬件条件的加速升级,利用科技手段更好地实现医疗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实现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参考文献
[1] 卢月品. 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机遇和挑战[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6(5).
[2] 高榕蔚. 浅谈宏观机器人在医学上的应用[J]. 电子世界,2018(15).
[3] 李景龙. 智能服务机器人在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 37(07):10-13+19.
[4] 王声涛, 郑卫刚. 浅谈中国医用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J]. 智能机器人(5):44-48+52.
[5] 李六亿, 徐艳. 医院感染管理的风险评估[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6(7):441-446.
[6] 刘文勇, 刘亚军. 2018年医用机器人研发热点回眸[J]. 科技导报, 37(01):182-187.
[7]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深度分析报告.
[8] 王晓行. 医疗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及五大发展趋势[J]. 智能机器人,2017(6).
[9] 张送根, 王豫. 基于数据分析概述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7).
[10] 顾彦. 医用机器人想要弯道超车还需政策“给油”[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9):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