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经济的新动能之一。2018 年,我国的版权产业突破 6 万亿,在国民经济中占比 7.37%,尤其是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软件设计、动漫游戏等为代表的核心版权产业增长迅速,带动了版权产业整体向网络化以及信息化的转型升级。随着新技术的普及,数字文化产业也在探索通过技术手段强化版权保护。其中,区块链技术以其分布式、不可篡改性、时序性等特点,成为了版权保护重要的支撑技术。
根据《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定义,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保持较高增速。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8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31.3 万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增长 20.9%,占 GDP 比重为 34.8%。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经济的新动能之一。2018 年,中国已拥有 6.75 亿网络新闻用户,6.12 亿网络视频用户,5.76 亿网络音乐用户及 4.32 亿网络文学用户。这几类用户在整体网民中占比均过半。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版权的存在形式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盗版侵权等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版权产业,是指生产经营具有版权属性的作品(产品),并依靠版权法和相关法律保护而生存发展的产业,涉及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复制、发行和传播,也涵盖采集、存储、提供信息的信息产业。具体包括:
1、核心版权产业,基本特征是创造有版权的作品,研制、生产和传播享有版权的作品或受版权保护的产品;
2、部分版权产业,基本特征是产业内的部分物品享有版权保护;
3、发行类版权产业,基本特征是以批发和零售方式向消费者传输和发行有版权的作品;
4、版权关联产业,基本特征是生产和发行的产品完全或主要与版权物品配合使用。
得益于国家版权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产业界的持续创新。近年来,我国版权产业逐渐正规化,企业正版化运营以及用户为正版付费的理念逐渐深入,版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2018年中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调研报告》数据,从 2013 年至 2018 年的 6 年间,我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从 4.27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6.63 亿元人民币,6 年间产业规模增长了 55%,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 7.27% 提至 7.37%,尤其是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软件设计、动漫游戏等为代表的核心版权产业增长迅速,2018 年中国核心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已达到 4.17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9.30%,占全部版权产业的比重达 63%,网络核心版权产业激活了版权产业实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版权产业整体向网络化以及信息化的转型升级。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整个经济社会都迈入全面数字化进程。无论是短视频等数字资讯产品,还是网络文学、动漫、影视、游戏和音乐等数字文化产品,海量数字内容的生成、分发、交融、创新,正在形成数字“大内容”生态。网络版权正在成为版权产业中最重要的分支。根据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发布的《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数据,2018 年我国网络版权产业规模达 7423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6.6%,网络版权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创作质量逐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作出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决策并部署了相关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要求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自 2005 年起,国家版权局联合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连续 15 年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针对网络侵权盗版的热点难点问题,先后开展了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新闻转载、网络云存储空间、应用程序商店、网络广告联盟等领域的专项整治,集中强化对网络侵权盗版行为的打击和震慑力度,改变了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等领域版权秩序混乱的局面,网络正版率大幅提高,维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提升了网络企业的版权意识。2019 年 1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意见要求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强化保护,促进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力争到 2022 年,侵权易发多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局面明显改观。到 2025 年,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保护能力有效提升,保护体系更加完善,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得到更加有效发挥。随着版权保护力度的增强,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融资环境的改善,以及 IP 改编开发模式的成功,网络文学、音乐、视频等用户付费内容细分产业呈现加速增长,网络核心版权产业迎来用户付费内容的结构性转变,追求输出优质内容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新技术的普及,数字文化产业也在探索通过技术手段强化版权保护。在各类新技术中,区块链技术以其分布式、不可篡改性、可追溯、公开透明等特点,成为了版权保护领域的重点支撑技术。区块链被称为“信任机器”、是构建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区块链技术在版权产业中广泛应用和落地将为传统版权产业“换道超车”直接实现“数字化”提供机遇。利用区块链技术,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版权内容将转化为数据,并由线下、线上转向链上,物理空间的实物资产和互联网上的虚拟数据都可能被广泛地映射到网络空间,网络空间的内容将更为丰富、生动和多元。网络版权的特性将促使其更容易实现从数字版权到数字资产的转换,进一步实现数字版权的确权、转移和交换等,这将极大地加快版权产业信息化的进程,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9.4
[2].《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 腾讯研究院,2019.5
[3].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 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2018.4
[4].《2018年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9,12
[5].中国网,http://news.china.com.cn/txt/2019-07/30/content_75047949.htm,国家版权局:保护版权 为发展保驾护航
[5].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166507637_455313,5000亿市场崛起,版权产业的产业格局与中国力量
高彩霞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BA,具有ISO27001(信息安全)主任审核员资质。曾参与编写《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中信出版社),《互联网金融与小微金融竞争力报告(2015)》(中国财政出版社)等书籍。曾负责报告包括《区块链技术在版权领域的应用(2019)》《区块链技术应用白皮书(2018)》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块链、数字经济及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