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E堂好课 | 航硕云课堂开讲!朱岩教授解读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

2020-04-20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清华经管高管教育中心(公众号ID:semexed)


导言:

对很多行业而言,疫情是一场灾难,却也隐藏着机遇——新模式、新业态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当今时代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如何建立数字化模型?如何破解不敢转、不能转、不会转的难题?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获得更高收益?

4月18日,清华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航空管理高级管理硕士2019级云课堂首堂课开讲。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教授以“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为主题,深刻解读国家数字化转型政策目标,剖析数字化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关系,旁征博引,提出了产业转型的两大出发点。



精彩课堂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

疫情虽然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冲击,但很多利器都能帮助经济快速恢复。

4月16日,苏州相城区实现央行数字货币 DCEP首个应用场景落地,不久之后,将把“数字钱包”作为支付通道,以交通补贴形式发放。

朱岩教授认为,应用数字货币是“利器”之一,也是中国加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他援引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提出疫情后的中国经济,要以实体经济为核心,以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为两翼,以人力资源为载体。

数字化转型有5个关键问题。核心问题是价值赋能,其根本驱动力是释放数字消费;第二是理论赋能,即理顺数字化生产关系,找到促进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模型;第三是技术赋能,需要政府引导建立数字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第四是生态赋能,技术体系归根结底是为了支持生态,国企、民企要建立新型伙伴关系;第五是人才赋能,要重视数字产业模式研发和人才培养。


数字化生产关系的三个特征——数据透明、全员可信、身份对等

企业转型升级,必须构建数字化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包括三个特征。

数据透明。大数据时代,社会各界一方面拥有了海量数据,另一方面却难以建立产业生态内的信息透明。而信息不透明必然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权力寻租,或者当权者的不作为,从而极大影响社会的公平性。公平性的缺失,才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从而进一步导致了落后产能的大量存在。

全员可信。全员可信的信用体系是建立新型生产关系的另一个基础。如果缺少信任机制,就会导致市场分配资源失去公正性,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产业转型升级就难以进行。以中小微民营企业贷款难、贷款贵为例,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只是商业银行的问题,而是中国信用体系的缺失。

身份对等。不同于工业时代的层级化、职能化生产关系,数字化生产关系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对等的。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经过几千年的进化,逐渐走向了尊重每个个体的文明社会。数字技术促进了个体在网络空间的身份对等性,从而让人类社会走向了基于透明和可信的充分释放个体创造性(智慧人口红利)的公平社会。

全球产业已经进入了重构阶段,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近段时间,“新基建”成为一个网络热词,朱岩教授将新基建带来的价值总结为三方面:一是新基建必须是高质量的投资渠道,二是新基建所支撑的是数字经济循环,三是新基建是全球产业重新布局的一次巨大机会。

具体到航空业,朱岩教授认为,航企不能跟着消费互联网的“尾巴”跑。消费互联网时代以流量为核心,是一个“赢者通吃”的时代。航企必须建立产业互联网,这才是真正的数字经济。


产业转型的出发点之一:新经济、新需求、新消费

分析完宏观的产业转型方向后,微观的具体操作从哪里开始?

所谓数字消费,是指消费市场针对商品的数字内涵而发生的消费。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单一的工业品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无论是工程机械还是日用百货,都需要具备数字内涵、文化内涵。比如具有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功能的挖掘机,具有连接、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的家用电器、服装饰品等。当产品被赋予了数字性能后,其消费模式就会发生很多改变,而这些消费方式则会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在朱岩教授看来,数字消费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从功能型消费到数据型消费,二是从一次性消费到持续性消费,三是从单一产品消费到联网型消费,四是从个体消费到社群消费。


产业转型的出发点之二:新规则

得规则者得天下。谁能创造新规则,谁就拥有了未来。

在新需求的引导下,不同行业正在建立全新的基本规则,但都要建立在相应的技术基础上。朱岩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三种类型的技术。

区块链。直到今天,很多人依然不理解区块链。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进行集体学习,提出要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区块链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信用生态,使人类社会更公平,很可能成为中国在下一轮竞争中的新优势。从数据互联网到信息互联网,再到价值互联网,区块链的商业模式在逐步成熟。

脑科学。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在发展阶段,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但随着人类对大脑了解的深入,人工智能有巨大的潜力。Elon Musk成立的第四个超级公司就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他们试图将芯片植入人的大脑。另一家Neurosky公司通过头戴式设备,可以直接获取人类的脑波数据,了解大脑的所思所想。

量子计算。去年1月,IBM推出了第一台商用量子计算机,但距离真正的商用还有一段距离。不过,量子计算机将使人类的计算能力获得质的飞跃。量子纠缠现象说明,自然界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力量和规则,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好奇心,探索未知的世界。


回到微观:互联网创新产品到底怎么做?

从新需求和新规则两个点出发,朱岩教授将新经济思维下的商业模式划分为三个层次:渠道、社交和思想。

其中,社交是重点,它改变的不仅是销售渠道,而是人类社会的行为准则。人类社会将从过去工业时代的树状结构逐渐转变为互相对等的网状结构。

当人们的认知发生改变的时候,会产生两个效应。一个是挤出效应。工业化的树状结构最适合自外向内的大喇叭式的传播,不适合点对点的内生传播,未来,越来越多的信息渠道将挤掉公共媒体的声音。另一个是六度效应。每个人最多通过六层关系,就可以和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建立联系。网状结构使这种传播方式成为可能。

回到微观的互联网创新产品上,朱岩教授总结了三个特征:一是移动性,要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实现产品与产品之间的连接,实现客户与客户之间的连接;二是参与性,要让路给客户,让客户真正参与进来;三是智能性,要通过硬智能和软智能去服务更多人,服务更多场景。

朱岩教授用两个公式概括了全天授课内容:

互联网×传统产业=重资产的轻资产化经营

互联网×传统产业=利用网络规模经济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