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区块链技术为版权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区块链在版权领域应用的优缺点,以及版权区块链企业发展特点和问题,总结“版权+区块链”发展难点,探索“版权+区块链”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版权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其中,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追溯、公开透明的特点与版权产业的多方参与、多次流转具有较大的耦合性,成为版权保护的一种新选择。传统企业、大型互联网公司和初创的区块链企业纷纷布局,并已经有了不少落地案例。
但是,目前区块链技术在版权领域主要应用于存证和取证等类确权环节,应用模式比较单一,与产业的融合度仍然较低。尤其是初创型版权区块链企业以技术为根本,但其产品与版权产业需求契合度低,导致盈利能力堪忧,商业模式还未走通。
[1]
版权问题是系统问题,区块链技术为新时代下的版权管理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其发展仍需借助政府部门、司法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
区块链技术正成为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后又一项对未来信息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有望推动人类从信息互联网时代步入价值互联网时代。
目前,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推出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发展。其中,版权作为区块链技术最早开始尝试和落地的领域,吸引了大量企业布局,既包括传统企业,如新华网等,也有大型互联网公司和上市公司,如腾讯、百度、京东和安妮股份等。布局“版权+区块链”方向的区块链创业企业数量也不少,如纸贵科技、数秦科技、枫玉科技等。
2019 年以来,“版权+区块链”技术应用已经有不少落地案例。如 2019 年 5 月 8 日,中国图片集团与新华网合作推出中国影像版权服务平台。2019 年 3 月 28 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联合新浪微博、京东商城等互联网平台,发布中国数字版权唯一标识(DCI)标准联盟链。北京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和广州互联网法院都已经使用区块链技术用于存证和取证, 2019 年 4 月 9 日北京互联网法院首个采用“天平链”证据的判决出炉,标志着区块链技术在司法当中的应用重大进展。
区块链技术虽然可以为版权保护提供新的技术思路,但受限于技术的局限性,目前在版权保护领域的应用范围还比较小,没有从整体上解决盗版问题,并且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2]
首先,区块链在版权领域的应用受到技术制约。其一,由于区块链底层系统技术开发难度大,投入大,尤其是版权产业公链,大多数版权区块链企业借鉴的是 Hyperledger Fabric 或者微众银行 BCOS 等已经开发好的底层技术,只有百度等少数大企业具有开发底层系统的能力。这种情况导致了大多数版权区块链企业底层系统类似,从而使得产品差异化程度低,多数企业的产品属于版权存证、在线存证和证据加固方面,同质性现象明显,传统的文创企业接受度不高。其二,目前区块链版权平台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使用的区块链系统各不相同,解决不了跨链的问题,可能导致这些平台所登记的版权数据结构不同,出现版权重复登记和版权不能互认的问题。其三,虽然区块链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文字类的侵权比对,但对加密图片和视频内容等实施保护较为困难。区块链依赖哈希值实现加密、信息保护,但是图片版权比具体的二进制数排列要广泛。根据传统的版权鉴定,当原作稍作修改之后并不影响其版权归属。但是在区块链系统上,改变后的作品哈希值已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新的区块。所以,区块链技术对数字版权的保护力度有限。
其次,现有的版权产业环境不利于“版权+区块链”的应用。首先,由于传统文创企业需要为上下游企业合作单位提供国家版权证书,版权区块链企业仅能提供存证,难以满足商业要求。其次,尽管传统的方式申请证书比较繁琐,但是这类证书可以免费申请并能通过各种方式获得补贴。第三,在版权公链没有获得大范围认可的情况下,进行司法认证的区块链数据仍旧需要与现有的系统兼容。这使得区块链版权存证不仅需要上链,还要获得上下游企业的认可和司法的认可,给中小版权区块链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第三,版权区块链企业产品与传统版权企业需求契合度低,盈利困难。区块链技术企业和版权行业的天然隔阂,导致区块链企业并不明晰版权企业的需求,也没切入到版权企业的核心业务。尽管在版权和区块链技术结合的各个环节都有所实践,但是效果不明显,版权区块链距离在产业中的真正落地还比较远。并且,由于传统版权企业不了解区块链技术,目前也没有真正成功并有示范效应的案例出现,导致传统版权企业对区块链版权保护还停留在观望阶段。此外,区块链创业企业需要投入研发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但由于其产品并没有被传统版权企业接受,尚未建立起可盈利的商业模式,基本靠投资输血或者企业其他业务的收入互补版权业务,面临生存压力。
第四,版权区块链企业承担了建立产业生态的任务,难度较大。版权区块链保护涉及区块链技术、版权行业、司法等多方面,在司法和版权行业对区块链技术不了解的背景下,推进版权区块链,几乎是由区块链企业以一己之力在整合各方资源。但区块链企业作为技术方,面对版权行业、司法部门,话语权弱、整合能力不强。并且,大多数版权区块链企业也没有足够的资源与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企业进行对接。
第五,版权行业部分特点和区块链特点相悖。目前,各大平台为了吸引读者,往往要求创作者提供独家版权,而创作者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多资源宣传作品,这样就在版权行业内形成了中心化平台。但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与行业现状相悖,也限制了区块链技术在行业内的应用。
总的来说,版权保护问题是个系统问题,涉及版权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司法部门、技术提供方等多方面因素。区块链只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虽然对版权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版权问题。
区块链版权保护的发展必须与产业深度融合,借助政府部门、司法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
首先,针对版权区块链企业的生存压力,政府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织专家研判区块链在版权领域的发展趋势,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出台政策等方式,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快“版权+区块链”的试点应用,加速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示范推广效应,鼓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作为版权区块链的主要节点参与网络运营。通过政策、税收等手段对版权区块链企业进行扶持,助力企业解决盈利难的问题。并且鼓励司法机构更多接触区块链等新技术,尝试利用新技术解决新问题。此外,探索制定版权区块链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合适的监管框架之内,防范系统性风险。
其次,发挥产业联盟引导作用,针对区块链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尝试培育我国的区块链开源生态,在此基础上,尝试引导产业实行统一标准,鼓励版权区块链企业在统一标准下进行技术开发,解决版权重复登记问题,提高“版权+区块链”企业竞争力。
[3]
第三,发挥产业联盟在整合行业资源和协调行业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举办沙龙、论坛等形式的活动,促进区块链企业和传统版权企业的交流,加强区块链技术在版权行业的普及,加深版权企业和区块链企业的联系。
第四,由政府、协会和企业联合,尝试发起版权保护专项资金,合理规划资金使用办法,建立对扶持项目和企业的评估评价标准。依托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形式,加强对版权技术企业和普通创作者的资金支持力度。注重对传统版权企业和中小微版权技术企业的倾斜扶持,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
第五,依托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和平台,通过攻关核心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发联合体,加大核心信息技术的投入,严格管理研究资金,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研发版权产业与区块链技术服务平台,构建分布式行业科技服务体系,开展版权+区块链技术服务应用示范。
最后,建立良好行业生态。促进版权企业、版权区块链企业、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司法部门的交流、联动,促进整个版权保护生态的联系,互通有无,共同为版权保护发力。行业协会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发挥主导者的作用,积极主动促进版权保护生态联动。大企业也应该发挥行业领军者的身先士卒作用,率先做出表率。
如有购买装订版白皮书《区块链技术在版权领域应用白皮书(2019)》需求,请联系高彩霞老师,联系方式:gaocx@sem.tsinghua.edu.cn。
参考文献
[1] 胡光.区块链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9,33(04):97-104.
[2] 杨玉宛.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保护问题研究[J].科技传播, 2018(13):165-168.
[3] 梅海涛,刘洁. 区块链的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J].电信科学, 2016,32(11):134-138.
高彩霞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MBA,具有ISO27001(信息安全)主任审核员资质。曾参与编写《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中信出版社),《互联网金融与小微金融竞争力报告(2015)》(中国财政出版社)等书籍。曾负责报告包括《区块链技术在版权领域的应用(2019)》《区块链技术应用白皮书(2018)》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块链、数字经济及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