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中国产业数字化报告2020”评述|朱岩:数字化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双重挑战

2020-06-30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灾难,供应链的停滞加速了全球经济的转型升级,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百年未有的巨大变化。在这样紧要的历史关口,哪个国家能率先找到疫情后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哪个国家就有可能在未来 50-100 年的时间里取得领先地位。在如此重要的历史时刻,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中国经济全面进行数字化转型,在全球产业重构中,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引领数字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化转型的重中之重。

但是产业数字化的内涵、外延到底是什么?理论体系该如何搭建?模式创新该如何进行?实践路径该如何找到?这一系列问题是对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挑战,急需找到哪怕是一个参考答案。由国家信息中心与京东数科联合编制的“中国产业数字化报告2020”就给出了这样一个参考。这本报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总结了产业数字化的背景、定义、意义,综述了产业数字化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并重点对产业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推进产业数字化的主要着力点。在此基础上,报告还创新性探讨了利用科技平台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做法。最后,报告提出了推进产业数字化的短期突破口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总体而言,报告无论是对产业数字化的研究人员还是实践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我国推进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中具有一定的里程碑作用。

报告是对近期党中央一系列数字化转型精神的全面解读


新冠疫情发生后,恢复生产、恢复经济成为夺取抗疫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更是多角度出台政策,加速中国的全面数字化转型。2020 年 3 月 23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双创”支持扩大就业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大命题,也是一个大趋势。未来一段时期,数字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将大大加快”,要通过建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措施,解决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问题。4 月 7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要如何“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4 月 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并给出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措施。4 月 20 日,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新基建的内涵: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5 月 13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 倡导政府和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加快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5 月 22 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如此密集的政策措施充分说明,数字化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报告紧紧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产业数字化,对中央上述一系列文件给出了具体落实的方案。比如报告分析了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如何解决“不善转”的问题,比较好地落实了 3 月 23 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的精神。


如何建立与数字生产力匹配的数字化生产关系,是产业数字化的理论挑战


报告指出:“产业数字化是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这一定义比较准确地描述了产业数字化的基本内涵,价值创造是产业数字化的关键。这种价值创造方式不同于工业时代,而是要建立在数据要素基础上,充分考虑数字生产力的创造性,并建立与之匹配的数字化生产关系,才能够真正释放数字价值。
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现在的数字文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中。现今全球主流的生产关系还是在工业时代所形成的,已经不能适应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生产力。产业数字化,一方面在产业内要释放数字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必须建立与数字生产力相匹配的数字化生产关系。报告所分析的产业数字化的价值与实现路径,实际上就是探寻这一矛盾新的平衡的过程。产业数字化所需要的数字化生产关系,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1、数据透明。 数字时代虽然拥有了海量数据,但依然难于在管理上建立产业生态内的信息透明。而信息不透明必然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权力寻租,从而极大影响社会的公平性。公平性的缺失,就会导致产业内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从而限制产业的数字化进程。报告多次强调,产业数字化要促进数据的公开透明,这也是构建数字化生产关系的基础。
2、全员可信。 全员可信是指产业中的每一个主体(政府、企业、个人)都是可信的。产业数字化的核心应该是信用,而不再是单纯的流量。报告所提出的中小企业发展模型等,都离不开在各个产业生态中建立数字信用体系,从而建立该产业内“良币驱逐劣币”的数字化生产关系。
3、身份对等 。工业时代的生产关系是层级化、职能化的,成员具有不对等的身份。数字技术促进了个体在数字空间里的身份对等性,也就是增进了社会的公平性,从而让人类社会走向了基于透明和可信、充分释放个体创造性的公平社会。从经济系统的视角来看,利用区块链等技术保证每个参与方的对等性,有助于最大限度释放每个参与方的创造力,从而为整个经济生态创造最大化的价值。报告在利用产业数字化促进社会公平上面也做了大量论述。
具备这三方面特性的数字化生产关系是匹配产业数字化的先进生产关系,也是指引产业数字化各种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

产业数字化是我国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本报告所涉及的产业数字化理论和实践问题很多,有些问题的解决方案现在有了一些眉目、有些问题还没有答案、甚至在有的领域我们连问题还提不出来。但不管怎样,这样一份报告已经开始充分引起社会各界对产业数字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思考。希望这份报告持续办下去,通过不断充实数据、积累案例、研究理论,助力中国产业数字化的发展。

作者|朱岩

内容来源|中国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