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刘大成:防疫隔离更要发挥共享快递柜的作用

2020-07-02


摘要:

社区共享快递柜是无接触配送终端的核心装备,本应该是防疫隔离的必要组成,但却因为基层懒政和推卸责任而采取了不必要的限制措施,造成快递柜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应在防控方案顶层设计给与纠正。



防疫隔离更要发挥共享快递柜的作用

文/刘大成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兼

物流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6 月中旬北京市又突发非输入性新冠病毒肺炎病例,陡然让北京市民乃至全国人民又紧张起来。

各地纷纷出台针对北京市连续新增新冠肺炎病例的各种防疫响应方式,北京市也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重新从三级提升到二级,并以街乡为单位划分高、中、低风险区域。

这些应急防控响应措施是必要、及时且有效的,也适应我国政府的管理体制。然而,部分社区又重新将快递员挡在社区之外并拒绝使用社区共享快递柜,严重影响实际防控效果。防控的核心是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频率和接触时长,而此举则恰恰相反。

首先,将快递交接地点转移到社区门口,使得社区人员频繁出入门口,并摩肩接踵地在多家快递企业的摊位之间聚集,既加大了社区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快递员之间、以及快递员与快递员之间的接触频率和接触时长,也数十倍地增加社区管理测温、查证、验码和登记等劳动强度;社区门口摆摊式的交接既阻碍交通,也使过路人的接触增加,有百害而无一利。

其次,快递接收者并不能保证在交付地址实时等待接收,必然产生快递交付的时间差。在快递末端设置必要的缓冲是城市配送的优先选择,也是设置社区共享快递柜的初衷;有了社区共享快递柜,可大幅度地减少人员之间的接触频率与接触时长。如果舍弃共享快递柜,则必然导致快递员的过长停留,既不利于维系原本高效的快递效率,也更不利于社区物业的安全管理。

第三,我国以隔离为主的疫情防控手法之所以较为成功,主要得益于在市场压力的反复测试下,电商平台形成了对被隔离区域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物资的强大保障能力,以及防疫医疗物资的保障能力。而这其中,快递物流支撑了电商物流 70% 以上的市场,正是电商平台与快递企业共同支持着消费者最少聚集的消费方式,并减轻了市民对农贸市场、菜市场、食堂和餐饮店等人群聚集地的依赖。

第四,社区全封闭不可能是长久之计。新冠肺炎病毒将大概率与人类长期共存,如果近期没有发明出强有效的疫苗,以新冠病毒的高隐蔽性、高传播性和部分致命性使得灭绝病毒或零感染率近乎不可能。所以北京市采用二级响应级别也预示不需要停产停工,而是鼓励弹性办公和错峰上下班。共享快递柜做为无接触配送的末端库存缓冲装备将长期存在并高效率使用。

国家邮政局在 3 月 6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智能快件箱利用率只有 47.1%,直接影响了快递投送效率;5 月 11 日又在《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生产作业场所操作规范建议(第三版)》专门提出“提倡使用智能快件箱(信包箱)投递”。可见防疫隔离中社区共享快递柜发挥更多的是积极作用而非负面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体系是一个自顶而下的复杂巨系统,并逐级分解为各个分系统、子系统等。而各级分系统、子系统之间必须构建起既无缝衔接又极少重叠的分时空协同关系,才能最有效地完成顶层复杂巨系统的总目标。

然而,现实中由上至下的数级管理机构部分为规避责任且懒政而级级拔高、层层加码,使得分系统、子系统之间产生种种冲突,让防疫中本应合理的社会秩序被人为割裂、设阻和破坏,造成资源浪费和发展困境,劣化顶层巨系统总目标。

文章来源|引自《物流时代周刊》2020年7月1日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