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平庆忠:企业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平台化转型|产业学者观点

2020-09-02




 

导 读

平台经济是近几年非常火的词汇,加上“交易”二字——交易平台经济,就给平台插上了“动力翅膀”。平庆忠先生是电子招标投标和互联网采购领域知名专家,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原总经理。2018 年 6 月卸任后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专注电子采购和互联网平台经济学研究。近期,平庆忠先生围绕平台经济开展了系列公益讲座,讲座主要分为五期,分别围绕 “交易平台与新基建、交易平台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平台经济与电子招标投标、平台经济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经济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开讲,本公众号将对五期公益讲座进行持续报道,欢迎各位读者持续关注。

以下内容为平庆忠先生的平台经济第五讲,特此分享,以飨读者。

 



企业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平台化转型

文/平庆忠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学者、中国招标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交易平台经济学》作者
近几年,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和实践如火如荼,热闹非凡。然而,有的企业转型成功了,企业借助数字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有的企业却在转型中一蹶不振,甚至垮掉了。原因何在?一些著名的咨询机构对外宣传说,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是“重做一遍”,这种对企业数字化的理解是否符合实际?交易平台经济学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交易平台经济学的分析从生产方式入手,认为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即由工业化生产方式向平台化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方式的核心是交易方式。恩格斯曾说过,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真理和正义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由于交易平台这种“大规模符号化集聚交换形态”的出现,导致人类社会交换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谓“大规模符号化集聚交换形态”是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化实物化集聚交换形态”相对应的。这种新的交换方式的符号化特征,把工业化时代的“先生产后交换”的交换模式变成了“先交换后生产”的交换模式。由此在传统的工业化生产的实体空间之上产生了一个由符号及其计算构成的数据空间来调节实体空间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进而形成了以“数据空间+实体空间”为特征的平台化生产方式。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一经产生,就以其超越传统的高效率改变着旧的生产方式。在过去的十几年,平台化生产方式已经改变了消费品的交易方式,目前正在深入到各个产业领域,开始改变生产要素、生产资料的交易形态和生产结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提出来的。数字化是企业参与大规模符号化集聚交换的先决条件,并非数字化本身有什么奇妙之处。因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平台化转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平台化转型。对这一点不清楚,为数字化而数字化,盲目跟风,是一些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的根本原因。所谓企业数字化就是传统产业在互联网上“重做一遍”的说法不得数字经济要领。
在向平台化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中,企业实际上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变成交易平台,要么变成交易平台的实体终端。这两种选择并没有高下对错之分,只有是否合适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就是在平台化生产方式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确立自己在平台化体系中的定位。
世界范围的平台化生产方式的转变正在进行中。在消费品交易领域,美国产生了脸书、亚马逊和谷歌三大交易平台,中国产生了阿里、腾迅和京东三大交易平台,每一个交易平台后都有一个庞大的产业网络支撑着。在生产要素交易领域,激烈的竞争正在进行中,国际巨头通过并购重组,正在形成跨国的生产要素交易平台。对我国来说,最有希望成为要素交易平台竞争胜出者的是大型国有企业,他们本来就是有行业综合部门改造而来的,拥有天然优势。特别是在确定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为“聚焦主业”和“管资本为主”的战略方针后,国有大型企业成为行业交易平台独角兽的政策条件已经具备了。任何一个细分行业将出现交易平台为中心的独角兽。行业交易平台将重塑行业生产方式,并获得该行业数据空间的高额租值。在高额租值的吸引下,在资本和新技术的加持下,将有一批新的竞争者独辟蹊径,进入到各个细分行业,颠覆原有业务模式,创造出新的数据空间。在交易平台层面,必然是新旧模式的竞争,是巨头的竞争。
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和生产型企业来说,企业数字化意味着要适应平台竞争模式,争取在交易平台的生态中占据较好的生态位。这个过程同样是一个竞争过程。平台化生产方式将原来工厂生产模式中的一部分风险转移到了交易平台,减少了工厂的存货风险和经济风险。但交易平台同时要求工厂要具备个性化定制能力和快速交付能力。因此,工厂数字化,进一步推广到工业数字化,根本上是要提升工业的个性化定制能力。这种能力要求与传统工厂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模式存在矛盾和冲突。只有解决了这个矛盾和冲突的工业化企业才有条件成为新型交易平台的终端供应商,在向平台化转型中取得成功。很显然,基于数字化的智能化在建立企业的个性化定制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数字化智能化就成为平台化终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些在数字化转型中陷入困境的企业,不是站错了位置,就是忽略了能力。
在新的平台化生产方式的大趋势下,所有企业都面临着重新定位。要找准定位后再施行数字化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作者|平庆忠
编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