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平庆忠:交易保证能力决定电子招标投标未来|产业学者观点

2020-08-25




 

导 读

平台经济是近几年非常火的词汇,加上“交易”二字——交易平台经济,就给平台插上了“动力翅膀”。平庆忠先生是电子招标投标和互联网采购领域知名专家,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原总经理。2018 年 6 月卸任后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专注电子采购和互联网平台经济学研究。近期,平庆忠先生围绕平台经济开展了系列公益讲座,讲座主要分为五期,分别围绕 “交易平台与新基建、交易平台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平台经济与电子招标投标、平台经济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经济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开讲,本公众号将对五期公益讲座进行持续报道,欢迎各位读者持续关注。

以下内容为平庆忠先生的平台经济第三讲,特此分享,以飨读者。

 



交易保证能力决定电子招标投标未来

文/平庆忠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学者、中国招标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交易平台经济学》作者
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是最重要的要素交易平台。自从 2013 年《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实施以来,招标投标电子化取得了很大成就。首先是招标投标过程完成了数字化。从招标文件到投标文件以及招标投标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2017 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招标投标公告公示信息管理办法》则进一步明确了招标投标的最小数据集,使得全国必须招标项目的大数据得以建构完成。其次是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电子招标投标平台网络。这个网络由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构成。招标投标相关的全部主体已经把其业务建构在这个平台网络之上。其三是智能化开始在招标投标中发挥作用。特别在智能评标、智能监督方面,充分发挥了大数据的作用,提高了招标投标效率,进一步保证了招标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从上三方面的成就 看,招标投标领域数字化走在了全国数字化转型的前列。
按照要素交易平台的定位,用交易平台经济学的观点对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进行审视,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也面临着不少问题。 一是要从信息平台向真正的交易平台转变。 《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实质上把电子招标投标平台定义为信息平台。因而,这几年的主要工作是实现了招标投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而在全过程交易上着力不多。由此造成的局面就是招标投标交易平台仅仅注重了招标投标项目合同达成这一交易环节,而对交易前后的主体信用和合同执行信息则相对漠视。平台不能覆盖交易全过程,使得交易平台的功能不完善,交易平台的作用无法发挥,价值无法体现。 二是招标投标项目市场的行政分割严重,交易平台的市场覆盖面受到限制。 这是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一个重大不同,也是要素交易平台建构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是交易平台的投资问题。 在信息定位和市场分割的情况下,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的运作空间和交易集聚能力都受到了很大限制,相应地,交易平台的规模和作用也就被压缩在了一个有限的空间,无法吸引大投资加入,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的功能扩展也就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近两年,随着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接近天花板,互联网产业开始转向产业互联网。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作为产业互联网的入口,越来越得到互联网产业投资者的重视。但招标投标领域严重的行政分割使得许多投资者摸不着头脑。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电子招标投标在政府采购和国有企业采购中的作用有目共睹,促进了各级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招标投标市场的开放以适应数字化的要求。4 月 9 日正式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则进一步把交易平台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基础。由此,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的新发展机遇就来到了。
在新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体制之下,要素市场的行政分割问题有望解决。剩下的主要问题就是电子招标投标自身要变成真正的交易平台。如何实现这一步呢?主要是交易平台要建立一套交易保证体系,即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要有交易保证,使卖者能够保证交付,买者能够保证支付,有问题找平台能够及时解决。
要素交易,特别是工程项目交易,与消费品交易的一个重要不同就在于要素交易具有跨期特征。一个工程项目从设想到设计,再到实施和竣工运行,往往要经历很长时间。在合同签订时往往不能完全预计到签订合同后的全部因素,因而工程合同往往是不完全合同,由此就增加了工程交易的不确定性。这种由不完全合同引起的不确定性是工程交易的最大痛点,也是工程界长期以来想方设法要解决的问题。
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的产生和发展,为解决这一重大问题提供了契机和方法。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已经是合同确定平台,那么只要将合同供需双方的履约保证纳入平台业务范围,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就成了一个完全交易平台。首先可从供给侧入手。现有相关制度和法规已经明确了中标的工程项目要提供质量保证和履约保证。只是由于实际操作层面的困难,目前的履约保证和质量保证在一定程度上转化成了经济担保,与真正的履约保证拉开了距离。交易平台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一套货物跟踪和现场监测体系,实现对供给侧的监控,确保合同得到执行。对于需求侧来说,既然交易平台提供了供给方的履约保证,作为对等,需求方也必须提供支付保证。交易平台也就要建立一套技术手段,对需求方的支付进行监控,确保需求方支付履约。由此,交易平台就有了一套以技术作为后盾的交易保证实施,确保交易双方完全执行合同。不仅如此,交易平台还要建立一套风险救济实施,以防供需双方一旦出现失约情况下可以立即得到救济。由此,就要引入工程担保和供应链金融服务。这样,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就完成了向真正交易平台的转变,成为了向交易双方提供交易保证服务的交易基础设施。在这个基础设施上一个领域的不同专业的供给群体和需求群体共同形成了一个专业化的社群,基于交易平台为这个领域的项目提供全过程服务。在交易平台的交易保证下,这个社群也就成为信用社群。由此,在确定的专业领域,将会产生以交易为中心的行业独角兽。由此我们看到在未来几年内,交易平台的竞争,本质上将是交易保证能力的竞争。而保证能力的竞争将首先是交易平台基础设施投资的竞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已经拉开了这场竞争的序幕,很多选手业已上场,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平庆忠
编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