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首页
关于我们
院长寄语
院情介绍
组织架构
管理团队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热点要闻
专家观点
合作交流
研究动态
数字产业观察
产业研究
研究队伍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高峰论坛
产业委员会(原顾问委员会)年度会议
数字经济系列沙龙
数字空间系列沙龙
20人论坛
其它
合作伙伴
捐赠单位
人才培养
数据资产管理高级研修班
加入我们
全职招聘
实习生招聘
站内搜索
热点要闻
专家观点
合作交流
研究动态
数字产业观察
< 返回列表
平庆忠:新基建为平台化生产方式奠基|产业学者观点
2020-08-20
导 读
平台经济是近几年非常火的词汇,加上“交易”二字——交易平台经济,就给平台插上了“动力翅膀”。平庆忠先生是电子招标投标和互联网采购领域知名专家,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原总经理。2018 年 6 月卸任后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专注电子采购和互联网平台经济学研究。近期,平庆忠先生围绕平台经济开展了系列公益讲座,讲座主要分为五期,分别围绕
“交易平台与新基建、交易平台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平台经济与电子招标投标、平台经济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经济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开讲,本公众号将对五期公益讲座进行持续报道,欢迎各位读者持续关注。
以下内容为平庆忠先生的平台经济第一讲,特此分享,以飨读者。
新基建为平台化生产方式奠基
文/平庆忠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学者、中国招标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交易平台经济学》作者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了 “新型基础设施”的概念,简称“新基建”。一时间,学术界和产业界对新基建的研究和讨论形成了热潮。新基建新在哪里?发展新基建是一时应急之策还是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新基建有未来吗?如此种种的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上给予解释和说明。
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科学分支,交易平台经济学认为,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一个新的生产方式即平台化生产方式正在形成。平台化生产方式的特点可以用“数据空间+实体空间”这一公式来简单概括。具体说来,在数字技术推动下,传统的工业化所构造的以工厂为主的实体空间,经过信息化过程,生成了一个独立的新的数据空间,这个数据空间产生的智能可以指导实体空间优化运行,提高实体空间运行效率,从而把工业化生产方式变成了平台化生产方式。数字经济的到来必然伴随着平台化生产方式的出现。就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老基建,即传统的能源、交通、城市基础设施是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基础设施,新基建,即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平台化生产方式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是为平台化生产方式奠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平台化生产方式产生是伴随着数字技术作为新的生产力的出现和平台作为新的经济实体和新的生产关系形式的出现而出现的。新基建一方面为数字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为新的平台化的经济实体的发展提供基础。因此,新基建并非是有些人所认为的是当前疫情之下的应急之策或经济调控手段,而是我国从工业化生产方式向平台化生产方式转化的基础建设。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生产方式转型。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基建所要奠定的是我国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生产方式的基础,是关系到未来我国经济兴衰的长远之计。只有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真实含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机器和大工业生产方式归结为“动力机、传动机和工作机”。在《资本论》之后的 150 多年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这个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没有变化。一个企业要么从事动力机的工作,要么从事传动机的工作或工作机的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动力机转化为社会的能源供应结构,传动机转化为交通运输设施,而工作机则社会化为制造业。相对于制造业,能源和交通成为基础设施。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 40 年间获得高速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家全力发展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大量企业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才是我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的秘诀宝典。非常幸运的是,尽管我国的工业化过程起步较晚,但却是与世界信息化过程相伴随。这个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伴随融合过程,使我们能够充分体验到从工业化生产方式到平台化生产方式的演进,使我们有机会看到平台化生产方式是如何从工业化生产方式中生长出来的,进而使我们可以快速进入新的生产方式。工业化基础设施为我们造就了一个“实体空间”,在这个实体空间中我们完成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了提升实体空间的效率,我们通过信息化的方法对其进行优化,在这种优化的过程中,独立的数据空间被创造出来了,这个数据空间进化为社会大脑,使社会生产从工业化走向智能化。工业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共同构成了平台化生产方式的基础设施,共同构造了“数据空间+实体空间”。从此以后,我们的经济就建立在平台化生产方式基础上了。基于此,我们也就能够回答“新基建”新在哪里这个问题了。
国家发改委曾对新基建有个定义。把新基建定义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新型融合基础设施和新型创新基础设施。体现了新经济中信息、融合、创新三要素,但社会普遍认为这个定义比较抽象。上海市发改委进行了具体化。上海市把新基建定义为“四新”,即新网络、新平台、新终端和新设施。按照我们前面对平台化生产方式的理解,在平台化生产方式的框架内,所谓新网络新就新在它是数据空间和实体空间之间的网络,而非传统上的实体空间内部的网络。所谓新平台实际上是数据空间的表达,而非传统上所认为的实体空间的工作平台。新终端是连接实体空间与数据空间的设备,而非实体空间内网络的连接终端。而新设施则指的是为支撑和保证数据空间与实体空间持续正常运行所需的设施。这些新网络、新平台、新终端和新设施与传统工业化基础设施一起,构成了新的平台化生产方式的基础。在此统一的基础设施上,传统产业经过数字化改造,效率得以提升,新的产业得以创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基建,作为新的平台化生产方式的基础设施,型塑着我们未来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进而型塑着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新基建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因此,对新基建的经济学研究,对新基建与新的生产方式的关系的研究,是当代中国经济学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新时代经济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下期预告
下期文章,将对平庆忠先生围绕
《交易平台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第二次开讲的内容进行分享,敬请期待!
作者|平庆忠
编辑|
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