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卞立平 张宇杰 江澜:区块链技术赋能农业金融新发展|《产业转型研究》专刊报道

2022-07-27

导 读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前四期刊物在发行后收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产业界的一致好评。日前,《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五期刊物已正式刊发。本公众号会对《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五期中所收录文章进行持续报道,欢迎各位读者关注。

本文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区块链产业研究院院长卞立平、火链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张宇杰、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江澜发表于《产业转型研究》专刊 2022 年第 5 期 总第 333 期的文章,特此分享,以飨读者。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五期


区块链技术赋能农业金融新发展
文/卞立平 张宇杰 江澜


卞立平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区块链产业研究院院长
张宇杰

火链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江澜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自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作为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区块链技术及其在农业金融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几年来,在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区块链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2016 年底,区块链技术第一次写进了国家信息化规划;同年,可信区块链标准规范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起草;2017 年 10 月公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鼓励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研究推广,提出了要研究利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2019 年 1 月公布的《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信办),对区块链技术服务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进行了明确;2021 年 10 月,《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务院)要求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至今,国家已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以鼓励区块链行业发展与创新。

2020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了要加快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2022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首次被单列为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进步,在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帮扶下,给利用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来摆脱传统农业金融服务面临的困境带来了新希望。
之后的《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2022 年 1 月 4 日)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

 
怎么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目前尚未得到完全的解决。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农户来说,生产种植范围受生活环境限制,对现在流行的网上支付、电商购物并不熟悉,那么从什么渠道可以获取到他们的信用信息呢?答案是依托当地政府的信息数据平台。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编制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级研究报告》,报告对全国 30 个省份的 3292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 3002 个家庭农场(种植型家庭农场 1990 个、养殖型家庭农场 430 个、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 582 个)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的牵头作用。
农业银行依托政府的信息数据,以区块链为连接纽带,将农户的交易、物流、支付等信息全部纳入,就可以建立起准确、完善的综合信用评估体系。

区块链的溯源特性帮助农户提高信贷金额

一直以来,农村金融难,难的是金融机构难以给农民“精准画像”。在依赖银行线下网点以及抵押物的传统金融模式下,农村信贷发展缓慢。

曾在传统金融机构从事风控多年的汪佳说,“在信贷人群筛选上,农民会是最先被筛除的群体。因为这些连‘家风’‘村风’都会成为风险点的用户,大概率不会成为效益,反而会成为天坑”。鲜有抵押物的农民+看天吃饭的农业+讲求商业效益的金融机构,最后的结论就是,农村贷款难、贷款贵。而农村的数字化发展加之国家政策的支持,给了数字信贷成长的土壤和空间,也为区块链赋能农业金融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被称为“中国酥梨之乡”的安徽砀山县就是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业务中的一个缩影,酥梨销售及配套的水果产品加工是砀山县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为了让农户不受信贷问题的约束,2020 年 9 月,砀山县政府、蚂蚁链、中国农业银行签订了三方协议,截至目前,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贷款已为砀山县数以万计的农户带来了便利。
“我对互联网这块了解比较多,对区块链技术很信任,我们把酥梨种植的每个生产节点、梨膏加工的生产工艺、物流运输信息都上传到区块链,顾客买了我们的梨,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包装上的溯源码,产地、批号这些信息就一目了然,顾客吃得放心,我们对销量也有信心。”砀山县酥梨种植大户翟灿灿介绍说。翟灿灿在创业初期,也面临了资金短缺的难题,而因为缺少抵押物,银行也不愿意给她贷款。上链之后,蚂蚁链根据交易流水的记录,在平台上进行了网上银行、身份认证、会计核算以及资金结算,翟灿灿顺利获得了20万元的银行贷款,而她也成为了因区块链赋能农业金融受利的第一批农户。
和翟灿灿一样,许多农民都通过农业银行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笔数字贷款。像翟灿灿这样的农户,一部手机,简单操作,就能完成授信、贷款的全过程,缓解其短期的资金困难。但对于规模农户来说,在商品化和集约化的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额度比较大,而且还款期限相对较长,几十万元的授信额度无法满足其生产需求。

   
那么,是否能通过其他的技术手段,让农户更便利地获得与其生产规模相匹配的贷款呢?      

区块链技术加快农业金融发展

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在聚焦三农领域上强调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起到重要作用,火链科技联合江苏省农科院与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一同研发了“基于区块链征信的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借助火链科技自主可控的 HuoChain 区块链底层架构,构建基于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CAQS-GAP,打造一个以“区块链”为基础技术的农业全生态应用链,以“IOT+GIS”为数据载体,以“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为数据传输手段,以“农业管理+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数据运转核心的农业全生态应用链,旨在从顶层设计为乡村治理和农业管理提供最佳数字化应用平台,同时为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企业在农业信贷问题上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如下图所示,该系统可为农业信贷面临的问题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undefined

1、多样化和多维度的信息采集、处理。在数据搜集方面:首先,数据对于信贷评估以及保额决定有非常重要的帮助,结合小型传感器、卫星遥感网络、物联网中的牲畜耳标等多样化智能传感器与移动终端,智慧农业金融可以突破场景限制,采用多样化的手段采集、整理所需数据。多元化的数据采集有助于信贷模型的搭建,使得贷款或借款用户的评估流程更加高效且结果更加精准。
另一方面,该采集系统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同一标的进行多形式、多维度的信息采集,针对丰富的采集客体,能更加丰富全面的反应标的实时状况。从标的基本信息到风险信息,从时间到空间、从影像到数据,建立海量农业保险数据库。
2、通过专业的数据模型进行筛选、整合、转化、分析。在数据处理方面,农业数据多是异构数据,这类数据种类繁杂、条目丰富,智慧农业金融数据采集体系采集到数据后,需要将基础数据转化为可用性强的实用数据,分析标的情况、风险影响因素,或结合相关模型,进行农业未来风险趋势评估等预测类分析。
3、高效的海量数据处理平台。智慧农业金融数据平台涉足农、林、牧、渔、地理、气象、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复合程度高。智慧农业金融数据平台能协同多方平台实现数据上传、下载、共享,促进行业内部数据的跨平台互通,满足实时性需求,提升数据使用效率。
智能农险数据体系的数据组成既包括农业政策、保险机构的保险方案与合同信息、标的及其风险信息,还包括农业实时气象信息、防灾防损教育信息、各地农险开展即时信息等,促进各类数据与各有关部门的数据互通与同步。
4、业务经营模式便捷,农业金融全流程实现智慧化响应。智慧农业金融体系的综合管理拥有云端数据平台、手持移动终端等设备应用,具有智慧化标的管理、基于传感器的多维度信息采集方案等功能,能够重塑农业金融行业各环节的运作模式,提高业务操作的便捷性与实用性,提升精细化运营水平,打造差异化产品。
截至 2021 年底,该项目已拥有国家知识产权 9 项,获得 2020 数字江苏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奖。目前该系统中已经落地的应用实施主要分布在以江阴华西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代表的一系列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生产加工企业,覆盖农田面积超过 5 万亩,服务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超过 50 家,实现了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带来经济效益超过 5000 万元;并且有效帮助企业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此外,数据协助农户贷款额超过 300 万元,预计后续将推广至 16.5 万亩,贷款总额将超 3000 万元。
在农业信贷发展的道路上,区块链强大的技术可以帮助收集多方位数据以便于农户在申请贷款时提供更多有效证明,随着越来越多的信贷机构对于区块链技术下的信用模型给予了认可,农户的贷款活动将会越来越便捷简化。


订购须知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现已发售第一期至第五期,各位读者如欲购买,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自行订购,也可联系以下老师订购:

朱栩葶老师:

联系电话:010-83021220

邮箱地址:zhuxt6@sem.tsinghua.edu.cn



内容来源|《产业转型研究》2022年第五期 总第333期

编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