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黄奇帆:为什么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制造业?

2023-02-22

7172

2 月 19 日,读懂广州高质量发展论坛开幕。论坛以“广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方位和路径选择”为主题,广邀权威智库、政府部门、企业协会、金融机构代表齐聚一堂,为广州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本次论坛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支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作为执行单位。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主旨演讲中表示, 制造业是工业的躯干、经济的基础、民生的保障,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 ,因此以实体经济为主体要求保持制造业一定比重。



然而,自 2011 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落。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在 2006 年时达到 32.5% 的峰值,并且自 2011 年开始逐年降低,2020 年降到 26.3%,9 年时间下降了 5.8 个百分点。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国家在经济发展进入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制造业占比会逐步下降,但不宜下降地过快过早,至少应该等到整个国家人均 GDP 超过 1.5 万美元后,再逐步下降。 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就出现了制造业比重下降的现象,存在着未富先衰、未强先拐的情况,接下来要着力延缓下降的趋势。 ”黄奇帆表示。
黄奇帆指出, 在制造业占 GDP 比重达峰并开始逐渐下降时,为保持工业发展的势头,务必加大研发投入,使创新能力成为工业制造业的第一动力。 其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是新形势下适应新科技革命要求、打破各种脱钩断链图谋、谋求科技自立自强的有效手段。
“以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加上全产业链制造业优势,只要有一点创新创意的‘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之势’形成新的产业蓝海,反过来为技术应用、技术集成、技术迭代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黄奇帆说。
在他看来,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制造业。 “广州是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开放前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举足轻重。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广州责无旁贷、不可或缺。”黄奇帆说。
如何推动广州成为引领广东甚至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锋?
黄奇帆建议,广州应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 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前瞻性谋划和布局一批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围绕重点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是推动制造业服务化。 大力发展为制造业产业链提供研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应用等生产性服务业;用好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平台作用,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在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新模式新业态中擦亮“千年商都”的金字招牌。 三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化。 聚焦“双碳”目标,抢占先机,加快形成世界级清洁能源产业链集群,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源。
以下为演讲原文:
为此,要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 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做大做强做优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突破口,是推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制造业智能化,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在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数字化升级的过程中,产业生态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把原材料变成产品,还要加工“数据”要素、把数据变成产品的一部分,并进而通过数据产品和服务拓展产业链的价值空间。产业互联网实现的过程,涉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万物发声、万物万联、人机对话、智能网联,最终实现虚拟现实镜像孪生等五个步骤,这个过程涉及大量核心技术、核心硬件装备、高端软件产品的突破。在这方面我国仍然存在不少短板。一是高性能芯片。
二是智能仪器仪表、传感器。三是移动通讯技术。四是操作系统。五是工业软件。六是算力。突破这六个方面的薄弱环节,广州有基础有能力有希望,更有责任和担当。
另一方面,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要前瞻性谋划和布局一批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这是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全球产业竞争重要的主战场在于一些世界性的、具有万亿美元级别的耐用消费品。事实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有一批在老百姓生活场景中体现这一时代核心技术的 4-5 个代表性的耐用消费品。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时代,代表性消费品如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照相机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化时代,汽车、空调、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信息化时代,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液晶面板的电视机等。
那么,当下全球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人工智能、智慧网联时代,有哪些大产品将会进入千家万户呢?就是以超大数据、超强算力、超强算法喂养的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智能汽车、家政服务机器人、聊天对话机器人、柔性显示终端、3D 打印、AR/VR 头盔眼镜等智能终端产品。这些产品一旦成熟,市场规模往往超过万亿美元级,哪个国家、哪个城市能够把这些产业发展起来,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走在前列。广州要积极进行前瞻性布局主动出击,围绕这些重点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是推动制造业服务化。 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据世行有关报告,发达国家产品的最终价格中,制造环节增值占比不到 40%,服务环节增值约占 60%。制造与服务日益融合,服务对产业发展,尤其是对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支撑促进作用更趋凸显,服务已成为制造企业维护竞争优势的核心环节。在数字技术赋能的背景下,服务融入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交付、维护等全流程的速度加快。目前,跨国公司已成为服务要素投入和服务化转型发展的主力,传统大型商品制造商已经转型为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数据显示,服务业务收入已占世界 500 强中制造企业总收入的 25%,20% 的跨国制造企业的服务业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 50%。广州是国际知名的服务之都,“广州服务”享誉全国。但这些服务多是指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制造业服务化,重点是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这方面广州有很好的基础,接下来,还要再接再厉。一是要大力发展为制造业产业链提供研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应用等生产性服务业。这类产业往往技术含量高、创新动能强,不论是培育发展“专精特新”制造业企业,还是服务那些链主型制造巨头,这类企业是整个产业生态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要用好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平台作用,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为制造业迭代升级创造条件。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是全球货物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衡量贸易强国的关键是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我国的服务贸易存在着资本含量低、技术密度低、人才密度低、附加值效益低的短板。香港作为全球贸易中心,除了货物贸易发达之外,关键是服务贸易、转口贸易、离岸贸易非常发达,在香港1.3万亿美元的国际贸易中,除了几千亿美元的货物贸易外,有近万亿美元是服务贸易、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开放前沿,应利用自贸试验区平台大力发展与跨国公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运行有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包括科研开发、信息服务、仓储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以及跨境大产品全球售后服务;要创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这些跨国公司,把“三链”服务相关的业务总部到我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来注册落户。三是要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已由 2011 年的 48% 增长至 2020 年的 63.6%。数字贸易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产物,部分伴生于货物贸易和非数字服务贸易,部分则是纯粹是数字化服务或产品的跨境贸易,正成为全球贸易的新形态、未来贸易发展的新引擎。广州是电商之都,理应弄潮儿向潮头立,理应在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上走在全国前列,理应在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新模式新业态中擦亮“千年商都”的金字招牌。
三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化。 实现“双碳”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源结构的巨大调整会带来天量的投资。比如在供给端,如按照每千瓦 5000 元 1 千瓦的投资,120 亿千瓦的装机将需要 60 万亿的投资;在消费端,各种终端用电用能设施的更新改造,如电动车、智能环保建筑等至少会形成 40 万亿的投资需求;而传输和配送端,远距离输配电的特高压及智能电网设施等投资至少也需要 50 万亿。这样加起来会达到 150 万亿之巨。
这就是常说的新赛道新领域。广州要抢占先机。一方面,要加快形成世界级清洁能源产业链集群,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源。要通过扩链强链补链,加快形成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清洁能源产业链集群。
我坚信,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出现几个生态主导型的企业和几十甚至几百家独角兽企业。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工业部门脱碳减碳,构建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建议从五个方面推进脱碳减碳:一是源头减量;二是节能减排;三是循环回收;四是工艺流程改造;五是对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在具体操作上,建议学习借鉴国际经验,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碳中和为目标,通过市场机制构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产业链上下游利益共同体,发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效应,推动构建绿色低碳新型工业体系。广州正在筹建碳期货交易场所,建议围绕这些场景和活动设计产品和服务,助推广州乃至全国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朋友们,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广州蓄势待发,前景可期。祝愿广州明天会更好!谢谢大家!

内容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ID:jjbd21)

编辑|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