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数字经济系列沙龙聚焦数据要素价值化与数据基础设施

2024-11-26



 

2024 年 11 月 23 日,清华大学数字经济系列沙龙第七期活动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本次沙龙邀请到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作“数据要素价值化与数据基础设施”主题演讲,并由清华经管学院数字经济硕士项目学术主任、清华经管学院经济系长聘副教授刘潇介绍清华大学全新开设的数字经济与智能管理硕士项目。活动由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主持。

159BF

△ 朱岩主持

项目介绍环节,刘潇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数字经济与智能管理硕士项目的建设背景、项目定位与特色、培养机制、师资力量、课程体系等内容。项目的目标是培养理解数字经济运行规律,系统全面掌握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的数字经济政策、治理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她期待数字产业中的人才,特别是治理相关的管理人员、政府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参与数字治理的中坚力量、数字经济治理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等一起加入项目。

F293

△ 刘潇介绍清华大学数字经济与智能管理硕士项目

主题演讲环节,单志广首先从数字经济概念的诞生讲起。1995 年,数字经济的概念首次出现,其概念在互联网商业化的背景下被提出,并与互联网商业化同步发展。数字经济天生就是平台经济,而互联网就是最大的平台。因此数字经济并非信息化或者信息技术应用,而是基于网络平台产生的经济发展范式。单志广强调,我们需要深刻理解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是数据。数字经济涉及到三个要素:底层是数据,中间是算力,顶层是模型和算法。其中关键要素是数据,即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从这一角度出发,数字经济可以从某种意义上理解为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

DD27

△ 单志广主题演讲

单志广探讨了对数据、数据要素、数据资源、数据产品、数据资产、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入表等概念的理解和存在的问题。他表示,数据已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数据要素正从要素化向价值化转型,其中仍有学术、技术、应用、产业、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从全世界的研究来看,仍然没有真正破解数据为何能带来价值化、数据如何价值化等问题,数据的价值体系、增值的利润过程等仍处在构建中。

数据具有非消耗性、可共享性、自增值性。数据资产可无限循环利用、价值可持续。数据越共享价值越大,数据要素越挖掘价值越大,并且数据的复制没有成本。单志广表示,基于这些特性,要通过数字科技、区块链、新型隐私计算等技术为 0 和 1 这种要素价值化,要创建新的理论、打造新的路径、形成新的产业,传统的系统和交易模式无法解决今天的数据要素遇到的问题。

单志广讲到,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数字经济是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后产生的新经济形态,如虎添翼,传统的实体经济是老虎,长上翅膀的新物种则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升维版。单志广表示,数字经济关乎整个时代的发展,从战略规划的角度来看,至少包含数据要素、新基建、产业转型、数字技术、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政策法规体系等六个维度。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所规定的九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八类未来产业中,有一半属于数字经济产业,还有很多离开数字技术就难以发展的产业。未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将是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领域。

19227

△ 活动现场

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人工智能是新的生产力,云计算是新的生产工具,互联网和 5G 等是自然环境,区块链定义新的生产关系,它基于互联网的可信分布式数据库把过去孤立、分散的私有化数据上链变成共权的公有数据。数字经济时代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二元社会变成了三元社会,人们在线上的时间已经超过了生命的一半,数据、网络、软件、服务和连接无处不在。    
单志广认为,数字经济的本质是利用信息网络空间中由 0 和 1 构成的数据要素优化调用控制物理世界中由原子构成的经济运行秩序。数据要素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具有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能够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构、重塑、再造和重组,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实现深刻变革。数字经济的核心特征是个性化,即基于数据驱动实现需求个性化、制造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按照麦肯锡的研究,通过个性化可以给经济带来 5 到 8 倍的回报。数据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单个数据没有价值,规模化的数据才有价值。数据集本身的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只是数据价值化的很小部分。数据要素成为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在组成部分和关键价值因素,才能实现数据对经济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 数字经济的核心价值是通过数据要素改变生产函数,让数据要素成为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关键价值变量,通过信息的增长,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避免“数据要素价值空心化” 。    

16A65

△ 活动现场

单志广与现场观众分享了最新发布的相关文件。2024 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征求意见稿)》中写道,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角度出发,面向社会提供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安全服务的一类新型基础设施,是集成硬件、软件、模型算法、标准规范、机制设计等在内的有机整体。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在国家统筹下,由区域、行业、企业等各类数据基础设施共同构成。网络设施、算力设施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紧密相关,并通过迭代升级,不断支撑数据的流通和利用。国家数据局近日印发《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到 2028 年,建成 100 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基本建成可信数据空间网络。《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三大行动:一是实施可信数据空间能力建设行动,二是开展可信数据空间培育推广行动,三是推进可信数据空间筑基行动。

△ 活动现场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正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红利释放的新阶段,有效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和红利价值已成为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单志广表示,建设新型可信数据基础设施,支撑构建数据可信流通体系,提升数据的可用、可信、可流通、可追溯水平,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面向未来的新型可信数据基础设施,应适应“公私域共存”的趋势,将集中式系统和分布式系统相结合,着力构建“数据来源可确认、使用范围可界定、流通过程可追溯、安全风险可防范”的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区块链带来的新型数据通信和信息系统架构,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数据要素价值化,支撑实现数据要素的个体可识别、用途可追溯和价值可衡量,是打造数据可信流通体系的关键支撑技术。    

单志广总结,数字经济关键市场要素是真正价值化的数据,未来数据价值化还有很多路要走,无论从基础设施还是理论体系,以及从确权、登记、流通,到交易入表都处在探索期,期待未来能够真正实现数据的价值化,助力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 现场观众互动图片

问答环节,单志广与现场观众就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如何理解人工智能成为第一生产力、数据定价等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清华大学数字经济系列沙龙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已成为新一轮战略进展的制高点。数字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面对未来已来的数字时代,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起“清华大学数字经济系列沙龙”,聚焦数字生产力、数字生产关系、数字金融、数字治理等前沿领域,为数字经济的研究者、产业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搭建起沟通交流平台,旨在打造培养数字人才的良好生态。


文章来源|清华经管在职硕士
(ID:gh_4611e5d94057
编辑|朱栩葶

审核、责编|朱栩葶、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