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发展内涵解读
文/张菁菁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在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的资助下进行了《数字化在提升中央企业创新能力中的作用研究》的专题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企业数字化发展内涵解读》。现将全文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当今世界正从工业经济时代向数字经济时代转变,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为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也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深远”。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明确提出数字中国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并对此作出了系统部署。
2021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由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组成。
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新兴数字技术企业将数据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通过市场化应用融合,形成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逐步壮大,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得以提升,基于 5G 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不断丰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数字化改造或开发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加速企业技术创新,拓展基于数字平台的商业模式。产业数字化有利于企业探索新的市场机遇,助推企业市场份额和营业收入的提升,为企业带来绩效回报的增长。
我国企业数字化发展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演变,从信息传播到电子商务,从网络服务到智能决策,新模式和新企业不断涌现,技术创新成为行业核心的驱动力,企业数字化渗透的程度成为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要素。具体而言,我国企业数字化发展脉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进入
互联网时代,数字产业化开始萌芽
。
以互联网行业崛起为显著特征,伴随互联网用户数量的高速增长,一大批业内的先锋企业相继成立。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先后创立,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子商务网站进入初创阶段,百度、腾讯等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得到空前发展
1
。
90 年代开始,企业对数据共享、协同工作产生了需求,也更加重视业务流程的优化,开始采用局域网络联接企业各职能部门,发展功能更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许多较高层次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如 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PDM 系统等开始进入很多企业,这些集成应用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管理的进步。
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以网络零售为代表的电子商务首先发力,带动数字产业化由萌芽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例如,2003 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推出个人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此后发展为全球最大的 C2C 电子商务平台;同年推出的支付宝业务,则逐渐成为第三方支付领域的龙头。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这一阶段网民规模的高速增长,为数字产业化的崛起提供了优质土壤。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企业普遍进入到信息化应用阶段,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应用技术迅速普及。借鉴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具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企业开始尝试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数据综合集成利用,加强数据资源集成的力度与范围,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数据共享。
2013 年中国手机用户总数首次超过 10亿
2
,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 78.5%
3
。互联网平台逐步发展成为全要素、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连接的载体和枢纽,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成为全新增长点,助力提升资源配置、产业分工、价值创造的共享协同水平,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
数字产业新生态初步建成
4
。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技术、产品及服务不断成熟,5G 网络和千兆光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应用场景得以丰富,数字产业化的增长潜力日渐显现。
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传统企业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推动数据赋能、价值释放,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数字孪生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基于数据自动流动的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准执行的闭环赋能体系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车联网等融合型新模式大量涌现,企业利用数据驱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配置的效率大幅提升。
截至 2020 年 6 月,全国制造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 48.7%、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 71.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 51.1%,全国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 63%,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 84%,产业数字化初具规模
4
。
2020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指导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经济发展,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0年 8 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就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出全面部署,提出四个转型方向、三个赋能举措、三个实施策略,要求国有企业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创新和数字产业化发展。
在国家政策指引下,我国企业不断探索数字化发展模式,主动适应变化,积极利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变革。数字时代的生产关系,正在由工业时代的层级化、职能化向数据透明、身份对等、全员可信的方向转变,数字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水平,关系到引领时代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发展任务。国有企业作为各个行业的标杆,为我国广大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率先垂范的带动作用。依托国有企业聚集广泛的数字产业链的独特优势,全力支撑社会各界数字化转型,畅通“数字经济双循环”,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造福社会、服务人民。
通过数字化手段,传统产业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社交网络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跨界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纷纷涌现。“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的数字化生态良性发展,加速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产业转型和社会进步迎来增长全新动能
5。
企业利用新兴数字技术,整合各要素、各环节的数据资源,通过业务流程、生产方式的智能化实现提质增效、新价值创造,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构建产业分工协作新格局。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经济产出的贡献份额逐年增长,2020 年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增加值的贡献份额为 13.31%,较 2018 年上升了 2.23 个百分点,预计未来十年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 GDP 增量将达到 13.88 万亿元。
数字化赋能成为驱动企业效率提升、促进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加速赋能产业生态升级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重塑经济生产和生活形态,助力国家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趋势。
[1]胡雯.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816/c40531-30232681.html
[2]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统计.
[3]ZOL调研中心.《2013-2014年中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4]冯冠霖, 冯正好等. 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 https://mp.weixin.qq.com/s/qukxpqLI4pGV1MBcdFru1g
[5]国务院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
(公众号ID:thuisoe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