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罗培 关瑞玲 赵易凡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2021 年 5 月,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将数字经济产业范围确定为:01 数字产品制造业、02 数字产品服务业、03 数字技术应用业、04 数字要素驱动业、05 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 5 个大类。一般认为,数字经济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1]:数字产业化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应 01-04 大类),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产业数字化(第 05 大类)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数字经济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数字经济推动新的科技创新范式形成,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更好发挥作用,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开创科技创新的新范式。近年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类迎来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科技创新进入到“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的新范式阶段,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大。例如,2024 年 1 月美国 CES 展上,几乎每一家公司每一个展厅都与人工智能(AI)相关。AI 手机、AI 汽车、AI 电脑、AI 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新范式驱动软硬件系统的变革和重构,将重新定义智能产品的竞争力。
数据要素化和要素数据化:优化生产要素结构和配置。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数据经过采集、整理、存储、加工、分析、应用等过程,成为了新的生产要素,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同时,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迎来了数字化变革。比如:同样的一亩农田,加上一个摄像头,就成为一个可直播的“数字农场”;同样的一个老师,以前在教室里只能教几十名学生,而在网上课堂可以教授成千上万名学生;同样的一毛钱,如果是一枚钢镚,恐怕只能躺在抽屉里无人问津,而在数字钱包里却还能产生利息;同样的一台电脑,以前只是为你一个人服务,现在却可以分享算力给其他人。
新要素新空间新资产:打造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推动下,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现代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模式:以数据要素为新生产资料;以数字空间为新发展领域;以数据资产为新价值源泉。一是以数据要素为新生产资料。数据作为新生产资料参与到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全周期中,创新、设计、生产、流通、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要利用新生产资料进行变革,创造基于数据要素的产品,用以满足市场的数字化需求。二是以数字空间为新发展领域。数字空间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它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下一代互联网(Web 3.0)和数据要素,是数字时代人群组织、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的新对象。数字空间突破了实体空间的制约,可以在数字世界汇聚大量高端技术人才,形成无时空、无边界的经济生态,释放庞大的数字需求,从而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三是以数据资产为新价值源泉。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传统产业的盈利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随着数据资产逐渐成为企业的一类新型资产,数据资产在产业生态中的流通与交易规模会日益增加。在统一监管制度下,产业生态企业要开展包括碳数据资产在内的各类数据资产开发和经营活动,让数据资产助推产业链走向现代化、高级化。[2]
数据产品化和产品数据化:推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随着数据要素日益普及,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新质产品具备了数据属性,数据应用可以贯穿传统的一、二、三产业进行流通和交易,使得农业、工业、服务业在数字空间中的界限变得日趋模糊,各产业生态对于数据产品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进而使得数据产品流通交易逐渐成为跨三次产业的一种新型产业,规模也将迅速扩大。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所有的产品都需要具有数据属性,我们可以称其为“产品数据化”的过程。“新质产品”是实物产品(服务)与数据产品(服务)的叠加,也就是“新质产品=实物产品+数据产品”。新质产品的设计、生产、流通、服务都必须基于产业生态的内在需求展开,尤其是各参与方对数据属性的需求,需要在产业生态内,根据数据要素流通交易的特点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并与实物产品(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相配套。新质产品也可以是单独的数据产品,我们可以称其为“数据产品化”,只有产品化了的数据才能在产业生态市场中流通和交易。[3]
数字经济是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关键抓手。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核心是构建基于数据的数字信用体系、数字分配机制、数字治理模式。
数字信用体系。信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数字经济时代,人们在实体和数字两个空间中活动,虚实结合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匿名化、虚拟化现象十分普遍,虚假身份、虚假产品、虚假信息层出不穷,人们常常上当受骗,却又难以追责索偿,这就容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扼杀真正的创新,拉低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最终整个生态都受损。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因此,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首要的是“可信”。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贯穿产品生命周期、整个产业生态的数据,建立起安全可信的数字信用体系,辅之以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良币驱逐劣币”,推进产业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数字分配机制。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数据二十条”提出要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一方面,通过技术平台实现收益分配的自动化。数据生成过程错综复杂,常常是多方主体相互协作的结果,一组数据可以被不同主体以不同方式重复利用,数据价值实时性强、变化快,这些特点决定了数据资产收益分配更应及时、合理、有效,因此需要充分借助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通过技术平台让整个交易过程、收益分配过程实现全自动化,避免人为干预。另一方面,促进公平是数据资产价值分配的核心目标。兼顾数据来源者、数据处理者、数据管理者的权益,加大政府引导调节力度,坚持“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探索建立新型的国企民企融合的数据要素市场分配关系,建立个人数据资产账户和分配机制,共享数据资产红利。
数字治理模式。治理模式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空间的地位和价值不断明确,如何打造跨数字空间和实体空间的治理新模式已成为重要课题。数字治理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要充分利用治理科技手段,建设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治理平台,打造安全可信、包容创新、公平开放、监管有效的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运营环境,构建数字治理新模式,增强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完善多元共治新格局。对于企业而言,新时代的企业要勇于变革生产关系,采用网络化的用人制度,创造更加平等高效的组织文化,建立透明公平的激励措施,才能让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更具吸引力、创造力、爆发力。
数字经济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是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关键抓手。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核心是构建基于数据的数字信用体系、数字分配机制、数字治理模式。在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把握好这些核心点,才能更好的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
[1] 肖旭,戚聿东.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与理论逻辑[J].改革,2019(8).
[2] 朱岩,罗培. 数实融合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与路径[EB/OL]. 2023-08-02[2024-07-09]. https://www.iii.tsinghua.edu.cn/info/1131/3509.htm.
[3] 朱岩. 范式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EB/OL]. 2024-03-26[2024-07-09]. https://www.iii.tsinghua.edu.cn/info/1154/4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