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旅游方向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探索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公共数据分为开放和共享两类,一般来说公共数据的共享是指数据在政府内部各部门间流通,公共数据的开放是指在数据流向中将政府看作统一主体面向社会开放。
公共数据的开放分为三类,无条件开放,有条件开放,授权运营开放。无条件开放的数据一般可见政府官网,如,人事任免、政府预算、统计数据等等;有条件开放和授权运营开放的方式,一般依据当地的“数据条例”的政府文件。
目前,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已经在公益领域做了较为成熟和规模化的应用,如:医保核验与大病报销核验、快速排查就业经历等等。然而在商业化应用场景则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原因主要来自以下 3 个方面:
01|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生态角色定位不明确;
02|公共数据提供方数据供给质量不高;
03|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商商业化场景开发能力不足。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生态主要有 6 类角色:公共数据提供方、公共数据需求方(数据消费方)、公共数据平台运营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公共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监管方,针对有条件共享或开放的公共数据资源进行授权运营。

△ 图 1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生态角色
公共数据提供方:主要负责提供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责过程中收集和产生的数据,保证数据的质量。
公共数据需求方:以授权运营方或者开发利用方的产出为输入,结合自身业务的数据产出应用性产品供社会端的消费者使用。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负责对数据融合加工,通过平台提供的存算资源及工具能力,进行数据加工运营形成产品与服务。负责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和风险管理,并接受监管方的监督和指导。
公共数据平台运营方:负责建设统一的安全可信数据基础设施;负责数据资源的统一汇聚与基础治理;负责运营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和运营平台,为开发利用方提供计算、存储资源服务及治理开发工具服务。
公共数据流通交易平台:负责建设统一的安全可信数据流通交易的技术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设施;负责培育数据流通交易中的数商生态。
市政府办公厅、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中心等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相关部门作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监管角色,确保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合法、公平和透明。
03 数据交易所和数据集团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业务中的角色定位
数据交易所和数据集团,在数据流通生态中的定位略有差异,在政府侧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相关业务中,数据集团更贴近该项业务中的平台运营的角色,而数据交易所更偏向于给授权运营方、交易方提供交易场所的定位。

数据集团一般来说主要承担的主营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但不限于算力中心、区块链、数据中心、政务系统等等)、产业投融资、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能力提供、数商生态培养等,也有部分也包括了数据流通交易的业务职能。

△ 图 2 数据流通交易中的数商生态角色定位
在以交易所为核心的数据流通交易生态中,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业务为其交易业务中的一类,因此,从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企业或单位定义为数据商中的一类,即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该角色并不局限于某地政府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商,更是面向全国和全球范围内的数商生态。
公共数据提供方数据质量不高是现阶段的普遍现象,在文化旅游方向还具体呈现为:1、已供给的数据多为无条件开放的低价值静态数据;2、明确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和设立激励模式的地方少;3、文化旅游方向的数据需求方未能有更高维度的产业需求。
首先,有条件开放的数据少和授权运营机制不完善互为因果。“一码游”的产品平台,是目前各地方提供旅游综合服务的相对成熟产品形式之一,也是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商形成的产品。各平台目前未能达到真正市场化运作,可以通过点击浏览量、日活用户数量、每用户平均收益等各项数据指标中得到论证。通过调研访谈,部分一码游平台主要被使用的功能是投诉反馈。产品的可用性和易用性是衡量消费者技术接受的重要影响因素,用户的转移成本是高的。深层次的原因是该类产品平台并没有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好公共数据,从而为目标客群——旅游消费者带来与现阶段成熟的内容传播平台、产品预订平台不同的产品体验。
表 2 全国部分地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办法[2]
目前,已有多地在“地方数据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办法,为产业生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规范制度的保障。文化旅游作为《“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的重点领域之一,2024年全国各地纷纷发布“数据要素×”的优秀案例征集,其中“文旅大模型训练数据集开发及垂类大模型应用”作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案例,也为下一步数据授权运营商在该领域进行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表 3 数据要素×文化旅游部分优秀案例

(资料来源:已发布的全国范围内和各省市的数据要素×优秀案例)
其次,数据供给质量和数据应用需求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由于数据的产生和应用具有场景依赖性,因此以需求驱动作为目前的业务模式蓝海探索的主要方式是明确的,然而在文旅方向的应用是不成熟的。与游客直接相关的预订数据集中在以 OTA/OTP 平台为核心的运营商,出行的实时动态数据集中在以航司、高铁、酒店、景区和通信运营商等为核心的旅游资源提供方,现阶段旅游方向的数字化驱动的需求主要在于单体企业内部流程效率的提升,而非行业新模式新生态的探索。
对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商来说,通过融合公共数据与旅游资源产出数字产品,也将提升商业化场景开发能力,形成新型的文化旅游模式。
旅游资源的八个主类别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在天象气候景观游览场景中,可将景区数据、气象数据和消费者行为数据结合,为每日到访游客提供最佳游览路线,提供视频、图像等旅行记录增值商品。遗址遗迹游览场景中,可将景区数据、文化历史数据和消费者行为数据结合,将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叠加,在导游语音讲解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视觉、听觉等沉浸式历史游览产品,也可进一步开发角色扮演等沉浸式互动体验。将服务产品形态从无形转化为有形,借助数字技术通过数字产品提供持续服务的方式进行产品模式设计是旅游垂类行业对服务价值衡量进行的一项有力探索。在建筑与设施的应用场景中,可将验票闸机中的游客游览时长等游览行为数据、地铁公交等城市交通工具数据,与酒店入住等旅行全过程行为数据相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游客个性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内容和游览方式推荐。
随着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商的商业化场景开发能力的成熟,也将打破现有旅游生态中的从业角色间的壁垒。旅游咨询服务公司的服务方式将会从第三方的陪伴咨询服务转化为基于为客户打造数字化运营平台,持续对市场进行数据采集和挖掘分析,业务增长策略、市场扩张策略、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等战略举措调整将会有动态的跟踪和实时的调整。这种变化也将促使旅游行业内的其他从业角色进行自我革新:酒店、餐饮、交通等各个环节的供应商将更加注重与数据服务商的合作,利用大数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这种由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商商业化场景开发能力推动的旅游生态变革。
旅游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观光游览,而是成为一种融合了个性化、智能化、便捷化元素的高品质生活方式。
[1][2]说明:《全国数据集团及其主营业务》及《全国部分省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政策梳理》可后台回复关键字“文件下载”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