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大中小企业融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方面赋能

2025-01-21





大中小企业融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方面赋能

文/ 王兰仪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互联网


前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中小企业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大力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党中央、各地方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举措不断汇聚,分别从引领创新、促进融通、金融助企、培育人才等方面,全面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激发更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迈进。其中,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是推动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实现产业链稳固优化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

▽ 表:关于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重要指示


02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五种模式

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不仅是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简单协作,而是从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以及人才链等多个维度深度融合。通过产业内互相协作、紧密配套以及资源与技术的广泛共享,促进并加快各类要素在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高效流转与深度融合,构建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彼此依存、协同合作、良性循环的发展生态体系。大中小融通有助于促进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不同优势,共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有学者在关于我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模式的研究中提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可以归纳为五种典型模式:

第一,通过大企业裂变成中小企业,产业资源发散却共享,形成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

第二,通过高度集中产业资源,构建出多个产业生态圈。生态圈内的企业得益于集聚效应,能够以较低的征信成本,建立起稳固的资源共享体系;

第三,产业链上下游的稳定供应关系构成了协同发展的基石。大中小企业围绕供应链资源能力共享,逐步在生产计划的制定、工艺流程的优化、质量管理的提升以及标准体系的建立等各个环节形成协调一致、相互匹配的协同发展网络,进而推动网络内企业间的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

第四,大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等组织,共同搭建创新孵化器或开放式的技术创新平台,该类平台作为推动创新链深度协同的重要载体,并致力于促进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发展机遇;

第五,数据资源的共享具有边际报酬递增和非排他性的特性。大中小企业围绕产业相关数据资源,通过共享、整合、应用实现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的深度协同与融合发展。

03 大中小企业融通的重要意义

大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具备丰富多元的创新源泉,在资金与人才储备方面拥有坚实保障,是推动国家重点战略落地的关键载体。而大型企业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其高水平科技资源并不能得到充分挖掘与高效运用,科技成果在交流转化环节也会面临重重阻碍,导致许多潜在价值难以有效释放。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上多处于配套地位,灵活性优势突出,能够依据市场需求的动态迅速变化且精准地调整自身经营与发展策略,从而成为各领域产业链不可或缺的关键构成部分。但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诸多短板,创新资源的获取渠道上相对狭窄,融资规模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技术装备资源匮乏,并且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面临较大挑战。因此,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大型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与带动作用,借助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影响力,获取更为丰富的科技资源支持,深度融入关联企业的创新链条之中,进而实现产业链整体科技水平的显著提升与协同发展。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通过构建大中小企业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供应链、人才链融通发展的生态系统,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能级,在产业链治理、创新资源共享、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发挥龙头领军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大中小融通通过实现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企业间的技术、产品、市场的深度关联,促进资源、技术、信息和市场机会在不同规模企业间的流动与配置。首先,引导中小企业融入大型企业产业链,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加速中小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其次,提高区域培育优质中小企业能效,助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发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补链固琏增链的作用。另外,实现企业共生共赢,推动产业集群链式发展,形成更加完善、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产业链韧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因此,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 “粘合剂” 作用。一方面,它能为大型企业破除发展中的机制壁垒,充分释放大型企业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深厚活力。另一方面,深度激发中小企业灵活创新、贴近市场的潜力,助力中小企业成长壮大。不仅如此,大中小企业融通贯穿起产业链上下游,串联起供应链各环节,全方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强化产业链韧性,为产业的持续繁荣筑牢根基。

04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几点建议

1.建立大中小企业融通生态

鼓励大型企业发挥产业引领作用,为中小企业开放产业资源和创业场景,推动双方在资源利用上实现深度共享,加速企业间协同配套体系的构建进程。围绕打通数据链、优化资金链、提升人才链等方面提升对中小企业的要素保障能力,吸引更多产业上下游中小企业聚集。大企业作为行业的领军者,要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着重强化提升与之配套中小企业的配套支撑潜能,共同构建出一个融通创新生态体系,从而合力打造具综合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链与地标性产业集群。同时,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内部生产渠道与服务渠道的深度融合、互联互通,积极引导高校与科研院所形成合作,加速创新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进程。全面增强银行信贷、基金投资、担保保险、上市培育以及产融合作等多元金融服务之间的协同联动,为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有力支撑体系。

2.引导中小企业卡位入链

补链融链固链是优质中小企业发挥细分领域专业配套优势、打通大企业供应琏和谋求技术研发合作的有效途径。引导中小企业卡位入链,要积极对地方产业链图谱精细梳理,精准定位产业链中的薄弱之处,整理大企业的配套需求情况、中小企业的合作意向信息,以及深入研判产业链面临的断链断供风险态势。积极促进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优质中小企业进行精准且高效的对接合作,增强融链固链行动的精准度与有效性。助力中小企业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服务链等多个关键维度全方位地与链主企业深度融通整合,有力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迈向新的高度,实现产业整体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3.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典型模式

着力塑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强链补链稳链合作标杆项目,培育并构建起一批有助于融链固链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一批能够精准卡位入链的优质企业茁壮成长,总结归纳出一批具备广泛可复制性与推广价值的创新范式。

积极筹备并开展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重点产业链融链固链供需对接会,同步推进双招双引、科技成果转化等多元服务活动。着力化解大型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在供给与需求层面存在的错位矛盾,精准聚焦于补齐产业短板、延展优势长板、锻造全新样板,引领中小企业全方位开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凭借 “以大带小构建协同生态,以小托大激发创新活力” 的良性互动模式,助力中小企业顺利卡位入链,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稳健发展,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当下,我国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进程中遭遇诸多瓶颈。一方面,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拉动乏力,难以成为产业进阶的强劲引擎。另一方面,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衔接不畅,堵点、断点较多,要素流通受阻。此外,现代化要素资源对产业体系的托举力欠缺,资金、技术、人才等关键要素的供给短板明显。引导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是助力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优质中小企业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提升我国关键领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张韵.对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思考[J].华东科技,2024,(01):53-56.

[2]王秋实.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服务体系[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4,50(09):74-77.

[3]王秋实.我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模式的研究[J].互联网天地,2023,(10):52-56.

[4]王莉莉.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J].机器人产业,2024,(05):1-5.DOI:10.19609/j.cnki.cn10-1324/tp.2024.05.017.

[5]于营丽,汪红,宗柳,等.中央企业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现状与建议[J].石油科技论坛,2023,42(05):13-20.

[6]孙卫东,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24-29.


编辑|朱栩葶

审核、责编|朱栩葶、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