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2025-03-21



北京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25年3月

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地落细各项政策举措,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民生保障有力,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01

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 49843.1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16.4 亿元,增长 1.5%;第二产业增加值 7226.8 亿元,增长 5.7%;第三产业增加值 42499.9 亿元,增长 5.1%。三次产业构成为 0.2︰14.5︰85.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22.8 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 3.2 万美元)。

▽ 表1: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

55E4C

△ 图1:2020-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5] 2183.2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2.6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926.0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 88.2%。常住人口出生率为 6.09‰,死亡率为 6.08‰,自然增长率为 0.01‰。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29.9 万人,比上年多增加 1.8 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 4.1%。

▽ 表2: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及构成

1D7C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 1.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 0.9%。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 1.2%。12 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指数为 99.9、同比指数为 94.6;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指数为 100.5、同比指数为 95.5。

652A

△ 图2: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 表3: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CCDB

▽ 表4:2024年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指数

ABAD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372.7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其中,税收收入 5473.2 亿元,增长 2.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8396.5 亿元,比上年增长 5.3%。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及退税超 1500 亿元。
新兴动能积蓄成势。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按现价计算,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7.7%,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 10.1%。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二者有交叉)分别实现增加值 14932.1 亿元和 12530.2 亿元,按现价计算,分别增长 6.4% 和 5.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30.0% 和 25.1%,分别比上年提高 0.4 个和 0.1 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37.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50.8% 和 30.0%。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持续擦亮“北京服务”品牌,修订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年度 413 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任务全面完成,12345 企业服务热线全年受理企业诉求解决率达 97.5%,各类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企业。全年新设经营主体 31.5 万户,其中新设企业 26.5 万户,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收入利润率分别为 6.5% 和 22.3%,分别比上年提高 0.4 个和 3.7 个百分点。
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全市发电装机容量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为 22.0%,比上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生物质能、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 12.5%,比上年提高 1.7 个百分点。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 8.4 立方米,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 1.65%。
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全年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 104 家,城市副中心建设连续 5 年保持千亿投资规模,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完工,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开诊运行。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持续深化,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效建设,天津中心实现实体化运营,雄安中心启动运行,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 843.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7%;加快推动“六链五群” [6] 产业布局落地,成功申创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 5 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36” [7] 城市 PM 2.5 平均浓度为 42.2 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 0.9%。深化医教合作,京津冀医疗机构互认项目数已达 90 项;京津冀职教改革示范区成立,首批招收 1000 余名新生。

02

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55.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7%。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 139.6 亿元,增长 2.8%;林业产值 64.1 亿元,下降 1.6%。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9.4 万公顷,增长 5.3%,粮食总产量 57.6 万吨,增长 20.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 202.0 万吨,下降 2.6%;年末生猪存栏量 28.7 万头、出栏量 20.0 万头。设施农业播种面积 44.8 万亩,实现产值 59.5 亿元。休闲农业园 1110 个,增长 6.3%;接待游客 887.1 万人次、实现总收入 19.7 亿元。乡村旅游接待户和单位 7633 户(个),接待游客 1399.4 万人次、实现总收入 16.2 亿元,分别增长 9.8% 和 7.9%。
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 13.5 万亩,改造和新建设施大棚 3500 亩。加快打造农业中关村,初步形成“1个核心区+7个辐射区” [8] 错位发展、协同推进的新格局。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6 个、农业产业强镇 6 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9] 120 家,其中国家级 48 家。

03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5937.6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 [10] 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6.7%;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 21.4%,汽车制造业增长 16.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6.5%,医药制造业增长 1.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 24830.4 亿元,增长 6.8%。其中,内销产值 22842.3 亿元,增长 6.3%;出口交货值 1998.0 亿元,增长 12.0%。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风力发电机组等高端或新兴领域产品产量分别增长 2.8 倍、61.0% 和 27.6%。

5E87

△ 图3:2020-2024年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 表5: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重点监测行业增加值
单位:%

3439E

▽表6: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5AC1F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29871.0 亿元,比上年增长 7.0%;实现利润总额 1947.3 亿元,增长 16.2%。
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14027.2 亿元,比上年下降 2.0%。其中,在本市完成 4000.0 亿元,增长 0.7%;在外省完成 10027.2 亿元,下降 3.1%。本年新签订合同额 17401.8 亿元,下降 13.1%。

04

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

全年货运量 27115.2 万吨,比上年增长 5.4%;货物周转量 949.1 亿吨公里,增长 4.2%。全年客运量 55765.4 万人,增长 12.0%;旅客周转量 2399.4 亿人公里,增长27.2%。
▽ 表7:2024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

220B7

▽ 表8:2024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

CDBB

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 788.2 万辆,比上年末增加 29.3 万辆。民用汽车 647.6 万辆,增加 10.0 万辆。其中,私人汽车 552.9 万辆,增加 9.8 万辆。私人汽车中,载客汽车 516.5 万辆,其中,新能源载客汽车 64.2 万辆,增加 11.4 万辆。

27EE

△ 图4:2024年年末机动车保有量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 [11] 341.3 亿标准量,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2%。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量 9730.8 万件,快递业务量 26.9 亿件,增长 18.5%。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 [12] 612.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5.5%。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 34.8 万个,其中 4G 基站 16.2 万个、5G 基站 13.4 万个,5G 基站比上年增加 2.6 万个。年末移动电话用户 4038.6 万户,其中 5G 用户 2308.4 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 57.2%;移动电话普及率为 185 户/百人。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 992.1 万户,增长 6.3%,其中千兆及以上用户数 282.4 万户,增长 23.5%;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74.5 亿 GB,增长 12.7%。

05

金融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25.2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2.2%,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24.6 万亿元,增长 2.1%。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11.7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5.7%,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11.5 万亿元,增长 6.2%。全市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1.1 万亿元,增长 14.6%。
▽ 表9:2024年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存贷款余额

单位:亿元

2D641

全年证券交易额 238.5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2.8%。其中,债券交易额 182.8 万亿元,增长 12.9%;股票交易额 43.4 万亿元,增长 10.7%;基金交易额 11.7 万亿元,增长 17.0%。年末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 262 家,年内新增 23 家,总市值为 5386.0 亿元;全年股票交易总成交金额 2973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 倍。
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 3548.6 亿元,比上年增长 5.7%。其中,财产险和人身险保费收入分别为 525.8 亿元和 3022.8 亿元,分别增长 1.1% 和 6.5%。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 1047.2 亿元,增长 17.6%。其中,财产险和人身险赔付支出分别为 364.4 亿元和 682.8 亿元,分别增长 5.1% 和 25.6%。

06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 5.1%。其中,在“两重”“两新”政策支持带动下,设备购置投资增长 32.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 20.6%,比上年提高 4.2 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1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 4.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22.8%,其中制造业增长 33.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2.9%,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 78.4%、73.9%、33.9% 和 30.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 10.6%。全市房屋施工面积 11309.5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9.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 1286.9 万平方米,增长 2.4%。全年房屋竣工面积 1652.5 万平方米,下降 21.8%。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 1118.7 万平方米,下降 1.2%。
▽ 表10:2024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

F052

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 7.1 万套(间),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 8.3 万套(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 742 个、新完工 548 个。

07

市场消费

全年市场总消费额 [13] 比上年增长 2.1%。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长 6.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092.4 亿元,下降 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 [14] 、住宿和餐饮业 [15] 实现网上零售额 5786.6 亿元,增长 1.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15.9% 和 3.1%,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 9.5%,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 22.6%。
扎实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新增 17 家大型商业设施,商业面积超 150 万平方米;新引进首店 960 家,比上年增加 14 家;截至年末离境退税商店达到 1147 家,比上年末增加 89 家。

7044

△ 图5:2020-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08

对外经济

全年北京地区货物进出口总值 36083.5 亿元,比上年下降 1.0%。其中,出口 6065.5 亿元,增长 1.1%;进口 30018.0 亿元,下降 1.4%。北京地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值 21197.7 亿元,占地区进出口总值的 58.7%。

3C52

△ 图6:2020-2024年货物进口和出口总值
▽ 表11:2024年北京地区货物进出口总值

B7F8

全年新设外资企业 2012 家,比上年增长 16.4%。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72.3 亿美元,下降 47.3%。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7.4 亿美元,占 51.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8.5 亿美元,占 25.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8 亿美元,占 5.3%。
▽ 表12:2024年部分行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E565

全年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84.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8%,其中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直接投资额 8.1 亿美元,增长 36.7%。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52.9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1%。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 3.5 万人,增长 40.7%,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 5.7 亿美元,增长 9.7%。
深入推动“两区” [16] 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行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设外资企业共 1520 家,占全市新设外资企业数量的 75.5%;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外资企业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 16.1%、15.2%。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 321 家,占全市新设外资企业数量的 16.0%,比上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规模以上外资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 4.6%,占全市规模以上外资企业收入的 34.1%,比上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

09

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公路里程 22559.6 公里,比上年末增加 126.2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 1276.1 公里,增加 65 公里。年末城市道路里程 6296 公里,比上年末增加 31.4 公里。
年末轨道交通运营线路 29 条,比上年末增加 2 条;运营线路长度 879 公里,增加 43 公里;运营车辆 7708 辆,增加 196 辆;全年客运总量 36.2 亿人次,增长 4.9%。年末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 1261 条,运营线路长度 29084.1 公里,运营车辆 21972 辆,全年客运总量 21.0 亿人次。
年末共有共享单车 94.7 万辆,比上年末增加 3.1 万辆。
全年自来水销售量 13.49 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 5.6%。其中,工业和建筑业 1.10 亿立方米,下降 2.7%;服务业 4.96 亿立方米,增长 3.5%;居民家庭 7.17 亿立方米,增长 9.0%。
全年北京地区用电量 1389.4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2.3%。其中,生产用电 1053.6 亿千瓦时,增长 3.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335.8 亿千瓦时,增长 0.4%。
全年天然气供应总量 [17] 195.3 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 3.2%;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 9.9 万吨,下降 19.7%。年末共有燃气家庭用户 1011.7 万户,增长 1.8%;其中天然气家庭用户 799.6 万户,增长 2.6%。年末燃气管线长度 34784 公里,增长 3.3%。
全年 10 万平方米以上的集中供热面积 7.45 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3.4%。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死亡事故 302 起,死亡 316 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 [18] 死亡率为 0.634 人/百亿元。

10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5415 元,比上年增长 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4.4%。从四项收入构成看,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54670 元,增长 5.9%;人均经营净收入 1075 元,增长 4.8%;人均财产净收入 12205 元,下降 0.6%;人均转移净收入 17465 元,增长 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2464 元,比上年增长 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856 元,增长 6.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 2.32,比上年缩小 0.05。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49748 元,比上年增长 4.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53214 元,增长 4.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 27349 元,增长 4.1%。

6A56

△ 图7:2020-2024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A785

△ 图8:2024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 1829.4 万人、 1437.4 万人和 1388.1 万人,比上年末分别增加 27.9 万人、19.0 万人和 24.2 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 1531.4 万人和 1110.5 万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的人数为 172.6 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 402.1 万人。年末全市共有 6.8 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4 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表13:2024年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

单位:元/月

550B

年末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 639 家,床位 11.6 万张,在院人数 5.3 万人。年末累计建成养老助餐点 2410 家,其中,养老服务机构 1553 家,社会餐饮企业 600 家,老年餐桌、单位食堂等 257 家,覆盖 6539 个城乡社区、453 万余人。

11

科技和教育

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截至年末,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 145 家,占全国的 28.2%。新设政府投资基金扩展至 8 个投资领域,总规模达千亿元,支持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性股权融资项目。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69 家。全年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 2.97 万家。截至年末共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10199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035 家。年末共有独角兽企业 115 家,市场总估值 5949 亿美元。
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 12.0 万件,比上年增长 10.9%。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 66.3 万件,增长 15.5%。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 1.2 万件,增长 5.7%。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159.81 件,增加 22.86 件。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 102910 项,下降 3.4%。技术合同成交额 9153.3 亿元,增长 7.2%。年内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体“通通”正式发布,备案上线大模型 105 款,实现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拟人奔跑,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完成 600 平方公里设施智能化部署,推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9 个科技设施进入科研状态,北脑二号填补国内脑机接口技术空白。
全年规模以上大中型重点企业 [19] 研发费用 [20] 合计 3958.0 亿元,比上年增长 5.1%。分行业看,工业企业研发费用 621.8 亿元,增长 17.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研发费用 2975.2 亿元,增长 3.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研发费用 361.0 亿元,增长 0.5%。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平台,“三城一区”内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合计 2718.9 亿元,增长 4.3%,占全市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的比重为 68.7%。
全年研究生教育(含科研机构)招生 15.7 万人,在学研究生 47.5 万人,毕业生 12.6 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含高等职业学校)本专科招生 17.9 万人,在校生 63.4 万人,毕业生 15.4 万人。全市成人本专科招生 3.2 万人,在校生 7.7 万人,毕业生 2.9 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招生 1.9 万人,在校生 6.2 万人,毕业生 1.6 万人。普通高中招生 8.2 万人,在校生 23.6 万人,毕业生 6.0 万人。普通初中招生 16.1 万人,在校生 41.1 万人,毕业生 11.2 万人。普通小学招生 19.3 万人,在校生 116.9 万人,毕业生 17.3 万人。特殊教育招生 1374 人,在校生 8150 人,毕业生 1690 人。学前教育招生 14.0 万人,在园幼儿 47.6 万人。全年共有民办高校 15 所,在校生 5.9 万人。民办中等教育学校(不包括技工学校)128 所,在校学生 3.4 万人。民办小学 35 所,在校学生 3.7 万人。民办幼儿园 1054 所,在园幼儿 18.8 万人。

12

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公共图书馆(含国家图书馆)20 个,总流通 3274.4 万人次;国家档案馆 18 家,馆藏纸质档案 1262.7 万卷件;备案博物馆 241 家,其中免费开放 148 家;文化馆 18 个,文化站 339 个。北京地区登记在册的报刊总量 3498 种,图书出版单位 222 家,出版物发行单位 11432 家。全年引进出版物版权 6652 件,版权(著作权)登记 129.0 万件。年末有线电视实际用户 628.5 万户,其中高清电视实际用户 309.5 万户,超高清(4K)实际用户 232.8 万户。全年制作电视剧 21 部 715 集,纪录片 79 部,网络剧 28 部,网络电影 39 部,网络微短剧 122 部,网络动画片 24 部。全年生产电影 240 部,共有 30 条院线 332 家影院,共放映电影 313.1 万场,观众 4026.9 万人次,票房收入 20.9 亿元。全年共有 352 家表演场所 [21] 举办演出 57243 场,比上年增长 15.6%;观众人数 1280.8 万人次,增长 12.5%;演出收入合计 40.0 亿元,增长 73.6%。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合计 23022.6 亿元,比上年增长 6.6%。
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 3.7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13.1%;实现旅游总收入 6722.4 亿元,增长 14.9%。其中,接待国内游客 3.7 亿人次,增长 12.3%,国内旅游收入 6372.9 亿元,增长 11.2%;接待入境游客 394.2 万人次,增长 1.9 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49.1 亿美元,增长 1.5 倍。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22] 12285 个,其中,医院 774 个,比上年增加 9 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 14.1 万张,增加 0.2 万张,其中,医院床位 13.3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 34.5 万人,增加 2315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为 13.5 万人和 15.3 万人,分别增加 1110 人和 312 人。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 30166.1 万人次,增长 3.7%。
全年改扩建体育公园 16 个,新建或更新足球、篮球等体育健身活动场所 340 处。全年北京运动员共获得国际性比赛奖牌 46 枚,其中金牌 29 枚、银牌 13 枚、铜牌 4 枚;获得全国性比赛奖牌 208 枚,其中金牌 66 枚、银牌 56 枚、铜牌 86 枚。在第 33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北京运动员共获得奖牌 8 枚,其中金牌 5 枚、银牌 2 枚、铜牌 1 枚。全年北京残疾人运动员共获得国际性比赛奖牌 46 枚,其中金牌 20 枚、银牌 11 枚、铜牌 15 枚;获得全国性比赛奖牌 47 枚,其中金牌 11 枚、银牌 19 枚、铜牌 17 枚。在第 17 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北京残疾人运动员共获得奖牌 9 枚,其中金牌 3 枚、银牌 1 枚、铜牌 5 枚。

13

资源和城市环境

全年全市建设用地供应总量 3443 公顷。其中,特交水建设用地 [23] 供应 1231 公顷,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供应 687 公顷,住宅用地供应 1063 公顷,产业用地供应 462 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 52.90 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 27.4%。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 44.20 亿立方米,增加 6.87 亿立方米。年末平原区地下水埋深 [24] 为 12.26 米,比上年末回升 2.48 米。全年生产生活用水总量 25.34 亿立方米,增长 0.2%。其中,生活用水(包括服务业和居民家庭用水)16.97 亿立方米,增长 2.2%;生产用水中,农业用水 2.37 亿立方米,下降 5.6%;工业用水 2.71 亿立方米,增长 1.1%。
全年污水处理率为 97.5%,比上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其中城六区污水处理率 99.7%。全市清运处置生活垃圾 793.77 万吨,日均 2.17 万吨。其中,其他垃圾 617.07 万吨,日均 1.69 万吨;厨余垃圾 176.70 万吨,日均 0.48 万吨。全市共有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 34 座,实际处理能力 32126 吨/日。
全市大气环境中四项主要污染物持续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分别为 30.5 微克/立方米、54 微克/立方米、24 微克/立方米和 3 微克/立方米。全年新增造林绿化 676 公顷(含国土绿化项目更新造林),森林覆盖率为 44.95%,城市绿化覆盖率为 49.8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6.96 平方米。

27EE

△ 图9:2020-2024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

2B04

△ 图10:2020-2024年城市绿化覆盖率


公报注释:

[1] 2024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2] 根据北京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地区生产总值相关历史数据(包括图1和图3)进行了修订。

[3] 三次产业划分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设管函〔2018〕74号)。

[4] 行业划分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5] 2024年常住人口有关数据为全国统一组织开展的202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数,调查标准时点为2024年11月1日零时。

[6] “六链五群”中的“六链”是指氢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机器人产业链;“五群”是指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命健康、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集群。

[7] “2+36”城市中“2”是指北京市和天津市;“36”指河北省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沧州、廊坊、衡水市以及雄安新区和辛集、定州市,山东省济南、淄博、枣庄、东营、潍坊、济宁、泰安、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河南省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市以及济源市。

[8] “1个核心区+7个辐射区”中的“1个核心区”是指平谷区,“7个辐射区”是指海淀区、丰台区、房山区、通州区、昌平区、密云区和延庆区。

[9] 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或服务为主业,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方式直接与农户紧密联系,符合首都功能定位,适应都市农业发展需求,在经营规模、企业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北京市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认定的企业。

[1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法人企业。

[11] 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执行2020年不变价标准。

[12] 电信企业的电信业务总量执行上年不变价标准。

[13] 根据北京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市场总消费额、服务性消费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关数据进行了修订。

[14]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单位(包括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15]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业、200万元及以上的餐饮业单位(包括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16] “两区”是指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

[17] 天然气供应总量包含燕山石化的供应量。

[18] 生产安全事故按照工矿商贸、道路运输、铁路交通、生产经营性火灾、农业机械、特种设备和民用航空器等7类进行统计。

[19] 大中型重点企业包括大中型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大中型企业划分标准遵照执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

[20] 研发费用指企业在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化支出,以及计入“管理费用”会计科目的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摊销。

[21] 艺术表演场所经营情况统计范围为北京地区为演出活动提供专业演出场地及服务的重点艺术表演场所,以及从事文艺表演活动的重点演出单位。

[22] 卫生机构和卫生技术人员等相关数据均含驻京部队、武警医院数据,床位数不含。

[23] 特交水建设用地是指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24] 平原地区地下水埋深是指平原地区地下水水面至地面的距离。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北京市财政局;税务数据来自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新设经营主体数据来自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电、用电相关数据来自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相关数据来自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机动车数据来自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移动电话5G基站、用户及固定互联网千兆用户数据来自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证券交易额数据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数据来自北京证券交易所;保险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数据来自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首店、离境退税商店、实际使用外资、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数据来自北京市商务局;进出口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海关;道路建设、公共交通数据来自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自来水销售、水资源、污水处理数据来自北京市水务局;液化石油气及天然气供应量、燃气家庭用户、燃气管线、集中供热面积、垃圾处理数据来自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医疗保险及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其余社会保障数据及城镇新增就业数据来自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低保、提供住宿机构、养老助餐服务数据来自北京市民政局;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和技术市场数据来自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管委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数据来自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专利数据来自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教育数据来自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表演场所、旅游数据来自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国家图书馆;档案馆数据来自北京市档案局;博物馆数据来自北京市文物局;出版数据来自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电视数据来自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电影数据来自北京市电影局;卫生数据来自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全民健身、运动员数据来自北京市体育局;残疾人运动员数据来自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建设用地供应数据来自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空气质量数据来自北京市生态环境局;造林、绿化数据来自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其他数据来自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内容来源|北京发布


编辑|朱栩葶
审核、责编|朱栩葶、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