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琼海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人工智能的发展掀开了智能时代的帷幕,并通过赋能技术革命性突破、带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抓手。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工智能未来竞争的关键是在人才的培养。与传统学科不同,人工智能具有很强的交叉属性,其诞生之初就是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领域的交叉,当前日新月异的深度学习、大模型等技术也与各行各业紧密交织,这为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理学思维与工科实践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交叉领域中创新人才的全面培养。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仍处在发展阶段,人才缺口客观存在。因此,一套理论体系健全、前沿知识集聚、实践案例丰富、发展方向明确的教材,将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和人才培养打下基础,也将为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埋下种子。
在教育部“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工作部署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教材体系的建设工作正全面展开。作为最早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单位之一,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在该领域的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作为领域的排头兵,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以牵引人工智能核心课程建设、提升领域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己任,发掘校内相关院系和国内其他高校的优秀科研、师资力量,联合组建了编写团队,以清晰的理论框架为依据,以前沿的科研知识为核心,以先进的实践案例为示范,以国家的发展政策为导向,编写了本套人工智能教材。
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以培养有交叉、懂理论、会实践、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人才为目标,注重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社会相结合。首先,本套教材涵盖了人工智能的经典基础理论、算法和模型,同时也并入和吸纳了大量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其次,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设计了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和项目,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围绕产品设计、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金融系统等多个领域,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进行多维阐述和分析。最后,本套教材不仅关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也兼顾了人工智能的安全与伦理问题,对于人工智能的内生风险、数据安全、人机关系、权责归属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我相信,这套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的出版,将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高校学生打开人工智能的大门,带领大家在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中尽情探索。我也期待广大读者能够充分利用这套教材,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成为具备“独辟蹊径”能力的创新拔尖人才、具备“领军开拓”能力的战略领军人才、具备“攻坚克难”能力的大国工匠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参与教材编写和审稿工作的专家学者,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为保证本套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前瞻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也要感谢广大读者的信任和支持,希望这套教材能够成为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良师益友,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事业的发展。

文/陈剑
清华经管学院联想讲席教授
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高速发展和普及,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引发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等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们愈来愈清晰地认识到数据背后蕴藏的巨大价值,明确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走向数字经济。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发展,我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网民和规模最大的数字消费市场。连续多年网络零售额居世界首位,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成为国民经济的关键支撑和主要动力。一些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等,数字经济占 GDP 的比重已超过 50%。
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使能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关键的角色。一般认为,人工智能始于 1956 年达特茅斯人工智能夏季研讨会,其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跌宕起伏中顽强前行。进入新世纪以来,结合大数据等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重塑人类社会。尤其在 2022 年底,基于大模型的 ChatGPT 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多模态转化能力使之可用于多个场景和领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热情。而在 2025 年初,DeepSeek 的创新架构进一步使人们感到人工智能技术具备大规模普惠化的可能。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迅猛之势渗透到各个行业,从到制造业的智能工厂与个性化生产,到零售业的精准营销与“提前”配送,再到医疗健康领域的医学诊断、新药研发与健康智能顾问,再到公共管理领域的风险防控与智能管理,等等,人工智能无处不在。与以往的工具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正在从单纯的工具向兼具工具和“伙伴”的角色发生转变。这一转变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思维方式、社会形态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范式”的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能力的快速提升和应用的普及,“范式”的变革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理论方法在新时代的局限,期待研究新的理论方法以适应效率提升、新模式、新业态等创新的需要;同时,也将引发一些新的挑战,比如:隐私和伦理问题、公平问题、人机共生(自然人、机器人、数字人)问题、等等。
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的教育体系也亟须更新以培养跨学科人才。朱岩教授等编写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教材正逢其时。朱岩教授领衔的编写团队长期从事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相关的研究,有很好的研究积累,为该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教材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视角分析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基本内涵,深入介绍数据要素市场、数字需求、平台经济、产业互联网、大模型、数字金融等内容,深度阐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还专门讨论了人工智能治理、伦理安全等相关问题。教材在重视理论方法介绍的同时,充分注重可操作性,通过大量产业实践案例,使读者能更好地将理论方法与产业实践联系起来。
总之,这本教材不仅内容丰富、体系较为完整,而且在教学方法和内容呈现上都具有明显特色。我相信,这本教材的出版将有力地支持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方面的教学与人才培养。



▼ 福利看这里 ▼
首先,请关注“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其次,在本条微信留言区留言
进入精选留言的用户中
留言点赞数最多的前6名同学
将获得《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赠书
没有获得赠书的同学也请别遗憾,扫描如下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页面: